蘭陵縣礦坑鎮的“黑木耳”
國際在線生態中國頻道消息:“我這一畝地大約有一萬五千袋黑木耳,一袋去掉成本能賺兩塊錢,我這一畝地就能賺三萬多塊錢。”中羅莊村貧困戶馮中臣興奮的説。在中羅莊村村民眼中,這一片片新長的黑木耳就是一個個“黑金疙瘩”。
蘭陵縣礦坑鎮中羅莊村原為省定貧困村、庫區搬遷村,位於礦坑鎮西北6公里處,全村共110戶320人,其中貧困戶44戶。修建馬莊水庫後,全村進行整體搬遷,人均基本口糧田0.7畝,大部分屬於山嶺薄地,土地貧瘠,且種植方式單一,村集體經濟薄弱。
村民董玉金曾外出多年,回村後發現村內雖然土地貧瘠,但是靠近馬莊水庫,水資源豐富,非常適合種植黑木耳。但是,經多方發動,村民並不理解,怕不賺錢,僅有的收成也沒了。“只有真正賺錢了,老百姓才能跟著幹。”為此,他決定先帶個頭。通過租賃流轉土地,第一年就種了2畝,一年純收入近8萬元,實實在在的收益充分調動了村民的積極性。
截至目前,全村已發展了20余戶種植戶。每年繁忙季節,水庫邊近百萬袋菌袋和道路兩旁隨處可見晾木耳的架子,著實壯觀。木耳種植裝袋和收穫時需要大量勞動力,為村內貧困戶提供了大量的就業崗位,群眾不出家門一天就有七八十元的額外收入。“下一步,我們村計劃將村民都發動起來,成立黑木耳種植合作社,形成規模帶動效應,將黑木耳種植發展成我們村的特色産業。”縣中小企業局駐村第一書記姚小東説。(圖文供稿:蘭陵縣扶貧辦 編輯:劉蓉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