廣西日報訊: “湖寬水兒清喲,水深魚兒肥,山兒青,林木秀,花紅蝶兒飛,人間美景數內旦,遠方的客人留下來……”1月中旬的一天,上林縣喬賢鎮內旦莊身著壯鄉服飾的村民們用優美的山歌,將記者帶進了一幅富美鄉村畫卷——乾淨整潔的村道、整齊漂亮的民居、花園式的污水處理廠、富有文化內涵的村史館……多少文人墨客筆下“不羨鴛鴦不羨仙”的世外桃源生活,亦大抵如此。
近年來,廣西生態示範區創建工作不斷取得新突破。去年12月25日,繼上林縣獲得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命名後,臨桂、陽朔、靈川、全州、資源、恭城、蒙山、扶綏、憑祥等9個縣(市、區)成為廣西首批“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現在,且讓我們通過一些詩畫般的場景,去感受這些縣(市、區)的生態環保變遷。
A 一個國貧縣的“生態經”
在不少當地人的印象中,上林縣喬賢鎮內旦莊多年前曾是一個污水橫流、以治安混亂出名的“問題村”。
自“美麗鄉村”建設活動啟動以來,通過政府宣傳引導,內旦莊村民們積極開展環境衛生大整治,村莊面貌煥然一新。2016年,該村更是全民參與發展生態鄉村旅遊,村莊以農耕文化、農家美食體驗為主題,著力打造具有“賢”文化氣息的“四季花海·壯家要寨”,並在2016-2017年先後榮獲中國少數民族特色村寨、廣西三星級鄉村旅遊區、自治區衛生村等一系列榮譽稱號。
生態縣的創建就像春風化雨浸潤心田,不但扮靚了內旦莊村容,村民們的環保意識、文明意識也得到了很大提升。2017年,該村共接待旅客超過2萬人次,旅遊綜合收入達50萬元以上,實現了鄉村旅遊業態化。
內旦莊的喜人變化,只是上林縣生態創建成效的一個縮影。
“上林最大的發展後勁是生態,最大的發展潛力也是生態。”上林縣副縣長文瑞在接受記者採訪時説,“因此,近年來全縣深入踐行‘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念,始終堅持‘生態為本、綠色崛起,旅遊興縣、共享小康’的目標,制定産業準入負面清單,提高企業準入門檻,發展綠色健康産業,嚴抓重點流域環境治理、大氣污染防治等工作,加大環境保護基礎設施建設”。
據介紹,作為國家扶貧開發工作重點縣,上林縣在財政十分困難的情況下,在2017年共投入4600萬元建設32套污水處理設施,安排320萬元對全縣污水處理設施採用第三方運營管理,農村環境得到改善,農民幸福感節節攀升。通過不懈努力,全縣環境空氣品質優良率100%,水環境品質達標率100%,目前共成功創建1個國家級生態鎮、9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25個自治區級生態村和131個市級生態村。
如今,上林縣結合生態旅遊、有機産品的推廣,全縣主導發展高值魚、山水牛、生態雞、光伏電站、生態旅遊等5大生態扶貧産業,農民的日子越來越好。
B 特色鄉村“百花齊放”
人字坡屋面、屋頂鳳扳爪、磚挑檐門頭、扇形屋檐口、門圓窗頂、紅墻白線條……鄉土房屋建築獨具特色;小溪繞村而過,溪水潺潺,長年不斷;一條綠色長廊四季如春,瓜果飄香……恭城瑤族自治縣蓮花鎮矮寨自然村得天獨厚的良好自然生態環境,讓到此的記者和遊人心曠神怡。
據介紹,過去因村民缺乏組織引導,矮寨村“臟亂差”現象嚴重。為改變這一現狀,村民們發揮自主性創造意識,突出表達“凝聚故土情節、記憶鄉愁思緒”意願,把實施鄉土特色建設示範與改善人居環境相結合,依託山水環境,因地制宜,推進民族文化、鄉土特色建築的建設和環境改造,從而既彰顯了鄉村特色,留住了鄉愁,又有效破解了村莊“臟亂差”的問題,打造出一個自然美景與風情古居相互交融的美麗鄉村,探索出了一條低投入、高效率改善人居環境的新路子。
記者獲悉,廣西首批9個“自治區級生態縣(市、區)”中,桂林就佔了6席。該市把生態文明建設作為重大的發展機遇、歷史責任和政治任務來把握和運作,以生態創建、農村環境連片整治為契機,對整個廣西生態創建的貢獻和示範作用有目共睹。因此,像矮寨村這樣的生態特色村屯,在桂林比比皆是。
“桂林生態創建時間跨度大、週期長,涉及部門多,工作量大。”桂林市環境保護局副局長蔣永光感慨説。為逐步實現創建生態市的目標,從2008年起,該市便積極開展生態鄉鎮及生態村的創建工作,並終於在近幾年來厚積薄發,迎來生態特色鄉村的“百花齊放”——目前,全市共創建國家級的生態鄉鎮16個、自治區級生態鄉鎮88個、自治區級生態村168個、市級生態村1364個,全市11個縣(區)完成了“80%的行政村創建生態村”的目標任務。數據表明,全市的生態村和生態鄉鎮工作建設持續保持全區領先。
C 漫步扶綏見“福隨”
扶綏縣歷史悠久、物華天寶、人傑地靈、英才輩出,縣內環境幽雅,名勝古跡神奇,風景資源獨特。“扶綏”諧音“福隨”,喻意幸福相隨,素有中國長壽之鄉、中國樂養之鄉、中國恐龍之鄉、中國白頭葉猴之鄉、中國甘蔗之鄉的美譽。
近日,記者漫步于扶綏縣東門鎮姑遼屯田園綜合體景區,但見古樸民居、鄉間古道清爽乾淨,翠色蒼茫,水色多變,更有一分清幽寂靜,令人流連忘返。時光在這裡仿佛靜止的畫布,小橋、流水、人家更是宛如中國古典的水墨畫,而畫上的每一筆,都像是凝聚了塵世之外所有的美好與自由。
“以前村裏污水橫流,又臟又亂。”姑遼屯80歲高齡的村民黎永忠感慨説。如今,村裏通過整合資源集中打造特色旅遊魅力鄉村,村容村貌大為改觀,過去村裏垃圾遍地的現象已成為歷史。
對此,扶綏縣副縣長馮藝剛自豪地對記者説:“扶綏縣堅持經濟發展和環境保護並行的發展理念,在引進項目時,堅決把好環保關,把環保工作列入鄉鎮、部門年度績效考核。我們生態創建的最大亮點是建立生活垃圾處理新體系,不斷改善城鄉衛生環境。採取‘村收、鎮運、縣處理’方式,組織垃圾清運車輛收集農村垃圾轉運至鄉鎮垃圾中轉站壓縮,再轉運至縣海螺水泥廠進行無害化處理。通過建立垃圾處理新體系,使城區、鄉村衛生環境得到極大的改善。”
通過開展生態創建工作,我區生態保護制度得到進一步完善,生態環境品質明顯提升。在我區首批9個生態縣(市、區)中,大多數地方生態農業、生態旅遊、生態工業、生態文化效益突出,城鄉居民收入明顯提高,人民的生活水準不斷改善,城鄉面貌煥然一新。如今,一幅幅富美鄉村的畫卷,正在八桂大地不斷鋪展開來…(余 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