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晨):王開俠,73歲的老大爺,大家對他的印象就是一個老上訪戶。王開俠因老宅基地繼承問題與其侄子産生糾紛,自2009年開始常年進京到省上訪、求助,家裏的信訪宣傳材料更是攢了一口袋,儼然成了一名上訪“專業戶”。每到逢年過節或國家重大節日活動時,他就背著他那口袋信訪宣傳材料進京到省上訪,由於常年上訪,家裏的地撂了荒,每年花費在上訪路上的費用就有三五千元,一年的收入全砸到了上訪的路上。因此,王開俠成為了村內唯一一名因訪致貧的貧困戶。
2016年,山東蘭陵向城鎮信訪專案組到村幫助其化解矛盾,做叔侄倆的思想工作,通過親情感化,叔侄倆終於冰釋前嫌,其侄子主動退出老宅基地的繼承糾紛。信訪矛盾化解了,但是鎮領導更關心的是王開俠的貧困問題,老夫婦倆住的土坯房已年久失修,一到下雨天,外面下大雨,屋內下小雨。為了解決王開俠的困難,鎮信訪專案組幫助其向村委遞交了貧困申請,經過扶貧理事會評議,王開俠被評為了貧困戶。縣裏、鎮上、村裏各級幹部經常過來慰問,鼓勵他打起精氣神,發揮餘熱,積極脫貧致富。他的思想也漸漸轉變了,覺得過去那樣老是上訪也不事兒。但要致富,談何容易,王開俠夫婦均是70多歲的老年人,常年有慢性病,已經沒有了勞動能力。但扶貧幹部們並沒有氣餒,首先鎮裏結合孝善扶貧政策,動員其子女支付了1000元的孝善基金,縣鎮財政分別補貼了100元;同時,村委為王開俠夫婦申辦了低保,每人每年2196元,夫婦倆終於實現了脫貧。為了解決兩不愁三保障問題,村委幫助申請了貧困戶危房改造,讓夫婦倆住進了新瓦房。現在,王開俠夫婦的日子過的越來越好。白天,王開俠夫婦幫助兒子照料蔬菜大棚,晚上王開俠夫婦陪著孫子、孫女一起寫作業、看電視,一家其樂融融。
近來,王開俠在過好自己小日子的情況下又開始發揮餘熱了。富民生産貸為他提供了治安巡邏的虛擬崗位,每年支付王開俠2000元的崗位工資;他經常在農忙時節為村委義務巡邏,為鄰居看家望門。他還利用其多年上訪學來的法律知識,為周邊幾個村的群眾提供法律政策諮詢,尤其擅長老年人子女贍養、老舊宅基地糾紛問題,村民調解委員會有時候也會請王開俠到戶幫助調解解決問題,王開俠儼然成了三莊五村的法制宣講員。(通訊員 王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