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夏吳中裁得春色駐塞上

2018-06-29 11:38:14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鄭思雯

  農民日報訊: 奔騰的黃河像一條金黃色的巨龍,橫臥在祖國北部遼闊的大地上。它從源頭的涓涓清泉到入海口的滾滾巨流,跨越9省區,行程萬里,沿途風景瑰麗、資源豐富,寧夏吳忠市就是其中一個典型代表。

  吳忠市地處寧夏平原腹地,年降雨量平均只有200毫米,屬溫帶乾旱區。但黃河在這裡有豐沛的水量,使其成為黃河上游第一個大面積引黃灌溉的農業區。秦渠、漢渠等12條引黃古渠係歷經2000多年,仍發揮著流潤沃土的作用。

  如今的吳忠是個什麼樣子?近日,由中國報業協會主辦的“砥礪奮進六十年·全國主流媒體寧夏行”大型採訪活動,走訪了吳忠市下轄的同心縣、紅寺堡區、鹽池縣等5縣區,所到之處綠意遍野、産業興旺、鄉親富裕,呈現出一派欣欣向榮的和美景象。

  堅守

  “要堅持生態立市的發展戰略,要保護綠水青山,不能以犧牲生態環境來換取經濟發展。”這是歷屆吳忠決策者的堅守與擔當。

  今天的吳忠,城市綠地率、綠化覆蓋率,在寧夏已是名列前茅。吳忠市金桂園小區居民楊東志感慨地説:“過去,一説到黃河邊轉轉,也就只有黃河公園。如今,這裡處處都是風景。看著大片綠色植被,心情真好。”

  為了造綠,吳忠市創新思維,由過去僅靠政府撥款造綠、園林獨家管理轉變為園林規劃先行、社會聯動造林、責任到戶掛牌管護,全民造綠催生片片綠蔭。

  造綠不惜代價,護綠更是不遺餘力。根據綠地類型、規模、景觀要求和養護難易,吳忠市進行分類養護,由部門分散粗放式養護轉向集中精細化養護。為了確保綠化成果,吳忠市還建立了監督機制,請社會各界監督林木養護。

  近年來,吳忠的城鄉建設日新月異,生態環境品質越來越好,山清水秀、天藍地綠逐漸成了吳忠給人的直觀印象,也成了吳忠最靚麗名片。這張名片之所以熠耀永續,得益於決策者的頂層設計。

  ——2012年,吳忠發出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的動員令,一場以改善大氣、水等環境品質為突破口的全民創建國家環保模範城市攻堅戰拉開帷幕;

  ——2013年,吳忠印發《關於大力實施生態立市戰略加快生態文明建設的意見》,圍繞生態立市主題,聚焦生態經濟、生態環境、生態人居、生態制度、生態文化等五大體系協同共建;

  ——2016年,吳忠市確定了以綠色發展、轉型升級為主題,以提高發展品質和效益為中心,率先走出西部欠發達地區綠色發展新路子,建設綠色經濟示範市;全力推進國家環保模範城市創建工作。

  經過多年努力,吳忠市生態立市戰略碩果盈枝,獲得“中國優秀生態旅遊城市”“國家園林城市”“全國綠化模範城市”“中國人居環境範例獎”“中國十佳綠色城市”等諸多榮譽稱號。

  精耕

  綿延數百里的賀蘭山脈聳立在平原的西北側,像一道長長的屏風,擋住了從西北來的戈壁飛沙和高天寒流,使寧夏平原藍天明凈、氣候溫和,宛如從江南裁來一段春色,鑲在遼闊的西北高原上。

  新中國成立初期,國家在青銅峽興建了以灌溉為主,結合發電、防洪、防淩等綜合利用的大型水利樞紐工程。青銅峽攔腰截斷了黃河,使河水按照人們的意志,馴服地通過渠首電站流入灌溉渠道,給塞上江南增添了新的光彩。

  由於政府相關部門持續推進,寧夏平原大多數農田建成了機耕條田,溝、渠、田相間,登高俯視,形如棋盤,主要種有水稻、春小麥、黍、大豆等農作物,糧食産量佔全自治區糧食總産量的半數以上,成為祖國西北的一個糧倉。

  為了提高農業綜合效益,近年來,吳忠市農牧局以推進農業供給側結構性改革為主線,堅持品質興農、綠色興農、品牌強農,農業品質效益和競爭力穩步提升,其間也涌現出一批可作為標誌性的産業興旺範例。

  ——一棵枸杞。6月13日,位於同心縣河西鎮同德村寧夏潤德萬畝有機枸杞基地,數十位村民正在忙碌著。村民馬琴説,採摘枸杞,一天能掙100元左右。在家門口就業好處很多,既能掙錢養家,又能照顧老人和孩子。

  寧夏潤德枸杞基地總監曾紹鋒介紹,為了讓更多百姓共享産業發展紅利,同心縣于2013年引進了集枸杞種植、加工、銷售于一體的寧夏潤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潤德公司生産的有機枸杞、枸杞芽茶、枸杞酵素、枸杞果汁等産品獲中國、美國和歐盟有機認證,畝均經濟效益高於傳統枸杞産區兩三千元。

  ——一杯紅酒。打開世界葡萄酒版圖,你就會發現:賀蘭山東麓紅寺堡區處於北緯38度的葡萄種植區,具有生産葡萄尤其是釀酒葡萄的最佳光、熱、水、土等自然資源,與世界著名葡萄産區——法國波爾多地區十分接近。

  “2015年,我從甘肅來紅寺堡投資葡萄酒産業,3年時間,收穫很大。”東方裕興酒莊董事長劉全祖介紹,該公司出産的“戈蕊紅”葡萄酒在布魯塞爾國際葡萄酒大賽上獲得大金獎。匯達陽光生態酒莊董事長豆孝明説,公司種植6400畝葡萄,帶動894戶建檔立卡貧困戶增收,幫助山區移民向産業工人轉型。

  紅寺堡區副區長蘇達志介紹,為了調整農業産業結構,從2007年開始,紅寺堡區依託獨特的自然條件,決定大力發展葡萄産業,目前種植面積達10.6萬畝,註冊葡萄酒企業28家,培育形成了紅寺堡、千紅裕等30多個葡萄酒品牌。

  ——一隻灘羊。“鹽池灘羊”是蒙古羊的一個分支,是國家地理標誌證明商標。近年來,隨著“鹽池灘羊”商標品牌影響力的日益擴大,“鹽池灘羊”産業隨之發展壯大,市場佔有率和競爭力不斷提高,為當地經濟發展貢獻了力量。

  鑫海公司既是“鹽池灘羊”這一品牌的受益者,也是品牌的提升者。公司走的是高品質、高端化、高效益的發展路子,從2016年杭州G20峰會到今年的上海合作組織青島峰會,其旗下“寧鑫”牌灘羊肉3次榮登國宴餐桌。

  一路走來,星羅棋佈的稻田、形如瑪瑙的枸杞、曼妙醇香的葡萄酒、不膻不膩的灘羊肉、充滿活力的經濟發展,刷新了記者們對寧夏的固有印象。

  富民

  説一千道一萬,發展綠色産業的最終目的和歸宿是富民。

  同心縣委宣傳部部長楊學禮介紹,同德村是同心縣“十二五”期間最大的回族移民村,搬遷安置貧困群眾1379戶6310人。為了實現移民群眾搬得出、穩得住、能致富的目標,同心縣確定“特色産業強村富民”的發展思路,成功引進龍頭企業潤德公司,真正實現了移民搬遷、精準脫貧、企業發展三者的統一。

  “産業興旺是富民的根本之策。”同德村黨總支書記楊耀成説,移民群眾通過在潤德公司從事枸杞的生産管理、採摘和加工等工作,在年均每畝土地流轉費760元的基礎上,月均務工收入3000元左右,提振了脫貧攻堅“精氣神”。

  同時,同心縣還通過扶貧産業園建設,促進中小企業孵化發展,吸納當地貧困群眾就近務工。同心縣扶貧産業園建於2014年,採取“園區+企業+貧困戶”的運行模式,目前已有28家企業投産,帶動600多戶家庭脫貧致富。

  紅寺堡區新莊集鄉沙草墩村村民茍轉轉,今年50歲出頭,她家的境況因葡萄而變。她説:“以前種玉米,全家一年純收入也就萬把塊錢。現在,我和老伴在葡萄園區打工,一年下來,務工和土地流轉收入加起來能有四五萬元。”

  尤其值得一提的是朱玉國。他是鹽池縣王樂井鄉曾記畔村黨支部書記,把一個靠天吃飯的貧困村打造成了全國聞名的富裕村。他是怎麼做到的?其“秘方”在於:創新實施村級互助資金項目,培育了一批新型農民,發展壯大了産業。

  在朱玉國的帶領下,曾記畔村民獲得更多的資金支持,發展産業的積極性空前高漲,實現了由“輸血式”扶貧向“造血式”扶貧轉變。如今,灘羊、灘雞、小雜糧等産業如雨後春筍,生機盎然,蘊藏著無窮的發展潛力。

  曾記畔村人均純收入從2010年的2400元增至現在的9345元,摘掉了貧困村的帽子。2016年,曾記畔村黨支部榮獲“全國先進基層黨組織”,朱玉國摘得“全國脫貧攻堅奮進獎”,全國共有10人獲此殊榮,而寧夏僅朱玉國1人。

  回望吳忠的發展軌跡,記者在新風撲面中感受到磅薄之力:吳忠市歷任領導之所以選擇了堅守綠色發展,實質上是選擇了“為官一任、造福一方”的理想,選擇了“山河秀美、人民幸福”的信念,選擇了一張藍圖繪到底的思路,確保生態文明建設決策部署在吳忠落地生根,為美麗中國建設繪就西部樣本。(記者 李朝民 張國鳳)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