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臨沂市費縣:黃土莊村的“華麗轉身”

2018-08-22 14:07:18  來源: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責編:陳晨

  國際在線消息(記者 陳晨):“以前咱也是種果樹,但是道路差,種類少,豐收的時候又高興又發愁。你要是賣給來收貨的小販,就得接受人家壓秤壓價;你要是自己想辦法拉出去買,起早貪黑挨餓受凍就得自己扛著,一年辛辛苦苦,也掙不了幾個錢。”回想起以前的苦日子,山東省省定重點貧困村——費縣大田莊鄉黃土莊村村民田大永至今仍心有餘悸。

  然而,隨著脫貧攻堅的大幕拉開,僅僅一兩年的時間,田大永的生活就發生了翻天腹地的變化:“寬闊的道路通進村,村容村貌大變樣,村裏發展起了鄉村旅遊,咱這水果雜糧等山貨,一下子成了‘金豆豆’,家門口就能賣出去。去年,俺兩口子不用外出奔波,就在家裏種果樹打零工,一年掙了2萬多。”

  “黃土莊村的變化,得益於費縣根據該村地處生態核心區的實際,明確鄉村旅遊發展方向,堅持整合資源、因村施策結出的碩果。”費縣扶貧辦主任賈衛國説,“費縣整合省財政一事一議‘鄉村連片治理項目’、美麗鄉村建設、全域生態遊發展資金和專項扶貧資金,對黃土莊村及周邊村莊進行全方位打造,形成了‘村村都是度假園、戶戶都是農家樂’的全域旅遊發展格局。”

  鄉村旅遊提升特色林果産業。費縣指導黃土莊村,順應當前自駕遊、採摘遊發展趨勢,將一塊塊果園打造成農事體驗園、精品採摘園,既滿足了遊客採摘體驗需求,也有效增加了農戶收入。由村集體牽頭成立果品合作社,採取“合作社+採摘園+貧困戶”發展模式,吸收有勞動能力的182名貧困戶入社,實行“管理、技術、服務、銷售”四統一,帶動發展桃、杏、大櫻桃等優質林果1400畝,僅此一項實現人均年增收2400元。

  鄉村旅遊帶動農副産品銷售。在黃土莊村,農民可以通過線下線上兩個渠道,足不出村銷售各類農副産品。線下,該村一是利用扶貧專項資金建設了黃土莊果品交易市場,對區域內果品實行統購統銷,讓群眾不出家門就能賣上一個好價錢;二是建設村莊特色農副産品銷售商店,向農戶收集後統一定價,供遊客選購。線上,引進齊尚電商入駐,與村集體簽訂幫扶協議,以高於市場價5%的價格保底收購貧困戶農副産品,帶動貧困戶年可增收720元。

  鄉村旅遊帶動服務業發展。黃土莊村成立了鄉村旅遊協會和用工服務中心。協會對區域內“農家樂”實行六統一、三監管和星級化評定,提升了農家樂的服務水準和接待檔次;用工中心對貧困戶進行業務技能培訓、調配安置就業,解決了貧困戶勞動人員缺技術、就業難的問題。該村現已發展農家樂17家、特色民宿6家,安置38名貧困群眾到農家樂務工,人均增收3000元。

  鄉村旅遊帶動就業創業。該村圍繞鄉村旅遊服務,設置了安保、保潔、停車收費員等公益性崗位,優先提供給20多名有勞動能力的貧困人員上崗;在廣場周邊建設了扶貧“小木屋”,免費出讓給10余戶貧困戶經營;安排30余名貧困戶從事電商銷售、線下分揀包裝、旅遊小商品製作等工作,確保每一名有就業願望的貧困戶都能充分就業。

  鄉村旅遊旅遊的發展,在帶動貧困戶脫貧的同時,也實現了村集體增收。村集體按照客源消費額的1%向農家樂收取管理費用,年可增收2萬元;按照市場交易額的3%向收購商提取果品批發服務費,年增加收入12萬元以上;通過收取電商、超市房屋租賃費年可增收1萬元。這樣。村集體年可增收15萬元,增強了對無勞動能力貧困戶的兜底保障能力。

  就這樣,原先的省定貧困村,蛻變成了遠近聞名的美麗鄉村建設“樣板村”。“原先,就是因為窮,村莊發展死氣沉沉,村民也垂頭喪氣,莊裏人出去都感覺抬不起頭來。這會兒你再看,家家戶戶都充滿了幹勁,人人都有了精氣神,全村從內到外,滿滿的都是正能量。”村黨支部書記豐炳福説。(通訊員 劉敬興 週一)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