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 法律劍出鞘

2018-07-09 10:55:36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藍藍的天上白雲飄”“滿天都是小星星”,這些耳熟能詳的歌曲,勾勒出一幅幅美麗的畫面,讓人無比嚮往。可不得不承認,重污染天氣等問題時有發生,全國地級及以上城市空氣品質達標的不到1/3。

  向大氣污染宣戰,打贏藍天保衛戰。在5月召開的全國生態環境保護大會上,堅決打贏藍天保衛戰是重中之重,還老百姓藍天白雲、繁星閃爍。

  為貫徹生態文明思想,以法律的武器治理污染、用法治的力量保衛藍天,十三屆全國人大常委會履職第一年就開展大氣污染防治法(以下簡稱大氣法)執法檢查。5月至6月,執法檢查組由栗戰書委員長擔任組長,王晨、沈躍躍、丁仲禮等3位副委員長,楊振武秘書長和全國人大環資委主任委員高虎城擔任副組長,分成4個檢查組分別赴河南、內蒙古、山西、陜西、山東、河北、安徽、江蘇等8個省區實地檢查,同時委託其他省級人大常委會開展自查,實現執法檢查“全覆蓋”。

  “黨中央確定的藍天保衛戰主戰場,就是我們檢查的重點地區;同黨中央治理大氣污染部署密切相關的法律制度執行情況,就是我們檢查的重點內容。”5月7日,在執法檢查組第一次全會上,栗戰書對執法檢查提出了明確要求。

  進企業、到社區、上工地,檢查組按照“依照法定職責、限于法定範圍、遵守法定程式”的要求,分別召開五級人大代表、一線執法人員和部分企業負責人座談會,聽取意見建議,並組織隨機抽查,以嚴謹的作風,堅持問題導向,提出務實有效的意見建議,為打贏藍天保衛戰履職盡責,發揮人大監督的獨特作用。

  夯實法律責任,形成治污合力

  大氣污染防治中存在的種種問題,重要原因之一是法律規定的責任沒有落實到位。執法檢查的目的就是要以法律為準繩,以生態環境品質“只能更好、不能變壞”為責任底線,推動政府及相關部門擔負起領導責任和監管責任,同時督促企業落實主體責任。

  從執法檢查總體情況來看,各級政府切實履行生態文明建設的政治責任,黨政主要領導負總責、親自抓,強化考核問責,各級人大常委會持續加強監督。

  檢查組每到一地,都會召開政府及相關部門、企業負責人參加的座談會。大多數地區政府的彙報都是既講成績,又不回避問題。但也有個別地方政府講成績大講特講,講問題輕描淡寫,而且還總強調客觀原因,檢查組則毫不留情——

  “大氣法規定,政府要對轄區的大氣品質負責。你們有17個市空氣品質不達標。這17個市到底有沒有制定一個達標的時間路線圖,告知百姓究竟何時能達標?”

  “我們是奔著問題來的,你們做了大量工作,不容易,但形勢不允許我們坐下來欣賞成績。”

  “你們不少問題都是在上級督促或媒體曝光後,才被動應對,有的甚至被多次督查約談後仍行動遲緩,根本沒有把約談當回事。”

  “今天我們在一家高新企業檢查,老闆只談發展,避而不談環保,根本就看不到企業的壓力。這是典型的壓力傳導不夠。”

  這些直指痛處的問題,讓在座談會上的政府和企業負責人臉紅。

  責任是否落實到位,不是空喊口號,而是要通過具體措施來體現。檢查組不光聽彙報,還到現場實地檢查。

  “車是我自己買的,政府補貼了不少。現在方便又環保,晚上11點收工以後來充電,還能享受低谷電價。你瞧,這邊還有司機專用休息室,可以喝水、吃飯。” 5月16日,山西太原計程車司機于清源和檢查組聊起更換電動車時滿臉笑意。

  據測算,一輛計程車相當於10輛社會車輛的排放量。2016年,按照國家、省、市1:1:2的比例,太原市投資18.4億元,將全市8292輛計程車全部更換為電動車,成為全國首個計程車全部實行電動化的地區。檢查組稱讚,政府在減排中的責任體現得很明顯。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代表呂春祥是山西環保研究專家,對山西情況非常熟悉,他還清楚地記得,“當時太原推行電動計程車時阻力非常大,政府做了不少工作。如果不是政府下大決心推動,可能還做不成。實踐證明,現在推出後,上下都滿意。”

  此次執法檢查創新形式,讓人耳目一新。檢查組先後對政府部門和企業負責人進行了大氣法問卷調查,分為“政府部門法律責任”和“企業法律責任”兩卷,每卷各有10道選擇題,均選自大氣法的內容。有的人答完後連呼:“沒想到會有問卷調查,只是通知我們來彙報,早知道,來之前看一下法律就好了。” 答卷結果顯示,政府部門負責人答卷正確率僅為31.2%,企業負責人竟無一人全答對。高虎城直嘆息:“問卷調查的目的是考察大家對法律的掌握情況,沒想到合格率這麼低。”

  污染物達標排放是企業必須履行的法律責任,檢查組通過檢查企業,明顯感覺到,越來越多的企業認識到加強環境保護符合自身長遠利益,依法治污、保護生態環境的法治意識和主體意識不斷強化。大氣法實施後,大多數企業,尤其是重點大型企業的治污主體責任明顯增強,基本都能做到依法依規安裝和運行污染源在線監控設備,並與省級、地市級污染源在線監控管理系統聯網,對污染物排放進行實時監控。以河南安陽鋼鐵集團為例,集團通過採用世界最先進的技術脫硫脫硝,環境大為改善。如今走進廠區,如果不看煙囪的話,還以為是進了一座植物園。“您看我們的煙囪連白煙也沒有。環保部門一打電話,我就緊張。我要做不好,法律會追究我責任的。”集團董事長指著煙囪對檢查組説。

  創新還體現在“明察”“暗訪”相結合。兩者結果大相徑庭,“明察”看到的多是以治理成效和經驗為主的好典型,“暗訪”發現的多是不同程度的違法問題。

  有的地方仍然在搞以犧牲環境為代價的“黑色增長”,假治理、走過場、應付檢查,尤其是鄉鎮一級政府和相關主管部門,對一些“散亂污”企業睜一隻眼閉一隻眼,有的甚至助紂為虐。被抽查的一家企業大門緊閉,只聞犬吠,不見人影,而此前一天,環保部門督查時該企業還在生産,當地政府幹部當著抽查小組的面竟然謊稱企業早已關停。有的企業治污主體責任落實不到位,沒有依法安裝在線監控等環保設施,有的即使安裝了環保設施也不運行,被抽查的一家企業環保設施上面佈滿了灰塵,儀器指針顯示為“0”。有的礦山無序開採,缺乏礦産開發和生態修復規劃,開採和加工過程缺乏必要的揚塵治理措施……

  這些違法問題表明,不論是政府部門還是企業,都沒有認真履行法律責任,管理粗放,導致治理和關停的力度不到位,處罰力度和責任追究不到位。

  檢查組成員、全國人大環資委副主任委員袁駟每到一處都大聲疾呼:法律責任要實上加實,監督管理要嚴上加嚴,工作目標要高上加高。“既然是藍天保衛戰,就要有壯士斷腕的勇氣!”

  檢查組強調,必須夯實各方法律責任,形成治污強大合力,各級人大及其常委會要把大氣污染防治作為重點工作領域,持續通過執法檢查、聽取審議工作報告、專題詢問等監督形式,督促國務院及其有關部門、地方各級政府嚴格落實環境保護目標責任制,推動企業全面履行治污責任。

  依法標本兼治,關鍵在於治本

  生態環境問題,歸根到底是經濟發展方式問題。大氣法規定防治大氣污染應當以改善大氣環境品質為目標,堅持源頭治理,規劃先行,轉變經濟發展方式,優化産業結構和佈局,調整能源結構。

  檢查組了解到,各地堅持源頭治理,調整優化産業結構和能源結構。五年來全國累計退出鋼鐵産能超過1.7億噸、煤炭産能8億噸、水泥産能2.3億噸;煤炭消費比重下降8.1個百分點,清潔能源比重提高6.3個百分點。但部分地區結構調整仍不到位,對傳統産業依賴較重,産業結構偏重、能源結構偏煤、産業佈局偏亂的問題尚未得到根本解決。京津冀及周邊地區國土面積僅佔全國7.2%,卻生産了全國43%的鋼鐵、45%的焦炭。同時,我國能源結構以煤為主,煤炭清潔高效利用不夠,“2+26”城市、長三角、汾渭平原等區域的單位國土面積煤炭消耗量是全國平均水準的4—6倍。

  優化産業結構,必須轉型。轉型,難免會帶來陣痛,但咬緊牙關,爬過這個坡,邁過這道坎,迎來的就是第二次創業的春天。針對煤礦企業較多的狀況,山西長治縣要求,“地下煤企”必須轉為“地上非煤企”,轉型後政府補貼支持。檢查組曾經到過山西一家汽車製造有限公司,這原來是一家煤炭企業,後轉型成汽車製造企業。“現在效益比過去挖煤時好多了!煤總有採完的時候,必須要有危機感。”企業負責人從轉型中嘗到了甜頭。

  馮立軍是內蒙古包頭水泥企業一名負責人,大氣法實施給他的直接感受是,“看見藍天白雲的日子多了,戴上口罩喘不上氣來的日子少了”。但在檢查組的座談會上,他又強烈呼籲,對於那些産能嚴重過剩的高污染、高耗能産業,應儘快出臺更加嚴格、更能適應發展需要的行業標準和節能環保準入政策,通過淘汰一批高污染、高耗能産業來達到壓縮過剩産能、減少排放的目的。

  煤炭如何清潔高效利用,專家學者積極向檢查組建言獻策。內蒙古大學生態與環境學院教授趙吉認為,我國資源稟賦決定了煤炭在較長時期內仍將是主力能源,煤炭安全綠色智慧化開採和清潔高效低碳化利用方面應作為未來技術研發的主攻方向之一。

  每到冬季,北方地區污染尤為嚴重。這是因為北方地區取暖仍以燃煤為主,大氣污染物排放量大。據生態環境部介紹,1噸散煤排放的污染物相當於15噸電煤,北方地區每年冬季取暖要消耗2億多噸散煤。

  為確保三年內打贏藍天保衛戰,“煤改氣”、“煤改電”是解決散煤污染的治本手段。據生態環境部介紹,到2020年,京津冀及周邊、汾渭平原的平原地區將基本完成散煤清潔化替代。

  “現在政策可好啦!原來一年要燒6噸多煤,花4000多塊錢,現在只花3000多塊錢,還乾淨。過去成天咳嗽,現在很少咳了。”5月17日,67歲的山西平定縣石板坪村村民樊玉林握著檢查組領導的手,抑制不住內心的激動。

  記者將大氣法修改前後的變化進行了一番比較發現,修改前更多強調大氣污染末端治理,修改後則注重堅持源頭治理。一路上,檢查組也不斷提醒,依法標本兼治,關鍵在於治本。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