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西丨靖安打造長江中游最美“綠心”

2018-07-02 09:47:15  來源:經濟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靖安縣水口鄉青山村熊家組建成秀美新村

  經濟日報訊:江西省靖安縣致力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全省典範、全國示範,積極探索實施“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黃土不見天、污染不入園”,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最美“綠心”

  靖安縣位於江西省西北部,面積1377平方公里,全縣森林覆蓋率高達84.1%。作為一個人口15萬的小城,生態是靖安縣最大的優勢、最亮的品牌、最美的風景。近年來,靖安縣堅持“生態立縣”發展戰略,致力於生態保護與經濟發展共贏,打造“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全省典範、全國示範,把生態文明貫穿經濟社會發展全領域、全過程,探索出了一條獨具地方特色的生態文明發展之路。

  “管護網”呵護河水

  行走在雙溪鎮大橋村北潦河畔,清風徐來,河面蕩起陣陣漣漪,魚兒在清澈的水中游來游去。“水中有魚、岸上有綠、綠中有景、人水相親”的美麗景致躍然眼前。靖安縣在全省率先啟動“河長制”工作,把河道當街道管理、把庫區當景區保護,護好一河清水。

  靖安縣是江西省五大河流修河水系的源頭之一,境內有北潦河縱貫全境,總長度205公里,總流域面積1415平方公里。2015年1月份,靖安縣被列為全國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作為首批河湖管護體制機制創新試點縣,靖安縣創新性加強了河道管理和沿河環境保護工作,全面建立了“河長制”,編織了一張覆蓋全縣河道的“管護網”。由縣委書記擔任總河長、總庫長,政府縣長擔任副總河長、副總庫長。該縣共設縣級河長、庫長5個,鄉級河長11個,村級河長82個,庫長179個,聘請了專職巡查員、保潔員250余名;69條支流全部建立“一河一檔”,制定“一河一策”。隨著河流治理工作的深入開展,在“河長制”的基礎上創新實行“認領河長制”,“認領河長”不僅要負責認領區域的清理工作,還要向附近村民普及宣傳垃圾分類知識,引導村民養成良好的垃圾收集習慣。

  為了保護得天獨厚的好生態,靖安縣積極探索實施“垃圾不落地、污水不入河、黃土不見天、污染不入園”,打造長江中游城市群最美“綠心”。

  “樹保姆”守住青山

  1991年,靖安縣在全省率先實現基本消滅宜林荒山;2005年起,全面禁伐天然闊葉林,主動將林木採伐指標調減至2萬立方米;封山育林99.7萬畝,佔國土面積的43.6%;主動縮減木材砍伐量,從14萬立方米減至目前不到3萬立方米;主動關停木竹加工企業200多家。

  2016年,為進一步貫徹落實“以樹為榮”的工作理念,靖安縣創新推行“樹保姆”管護制度,對全縣2900多棵古樹名木建立健全管理檔案和管護制度,做到樹樹有“身份”、樹樹有“保姆”。向社會招募了100多名義務“樹保姆”,開展日常巡護、復壯管護、宣傳推介等工作。同時,在古樹旁邊安裝攝像頭,接入“生態雲”平臺監控系統,通過平臺即時查看古樹的生長狀態等信息,實現了對古樹的常態化管護。

  “靖安是林業大縣,森林資源豐富。過去很多老百姓以伐木為主要收入來源,生態保護觀念不強。政府要求封山育林,老百姓一開始不理解,但隨著生態優勢慢慢顯現,享受到了好山好水帶來的福利,越來越多的人開始重視生態建設了。”靖安縣林業局副局長李華説。

  污水治理凈化鄉村

  “回收垃圾拿去賣,有毒有害定點收,日常垃圾分類放”。在水口鄉青山熊家自然村,墻上張貼著垃圾分類流程,指導村民進行垃圾分類。村裏專門設立了有毒有害垃圾回收兌換點,村民可將該類垃圾兌換為票券,到超市換購等價物品。對於廚余垃圾等可腐爛垃圾,村裏建起了“陽光堆肥房”將其集中發酵分解,變成綠色有機肥料。

  “與其説是生活污水處理站,不如説是水上小花園。”高湖鎮古楠自然村村民鐘英華這樣評價村裏的生活污水處理工程。

  走進高湖鎮,記者看到,生活污水處理站宛若花園景觀,水池裏的美人蕉、鳶尾、菖蒲等綠植長勢喜人。鐘英華説:“自從建了這種池子,生活污水得到集中處理,生活環境大為改觀。特別是夏天,聞不到臭味了,蒼蠅蚊蟲也少了很多。”

  靖安縣在江西省率先啟動城鄉一體化垃圾處理模式,將農村生活垃圾全部按照“戶分類入桶—村集中收集—鄉(鎮)清運壓縮—縣統一處理”操作流程。農戶把垃圾按幹、濕垃圾(廚余垃圾和爛菜果皮等)進行分類,村垃圾收集清運員將可壓縮垃圾清運至鄉鎮垃圾壓縮轉運站進行壓縮處理後,由縣環衛所再運至縣垃圾無害化填埋場集中統一處理。通過相對徹底的“資源化、減量化、無害化”處理,改變農村垃圾大量流失、分散焚燒、就地填埋的現狀,改善了環境,美化了鄉村。

  靖安縣還創新探索出“平流生物濾床+人工濕地或氧化塘”二級處理工藝,在全省率先實施鎮村生活污水處理工程建設。據靖安縣環保局監測站站長賴維磊介紹,這種獨特的“碎石—植物—微生物”生態系統被稱為污水微動力人工生態濕地處理系統。在這一系統下,污染物通過礫石層層過濾並被植物吸收,同時碎石中附著的微生物對污染物進行分解,生活污水由此實現了達標排放。

  生態紅線確保金山銀山

  “近5年來,我們嚴格執行建設項目預審程式,杜絕‘兩高一低’項目落戶;制定環保負面清單,否定了60多個有投資意向但不符合生態發展需求的項目,總金額達200多億元。同時要求鄉鎮、部門嚴格把關國家《産業結構調整指導目錄》中禁止類以及從環境保護方面考慮不宜在我縣建設的限制類、鼓勵類項目,確保綠色招商。”賴維磊説。

  為保護生態,靖安縣寧願花錢“走彎路”。2005年,靖安縣縣城通往璪都鎮鐵門坎的公路加寬工程即將動工,卻被一棵500餘年樹齡的古樟樹“擋”了路。兩種選擇擺在大家面前:要麼挖掉古樟樹,要麼繞過古樟樹,將旁邊70多米的山坡劈平修路。如選擇後者,不僅工程難度增加,造價也會多花費100多萬元。縣裏經過認真研討,毅然決定繞路拓寬,在大家看來,生態的價值是無法衡量的。

  現在的靖安,天藍、樹綠、水清、地凈,空氣清新,令人心曠神怡、流連忘返。良好的生態優勢吸引了寶峰禪意養生園、高湖“百香谷”、水口“象湖灣”、中天萬和風電等16個投資億元以上的生態項目落戶,“綠富美”的靖安發展風生水起,花果飄香。(記者 劉興 徐仲庭 唐詩文)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