圖為志願者在海港區金夢海灣清理海洋垃圾 曹建雄/攝
人民日報訊:“海水更清了,海灘也更乾淨了。”最近,來河北秦皇島海邊度假的遊客李怡然對這兒的環境讚不絕口。遊客感受到的美,背後是秦皇島為環境保護與生態治理所付出的不懈努力。
秦皇島市位於渤海灣中心地帶,擁有1805平方公里海域,海岸線長162.7公里,是渤海綜合治理攻堅的重點區域之一。近年來,秦皇島深入開展北戴河及近岸海域環境綜合整治行動,以“河長制”“灣長制”“湖長制”為抓手,陸海統籌,每一米河道、每一米沙灘都有人監管;積極推進岸灘修復和海洋生態恢復,讓一灣碧海更加清潔。
“海灣、沙灘是秦皇島的生命線和會客廳。”秦皇島市委書記孟祥偉説,“要像保護眼睛一樣,呵護這一灣碧海。”
統籌陸海綜合治理,呵護一灣潔凈海域
流水潺潺,魚兒嬉戲。在盧龍縣劉田各莊鎮附近的飲馬河畔,村民三三兩兩在沿河公園散步。“以前河水又臟又臭,大家都躲著走。現在水清了,大家沒事就過來轉轉。”村民王秀芬説。
2017年10月,飲馬河水質退出劣Ⅴ類,成為秦皇島市最後一條退出劣Ⅴ類水質的河流。
治海先治河,河凈則海清。2015年起,秦皇島市實行河長制,將全市16條入海河流進行分段分片管理,並實行“日巡查、週報告、月調度、季點評”的考核機制。2342名河長、17名河道參謀、41名河道警長上崗。
通過全流域治理體系的建立,讓每一米河道都有人管;綜合運用自然、物理、生態等多種修復辦法,徹底治理河流環境。
經過努力,秦皇島清理河道垃圾82萬立方米,封堵排污口526處,關停整改臨河養殖場2317家,整治涉水企業272家。
“作為一名基層灣長,不僅要守好灘,更要看好這片海。”每天,金夢海灣管委會主任馬治國都和志願者一起維護海灘環境。2017年,秦皇島市成為全國灣長制試點城市,打通了海洋生態環境治理的“最後一公里”。
“實行灣長制,讓每一米海岸線都有人監管負責。出現問題在第一時間有人發現、通知和修復。”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局長陳小虎介紹, 目前秦皇島已建立了覆蓋全市的灣長制綜合監管體系。89名灣長對全市海岸線和灘塗濕地範圍進行了踏查測量,形成“一灣一檔”。持續開展海岸沙灘環境衛生和漁船漁港專項整治行動,目前已清理各類海洋垃圾、大型藻類7520多噸,清理、拆解涉漁“三無”海洋船舶1460艘,平整沙灘100多萬平方米。
目前,秦皇島河水水質實現根本性好轉,特別是石河、洋河水質由Ⅳ類提高到Ⅲ類以上,飲馬河告別劣Ⅴ類水質。今年1至8月,秦皇島飲用水水源地水質達標率為100%,近岸海域水質功能區達標率100%。北戴河8個海水浴場一類海水水質達到95.5%,處於全國前三名。
修復沙灘,深度清理海灘、海面、海底垃圾
綿延61.5公里的金色海灘是秦皇島得天獨厚的優勢。但看似一成不變的沙灘,其實也會“衰老”。對海灘的“保養”,是岸灘修復的一個重點。
“特別是近幾十年,秦皇島的海灘逐年變窄和變陡,沙粒粗化,岸線快速蝕退,形成嚴重的海岸侵蝕災害。”河北省海洋地質資源調查中心海洋環境實驗室主任張甲波介紹,自2010年,秦皇島市共計申請國家資金10億余元,完成侵蝕岸線修復、能力建設、應急處置等海洋生態保護修復類項目30余項。
作為國家第一批“藍色海灣整治行動”試點城市,秦皇島實施了海岸整治修復工程、七里海潟湖濕地生態修復工程和海洋生態環境監控工程,對侵蝕岸線進行整治修復。今年,秦皇島將再度投資8500萬元,對金屋浴場至淺水灣浴場侵蝕岸段沙灘進行修復。
“目前秦皇島沙質岸灘退化趨勢得到有效控制,入海口生態功能和河口岸線親水功能得到恢復。”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資環科劉家友介紹。
為維護海灘的潔凈,秦皇島市加大清掃維護力度,同時採取多種方式組織、引導全社會共同參與。如今,機關黨員幹部、志願者主動撿拾垃圾的身影,已經成為海灘上的一道風景。
生態修復,功夫不止在岸上。初秋的海水已經有了涼意,可16位“全副武裝”的潛水員卻潛入海底。近日,志願者們對北戴河新區金海灘浴場的海灘、海面、海底的垃圾進行了一次“深度清理”。當天,潛水員清理海域面積1.8萬平方米,打撈上來地籠、漁網、塑膠垃圾約300公斤 。“藍天救援隊”的志願者苑志強説:“這是今年第三次清理海底垃圾。我們會堅持下去,希望能帶動市民和遊客,共同保護我們的這片海。”
修復海洋生物底棲環境,淺海退養減少污染
大海是滋養生命的母親,但它的乳汁並不是取之不盡的。近年來,秦皇島致力於海洋生態恢復,大力發展現代化海洋牧場建設,修復海洋生物底棲環境,恢復海洋生物群落,增殖漁業資源,凈化海水水質,用實際行動反哺海洋。
在北戴河深藍的海底,一塊塊人工魚礁縱橫交錯,為魚蝦搭起了棲息繁衍的“家園”。
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資環科李雪冬介紹,目前秦皇島累計完成海洋牧場建設投資5.6億元,投放天然石塊、水泥構件等人工礁體402萬立方米,建成以人工魚礁為主的現代化海洋牧場示範區9.8萬畝。近三年,陸續創建國家級海洋牧場示範區已達8處,總面積達到4906公頃,帶動了近海漁業水域養殖由單一養殖模式向資源保護與科學利用兼具的生態養殖模式的轉變。
一面抓建設海洋牧場,一面抓淺海退養、減少海水污染。“養殖扇貝會形成糞便等排泄物堆積,影響海水水質和生態。”秦皇島市海洋和漁業局水産科科長王忠安介紹,秦皇島從2012年開始啟動淺海扇貝養殖退養工作,目前,海港區、北戴河區、北戴河新區洋河口以東的淺海扇貝養殖已經全部退養,退養面積達12萬畝左右。今年,山海關區和秦皇島開發區已完成淺海扇貝養殖退養3萬畝。
這幾年生態環境變好,鳥類數量明顯增加。“觀測統計數據顯示,目前秦皇島有525種鳥類,約佔北方常見鳥類的一半。”秦皇島觀鳥協會副秘書長雷子説。
據了解,北戴河濕地對維護近海水環境、生物多樣性和生態平衡有著不可或缺的作用。近年來,秦皇島加大岸灘環境修復力度,推進退耕還濕,對北戴河濕地進行封育保護。大潮坪長出了茂盛的水草,許多經年未見的候鳥又重新飛回這片濕地。
“鳥類是生態環境的鑒定師。”來自北京的觀鳥愛好者張棽説,“待到秋日黃昏,火紅的赤鹼蓬中飛起片片水鳥,正是‘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記者 徐運平 宋飛)
核心閱讀
如何保持近海海域水質良好、海灘環境優美,是沿海城市共同面臨的難題。地處渤海灣中心地帶的秦皇島市,通過陸海統籌,構建綜合治理體系,實施綜合生態修復,使海灣、沙灘環境明顯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