深入推進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

2018-05-28 09:33:12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生態文明建設是“五位一體”總體佈局的重要組成部分,是關係中華民族永續發展的根本大計。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要努力形成人與自然和諧發展的新格局。要以更大的力度、更實的措施推進,加快形成綠色生産方式和生活方式,著力解決突出的環境問題。

  當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綠色發展理念深入人心,綠色生産生活自覺正在形成,生態文明建設邁入新的發展境界。不久前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指出,總體上看,我國生態環境品質持續好轉,出現了穩中向好趨勢,但成效並不穩固。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的確,長期以來,在生態文明建設上,我們的欠賬還比較多,人們的生態自覺、綠色生活習慣,社會整體的生態文明意識還需要進一步提高,生態文明建設還需要付出更多的努力。在進行生態文明建設,建設美麗中國的過程中,要在經濟發展的同時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既要注重發展數量,更要注重發展品質,走科學、生態、簡約的綠色發展之路,久久為功、善作善成。

  要堅決守住生態紅線。新時代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要樹立底線思維,絕不允許區域性、整體性的生態環境惡化情況發生,要立足生態安全,防控生態風險,將現存優質生態環境維護好,共抓大保護,不搞大開發,實現科學、綠色、可持續的開發。生態紅線是生命線,守住紅線,才能為滿足人民群眾日益增長的對優美生態環境的需求、實現最終建成美麗中國的目標奠定生態基礎。可以説,生態紅線是遏制生態環境繼續惡化的長城。強化生態治理,要以治理污染為突破口,實現生態文明建設治標與治本的結合,經濟發展絕對不以破壞生態環境為代價。

  要下大力氣調整經濟增長方式,全面推動綠色發展。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建立在過度資源消耗和環境污染基礎上的增長得不償失,也是不可持續的。下大力氣調整經濟增長方式是生態文明建設的內在要求,也是實現高品質經濟發展的必然要求,不轉變經濟增長方式,生態保護和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和向好趨勢也不會得到根本保障。綠色發展是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的必然要求,是解決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要調整經濟結構和能源結構,調整區域流域産業佈局,培育壯大節能環保産業、清潔生産産業、清潔能源産業,推進資源全面節約和循環利用,倡導簡約適度、綠色低碳生活方式。

  要形成綠色自覺,加快建立健全以生態價值觀念為準則的生態文化體系,以産業生態化和生態産業化為主體的生態經濟體系,以改善生態環境品質為核心的目標責任體系,以生態系統良性循環和環境風險有效防控為重點的生態安全體系。讓生態保護、美麗中國的理念深入人心;讓人民群眾成為生態文明建設的主體、生態監督的載體;要形成生態激勵機制,激發生態脆弱地區生態保護的自覺。要讓群眾有生態獲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其中,生態獲得感就是要讓群眾切實感受到生態環境的整體改善,從綠水青山的保護中真真切切地看得見、摸得著金山銀山;生態幸福感就是要讓群眾在山好水美中生活得更加幸福美好,在美好環境中感受美麗中國的韻味;生態安全感就是要讓群眾不因生態惡化而影響生存,不因生態惡化而損害健康。

  要有效防範生態環境風險,建設清潔美麗的世界。氣候變化、重大傳染性疾病等依然是人類面臨的共同的重大挑戰。要以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為指導,堅定不移走生態優先、綠色發展道路,堅守生態保護國際責任。要實施積極應對氣候變化國家戰略,推動和引導建立公平合理、合作共贏的全球氣候治理體系,彰顯我國負責任大國形象,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

  生態文明建設是全面小康的題中之義,也是建成社會主義現代化強國的重要標準。新時代生態文明建設必須堅持人與自然和諧共生原則,像保護眼睛一樣保護生態環境,像對待生命一樣對待生態環境,讓山青、天藍、水綠與鄉愁共同構成生態中國的美麗畫卷。(馬峰)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