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環保嚴管促高品質發展

2018-05-18 09:33:1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生態環保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高品質發展建立在生態環保不斷強化的基礎之上,生態環保嚴管已成為許多區域和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

  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增長階段。今年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提出,要“按照高品質發展的要求,推動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動力變革,特別在打好防範化解重大風險、精準脫貧、污染防治的攻堅戰方面取得紮實進展”,並提出“單位國內生産總值能耗下降3%以上,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續下降”等目標。可見,生態環保是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標誌,也是推動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手段。高品質發展建立在生態環保不斷強化的基礎之上,生態環保嚴管已成為許多區域和行業高品質發展的重要動力。

  首先,生態環保嚴管倒逼企業技術改造和轉型升級。一方面,國家嚴格執行生態環境、能耗、品質、安全等相關法律法規和標準,迫使企業進行設備改造和升級。國家統計局數據顯示,2017年工業技術改造投資105912億元,高技術産業投資42912億元,分別比上年增長16.3%、15.9%,增速分別比固定資産投資快8.7和9.1個百分點。另一方面,“化解落後産能、淘汰落後産能”的要求提高了生態環保水準較高企業的相對優勢地位,淘汰了生態環保不過關的企業,有效處置了“僵屍企業“。許多企業生産效率不高,往往依靠降低生態環保水準來減少生産成本,導致資源無法流向效率更高、生態環保水準達標的企業。在持續嚴格的監管執法條件下,一些企業無法繼續生存,生態環保達標企業因此受益。截至2017年底,國資委和中央企業已經完成了超過1200多戶“處僵治困”任務,其中生態環境標準發揮了重要作用。

  其次,生態環保嚴管促使我國産業結構整體得以優化。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在對鋼鐵、有色金屬、製革、水泥、化工、焦化、印染、電鍍、造紙、制藥等10個重污染行業近5年的財務數據進行分析後發現,重污染行業主營業務收入和資産規模佔全體工業企業的比重出現明顯下降,但利潤總額佔比卻在逐步上升。主營業務收入佔比下降表明,相關行業的市場規模在相對減少,佐證了國家相關政策對重污染行業的抑制。與此同時,重污染行業的利潤總額佔比不降反增表明,生態環境政策加速了相關行業淘汰落後産能的速度,從而有效緩解了産能過剩對産品價格的壓制,進而提高了相關行業的盈利能力。隨著國家加大生態環境監管力度,生態環保及相關産業迎來了新的發展機遇。根據工信部發佈的綠色産業名單,2017年我國節能環保産業規模已達5.7億元。今年,七部委繼續大力推動節能環保産業發展,聯合發佈關於《新能源汽車動力蓄電池回收利用管理暫行辦法》的通知。國家政策對節能環保的重視讓新能源汽車生産、新能源電池製造等高新環保産業迎來新的發展機遇。

  第三,生態環保嚴管是一些區域和行業主動調整發展方式、提高發展品質的重要抓手。山東省自2010年起,實施了較高的排污標準,同時取消了對不同行業區別對待的排放政策,重污染行業不再享受污染特權。這一政策倒逼山東地區造紙行業企業大規模進行技術改造,無法達標的企業則有序退出。到目前為止,山東地區200多家造紙企業減少到十余家,主要污染物排放量大幅減少,行業整體規模和利稅反而大大提高。

  四川省通過打擊環保不達標的“地條鋼”來整頓鋼鐵市場秩序,有效推動了該地區鋼鐵行業和整體産業結構轉型升級。2016年,四川省政府先後6次開展拉網式排查和清理整頓,從嚴從快拆除中頻爐,對落後煉鋼設備作全部拆除處置。2017年,專門發佈《四川省關於進一步嚴厲打擊違法違規生産銷售“地條鋼”的通知》,通過全面排查、落實責任、構建強有力的監督機制、完善後續工作使“地條鋼”生産銷售違法行為得到有力遏制。在政府政策的嚴厲打擊下,四川省鋼鐵行業中“地條鋼”歸零。在化解鋼鐵、煤炭行業過剩産能過程中,四川省通過內部分流、轉崗再就業、自主創業、托底幫扶等多種方式安置職工,同時提高正規鋼鐵企業的經營效益,使其專注于技術創新和轉型升級,污染狀況明顯得到改善。

  此外,在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的大背景下,重污染行業的集中度和行業利潤實現了快速增長。比如,水泥行業在發展與保護之間形成了新的良好平衡。工信部數據顯示,2016年全國前10家水泥及熟料産業集中度分別為44%和58%,比2015年分別提高5%和7%。行業集中度的提高有效緩解了産能過剩對産品價格的壓制。2017年,水泥行業實現利潤總額877億元,同比增長94.41%。

  未來,我國要進一步發揮生態環境政策在調結構、促轉型方面的積極作用,進一步促使相關地區和行業邁向高品質發展。為此,筆者提出以下建議。

  一是加強生態環保與高品質發展戰略目標的銜接,重點抓好制度之間的銜接。進一步強化排污者責任,健全嚴懲重罰制度。

  二是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嚴格環境執法。果斷淘汰那些高污染、高排放的産業和企業,大力培育新産業、新動能、新增長極。

  三是繼續保持環保督察的高壓態勢,處理好發展與保護的關係。以地方政府生態環保責任的落實帶動全社會的共同參與。

  四是充分發揮市場在資源配置中的決定性作用。要讓企業付出環境成本,履行環境責任,實現優勝劣汰。

  五是完善生態環境社會治理體系。深入貫徹落實十九大精神,構建以政府為主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環境治理體系。同時,推動社會治理重心向基層下移,實現政府治理和社會調節、居民自治的良性互動。(生態環境部環境與經濟政策研究中心 文秋霞 楊姝影)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