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高顏值生態 推動高發展

2018-10-26 09:23:32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念好“兩業經”、唱響“雙城計”、打造“活力城”,面對融入大灣區,推進大花園大通道大都市區建設的歷史發展新機遇,浙江省紹興市堅定不移踐行“兩山”理論,持續推進“八八戰略”在紹興市的生動實踐,向著高品質發展的軌道上全力奔跑。

  以綠色發展引領經濟社會行穩致遠,紹興市提出了創建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的目標,著力打造生態環境優美的標杆,美麗建設的思路變得更加清晰。市委書記馬衛光在考察生態環保工作時強調:“青山綠水是紹興的本底,是我們必須守護好的寶貴資源”。

  謀篇佈局 生態統領

  守護好生態環境,便是守住了城市發展的根基。近年來,紹興市委、市政府做出的一系列重大決策,無不體現對“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的”理論的深刻領悟和實踐。

  在紹興市,生態文明建設被提到前所未有的高度。作為“一把手工程”,生態創建工作被列為第一行動,納入第一督考。以上率下,吹響建設生態之城的集結號。從頂層設計入手,不斷完善生態文明建設體系、加強組織領導、健全督查考評機制。頒布黨政領導幹部生態環境損害責任追究實施辦法、推進領導幹部自然資源資産離任審計、嚴格落實環境保護黨政同責和一崗雙責。

  以嚴格的制度為生態護航,紹興市從未停止過實踐和探索。生態環境損害賠償制度的全國試點、治水治氣兩部地方性法規的同步實施、省內首個流域上下游橫向生態補償的建立、市縣鄉三級生態環境報告制度的全域覆蓋、全省首個環境資源審判庭的設立等等,為美麗紹興建設撐起綠色的保護傘。

  以水破題保生態,在重構産業、重建水城的雙重戰略指引下,紹興市闊步向水清岸綠、天藍氣凈、城水相融、人水相親的現代水城目標邁進。9月27日,紹興市發佈全國首個《河湖長制地方標準》。從五水共治到美麗河湖,紹興市將多年來治水的成功經驗和河湖長制管理中採取的有效措施,形成標準化體系,為全國治水提供了可操作、可複製、可推廣的工作指南和樣本素材。這也是紹興市以治水為突破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的範例。

  綠色發展的理念夯實了生態立市的根基。特別是黨的十八大以來,紹興市的生態建設駛上了綠色發展的快車道,千年古城迸發出新的活力和光彩。“全國文明城市”“國家森林城市”等榮譽紛至遝來;國際皮划艇錦標賽、國際馬拉松等世界頂級體育賽事相繼舉辦;紹興發展大會、中國陽明心學高峰論壇等高端會議迎來八方嘉賓。紹興的城市魅力一次次令世界矚目。

  轉型發展 鳳凰涅槃

  把生態建設作為最大的民生工程,回應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期待。對標大灣區生態圈,紹興市主動接軌杭甬一體化發展,推進全市域協同發展,提升城市能級和綜合競爭力。

  日前,《紹興古城保護利用條例》獲浙江省第十三屆人大常委會批准,並將於2019年1月1日起正式實施。《條例》針對紹興古城特色,加強了對古城整體、物態、活化保護的規劃,為進一步加快紹興市産業結構的轉型升級,破解歷史文化傳承與城市發展的矛盾,提供了有力的法制保障。

  賀家池曾是紹興市第二大湖,由於圍湖造田、開辦企業,湖面曾一度縮減。這一問題被列為中央環保督察重點件之後,紹興市委、市政府立即行動,一週之內邊便將水域內的建材公司煙囪爆破拆除。經過1年的整治,如今走進賀家池,白鷺翻飛、碧波萬頃的景象重現。隨著污染企業的關停,水域面積的恢復,這裡正被打造為集生態、旅遊為一體的休閒度假勝地。

  以中央環保督察整改為契機,紹興市各級各部門勠力同心,全面推進環境綜合整治,抓重點、補短板、強弱項,高標準高品質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一個個多年難破的頑疾迎刃而解。

  強化標準管控、淘汰落後産能、整合提升優化産業佈局,紹興市在推動産業轉型方面邁出堅實的步伐,成為全省傳統産業改造提升試點先行區。以生態促發展,加快新舊動能轉換,讓綠色轉型釋放生態紅利。

  在諸暨山下湖這個中國最大的淡水珍珠生産基地,生態養殖模式正在全面推開,珍珠蚌像用奶瓶一樣直接吸收綠藻,不再污染水體。

  在中國最大的紡織印染基地柯橋,通過産業集聚和改造提升,已形成工業和旅遊合為一體、以綠色印染為主題的藍印小鎮,吸引著八方來客。

  而有著40年發展史的上虞化工産業,經歷了史無前例的淘汰、兼併、改造提升、培育發展,如今涅槃重生,實現一園式集聚循環發展。

  科技助陣 精準發力

  由生態環境部發佈的2018年8月和1月~8月空氣品質狀況顯示,紹興市躋身8月全國好空氣“20強”榜單。這是一張提振信心的成績單,榜單的背後正是數年來紹興人為改善生態環境付出的艱苦卓絕的努力。

  2015年9月的全國空氣品質排名,令許多紹興人記憶猶新。在74個重點城市中,當時紹興市僅排名66位,這也為紹興市的空氣治理敲響了警鐘。調整能源結構、開展重污染行業整治、加快工業企業集聚入園、開展黃標車治理、揮發性有機化合物治理、管控建設工地和道路揚塵、禁止農田秸稈焚燒等等,一系列有力舉措得以推進實施。

  高污染、高能耗、高排放、低附加值曾是紹興市傳統産業之痛,多年來的粗放發展欠下了纍纍環境賬。以壯士斷腕的勇氣經過刮骨療傷式的整治之後,紹興市瞄準綠色高端、世界領先的目標,通過政策引導,以科技之力助推企業走上轉型升級之路。積極引進節能高效的生産設備,自覺按環保標準組織生産,以新技術推動轉型升級已經成為紹興企業家的共識。

  2016年底,浙江樂高實業以每台2000多萬元的價格,引入紹興首臺無水染缸。白坯布染色新技術採用非水介質,實現了無污染零排放的清潔化印染。印染産品的品質和附加值大幅度提高,接踵而來的訂單為企業帶來可觀的效益。

  “到目前為止,還沒有哪家企業擁有像我們這樣可以一次性處理所有廢水和廢氣的設備。”在埃斯特維華義制藥有限公司的生産車間,企業負責人自豪地向來自全國各地的環境執法實訓班學員作介紹。這家公司從德國引進的這臺1500多萬元的廢氣處理設備,將原有的噴淋式廢氣處理系統改造成RTO蓄熱式焚燒爐,廢氣經噴淋焚燒之後,有害物質基本為零,達到了真正的零排污。企業負責人表示:“今年是實施藍天保衛戰三年計劃的第一年,排污這根弦我們始終緊繃著不敢放鬆。”

  到2020年,60%的區縣(市)建成清新空氣示範區;2018年全市PM2.5平均濃度達到38微克/立方米以下,AQI優良天數比例達到83%以上,三年行動計劃制定了清晰的“紹興藍”目標路線圖。

  7月份,紹興市打贏藍天保衛戰行動首席技術顧問對接會圓滿舉行,以浙江工業大學陳建孟教授為首的首席顧問團,帶領技術顧問團開展“一對一”把脈會診,為紹興市科技治氣、精準施策提供技術指導和實施方案。

  從“重拳治霾”到 “藍天保衛戰”,從倒數第9到全國16位,強有力的環境監管和科學精準的大氣污染治理舉措讓紹興市徹底告別曾經“會呼吸的痛。”

  生態自覺 全民共建

  環境品質、産業品質、城市品質的提升,讓老百姓擁有了更多的獲得感和幸福感。

  今年六五環境日,由紹興市環保局主辦的“我的美麗家園”全市生態攝影大賽,得到了廣大市民和攝影愛好者的廣泛參與。在頒獎活動現場,一幅幅美輪美奐的生態攝影作品驚艷熒屏。櫻花爛漫的花園小鎮、繁星閃爍的美麗鄉村、去工業化的“網紅煙囪”、美不勝收的火燒雲奇觀等等,紹興市民用鏡頭定格的“美麗家園”如詩如畫。

  生態文明最終要依靠全民生態意識的覺醒,良好的生態環境,來自上下一心的同頻共振。在紹興,成千上萬的“企業河長”“村嫂河長”和環境監督員自願加入到治污攻堅隊伍,參與生態創建,守護家鄉的山山水水。也正是廣大市民的生態自覺,推動了紹興市生態文明建設從政府主導階段走入全民共建時代。

  在美國紐約舉行的“地球衛士獎”頒獎典禮上,新昌縣鏡嶺鎮鎮長呂江作為唯一一名鎮級基層幹部代表出席,向全世界展示紹興美麗建設的成果。在浙江省“千村示範、萬村整治”工程指引下,紹興市大力實施鄉村振興戰略,城鄉面貌日新月異。近年來,像鏡嶺鎮這樣的美麗鄉村如雨後春筍般涌現。

  古越大地生態創建如火如荼,“綠色細胞”不斷裂變。新昌縣榮膺首批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縣,諸暨市通過國家級生態縣考核驗收,上虞區、越城區、柯橋區、嵊州市積極創建省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截至目前,國家級、省級生態鄉鎮(街道)已有63個和109個,分別佔比55.3%和95.6%。

  擁抱大灣區、發展大紹興,圍繞更高水準打造高品質發展增長極的目標,構築高品質發展的生態屏障。今年,紹興市政府工作報告明確指出:圍繞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市創建,全域推進“大景區”“大花園”建設,持續提升生態文明建設。藍天碧水間,一座古老與現代交融的城市、一座以綠色作為發展坐標的城市、一座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生態宜居城市正大踏步邁入擁抱大灣區的新時代。(作者 沈慧惠)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