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旅融合要守常達變

2018-12-19 14:57:15  來源:中國文化報  責編:陳晨

  中國文化報訊: 固化和回頭都不是文化發展的正道。在文旅融合的過程中,很多地方卻正在走這樣的道路,沒有“以古人之規矩,開自己之生面”,沒有做好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的工作,沒有做好守常和達變工作。

  一方面,上下5000年曆史孕育了我國傳統文化的深厚與特色,“老祖宗”“老天爺”“老百姓”都是重要的參與主體,是任何時候不能扔掉的寶貴財富。因此從文化角度來説,傳統文化的現代表達、厚重文化的輕鬆表達、中國文化的國際表達至關重要,當代社會應以創造性轉化和創新性發展為理念,在利用市場流量、迎合市場需求、引領市場品位、獲得市場利潤的路徑上多下功夫。

  “後之視今,亦猶今之視昔。”要明白創新不等於“全新”,文旅融合更不是各方重新歸零。同時我們也要在延續優秀傳統文化的基礎上,要有匠心精神,本著為未來創造文化遺産的精神,為未來留下當今時代的印記,進一步為優質旅遊提供巨大的內容支撐。另一方面,文化“搭好臺子”以後,旅遊應該成為舞臺上的優秀舞者,善於從海量文化元素中尋求創意創新,用合適的方式講好故事給遊客聽,而且旅遊所擁有的傳播文化、吸引更多人關注和溫習文化的強大功能應該被熟識。

  文旅融合也要跳出産品思維。文化與旅遊的融合已衍生出多種産品業態,如主題公園、文化主題化的酒店及餐飲、博物館旅遊、文化節慶、研學旅行等,文旅小鎮、旅遊演藝更是成為各地推進文旅融合的重點。傳統的産品思維強調洞察用戶需求、優化迭代的工作路徑,文旅産品在做到以上兩點的同時,還要正視意義層面的叩問。以旅遊演藝為例,異彩紛呈的舞臺、燈光、布景等的創新是很重要,但娛樂的同時,怎麼更好地沉澱,乃至教育理念的融入始終是一個問題。

  此外,文旅融合發展的産品形態和産業形態最終應該落足“聚落生態”,比如能夠更好地推動文旅融合發展的文旅資本,也是文旅融合工作中需要高度重視的要素,儘管它不是旅遊者直接消費的對象。

  文旅融合還要保持客觀理性。文旅融合首先要確認什麼是文化,哪些是可以用來融合的文化,因為文化不是筐,別什麼都往裏裝;以及什麼是旅遊,哪些是適用於創新融合的旅遊。例如,旅遊購物産品的創新要從文化中尋求智慧來源,旅遊度假産品要通過在有文化底蘊和遺存的背景中發展來“留”住遊客,要讓文化成為舞臺、讓旅遊作為舞者。

  其次,文旅融合産品和空間的側重點要儘量客觀科學,標誌性文旅産品與輔助性文旅産品要有所區分,還需樹立自身的IP;洞悉是時空距離和差異性背後的滿足,而不是一味地固守所謂的原真。洞悉是要基於用戶的思維,而不是臆想的缺陷;洞悉是重新回歸根本與初心,而不是要尋找細枝末節。

  此外,文旅融合需要的是可以休閒的空間和可消費的作品。很多情懷滿滿的作品、説得頭頭是道的作品、自愛自憐的作品,以及不能直擊人心的作品,都不是高超的作品,很難引起市場的共鳴。文旅融合不是把死的做活,而是要把活的做好;不是絞盡腦汁的附會,而是隨處可見的日常;不是走馬觀花的欣賞,而是入腦入心的珍藏。以更加開放胸懷,走出自己、走近他人,建立起旅遊世界與生活世界的有效連接,文旅融合一定會有更美好的未來。(作者 厲新建)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