守護生態屏障 給足資金保障

2018-11-07 09:50:10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生態涵養區在保護生態環境時,往往犧牲了部分經濟發展的機會。怎樣才能“不讓保護生態環境的吃虧”?據悉,北京市委市政府《關於推動生態涵養區生態保護和綠色發展的實施意見》(以下簡稱《意見》)近日出臺。《意見》加大了對生態涵養區的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確保“不以犧牲生態環境為代價換取一時一地經濟增長”,也不讓生態涵養區“守著綠水青山苦熬”,促進生態涵養區實現全面協調可持續發展。

  北京的綠水青山,多在生態涵養區。其面積約佔全市總面積的68%,是首都重要的生態屏障和水源保護地。因産業發展受限等因素,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落後。近年來,北京市綜合考慮生態涵養區“財政收入相對薄弱、生態建設任務重”的現實情況和發展要求,不斷加大市級政策和資金支持力度,支持生態涵養區抓好“保護青山綠水”這件頭等大事。5年來,市級財政累計安排生態涵養區轉移支付資金2658億元,年度資金規模從2013年的454.9億元增加到2017年的660.8億元,增長了45%。

  “市級財政在補助16個區的資金中,用於7個生態涵養區的佔到了七成。”北京市財政局副局長韓傑表示,下一步,北京市要健全對生態涵養區的生態保護補償機制,將按照“保障基本運行、強化主導功能、規範資金使用”的原則,進一步加大生態類轉移支付政策和資金的保障力度。在資金規模上,優化轉移支付結構,加大對生態類轉移支付的支持力度;在政策導向上,完善生態保護補償模式和資金分配方式,提高生態涵養區資金統籌能力,增強生態涵養區落實主導功能的能力;在資金分配上,突出“績效”,將政府績效考評、生態文明建設目標考核、綠色發展指標體系建設等工作成果與市級轉移支付政策有機結合,實現資金分配與生態保護成效相掛鉤。

  在加大市級財政縱向轉移支付力度的同時,北京還積極探索建立橫向生態補償制度,推動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實現優勢互補、合作共贏。《意見》提出推動生態涵養區與其他區域(主要是經濟實力較強的中心城區)開展結對協作。在協作方式上,通過直接安排財政資金、支持引導綠色産業項目落地、提升公共服務能力等多種形式,帶動生態涵養區協同發展。

  生態涵養區之一的密雲區發改委主任張明智表示,《意見》出臺一週內,結對的朝陽區政府就與密雲區政府實現了第一次對接。下一步,密雲與朝陽將開展全方位的合作,共謀發展大計。比如借鑒朝陽區798、吉裏等文化創意産業發展經驗,依託密雲良好的山水資源,發展創意農業、文旅休閒等特色産業。同時,利用朝陽區人才、技術、資金等方面的優勢,在水源保護、廢棄礦山修復等領域開展合作。此外,充分利用朝陽區CBD的優勢,助推密雲生態商務區的發展,壯大密雲的總部經濟和服務經濟,實現密雲産業轉型發展、綠色發展,努力將包括密雲區在內的生態涵養區建設成為展現北京美麗自然山水和歷史文化的典範區、生態文明建設的引領區、宜居宜業宜遊的綠色發展示範區。“文件的出臺為我們解除了後顧之憂,讓我們對生態涵養區建設更有信心,更有決心。”張明智説。(記者  朱競若 賀勇)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