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甘肅綠色發展崛起攻堅護航

2018-12-19 09:40:07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中國環境報訊: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在深化黨和國家機構改革及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征程中應時而生,這表明我們的生態環境保護達到了新高度,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開啟了新征程。

  “知之愈明,則行之愈篤;行之愈篤,則知之益明。”站在生態環境保護歷史性的平臺上,我們要登高望遠,切實把思想和行動統一到中央生態文明建設的偉大進程中,統一到甘肅省委、省政府綠色發展崛起的戰略部署上,深刻認識生態環境保護在我國生態文明建設和甘肅省綠色發展崛起中的關鍵性和“排頭兵”作用;長風破浪,處理好生態環境保護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關係,協同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精準脫貧攻堅戰的關係;不負使命,打一場漂亮的污染防治攻堅戰,給黨和人民交出一份滿意的答卷。

  深入領會綠色發展崛起這一方向指引

  省委、省政府以“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提高生態文明水準”為根本遵循,先後出臺了《關於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決定》和《甘肅省推進綠色生態産業發展規劃》,把高品質發展作為新時代堅持發展第一要務的總方向和主基調,將構建生態産業體系作為甘肅省發展的主攻方向,力促發展模式向綠色低碳、清潔安全轉變,從源頭上、根本上確保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

  綠色發展崛起已凝聚為甘肅省委、省政府的堅定發展意志,是省委、省政府堅決擔負起生態文明建設政治責任的鮮活實踐,是甘肅省情與生態文明建設嚴絲合縫的對接。綠色已成為甘肅發展的底色,也將是永續色。

  我們要堅決摒棄“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加快形成節約資源和保護環境的空間格局、産業結構、生産方式、生活方式,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綠色發展崛起戰略充分體現了綠色發展觀,也為全省生態環境保護工作提供了方向指引。

  當前,我國經濟已經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甘肅省全面推動綠色生態産業發展行動,是因勢利導推動經濟發展的品質變革、效率變革和動力變革。在這場變革中,生態環境部門要緊扣時代脈搏,通過政策引領、典型示範、科技助力,增強生態文明建設的責任感、緊迫感,徹底扭轉過多依賴物質資源消耗、過多依賴規模粗放擴張、過多依賴高能耗高排放産業的發展模式。把發展的基點放到科技創新和産業轉型上,推動構建高品質現代化經濟體系,推動全社會構建起綠色發展方式和生活方式,堅定走生産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

  從系統工程和全局角度看待生態文明建設。不斷提升生態環境保護監管與綜合管理水準。全面完成生態環境機構改革、垂直管理改革和綜合執法隊伍改革,調整生態環境監測管理體制。持續加強生態空間管控,加強監測數據品質監管。制度是綱,綱舉目張,要用最嚴格的制度和最嚴密的法治,為生態文明建設提供可靠保障,讓制度成為剛性的約束和不可觸碰的高壓線。從法律法規、標準體系、體制機制以及重大制度安排入手進行總體部署,推進《甘肅省環境保護條例》出臺,逐步完善生態環保地方標準,使生態文明建設進入法治軌道。加大執法力度、提升執法效能,保持生態環境執法高壓態勢,以高水準的管理為生態環境工作提質增效。

   深刻把握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這一重點任務

  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決勝全面建成小康社會的三大攻堅戰之一,是全面改善生態環境品質、推動生態文明進程、建設美麗中國的重要抓手,不僅是重大的民生工程,更是重大的政治任務。全力推動污染防治攻堅戰各項任務落實,不僅是完成中央交辦任務、講政治的體現,更是為人民群眾提供優質環境服務、推動生態文明建設和建設美麗中國的具體實踐。

  甘肅省生態環境脆弱、歷史遺留問題較多、生態環境保護壓力大,從省情實際出發,污染防治攻堅戰是我們提高生態環境品質、推動綠色發展崛起必須要打贏的戰役。同時,生態文明建設同每個人息息相關,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在甘肅省,人民群眾對優質生態産品的需求更為強烈,對生態環境破壞問題更為痛心疾首。不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不從根本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就無法滿足老百姓的美好生活需要,綠色發展崛起也就缺乏感召力和群眾基礎,“幸福美好新甘肅”的目標也就無法達成。這就要求我們要站在實現甘肅省綠色發展崛起的戰略高度,集中精力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穩紮穩打奪取污染防治攻堅戰勝利。可以説,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就是當前生態環境部門最重要的任務。

  要深刻認識到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時間緊、任務重、難度大,是一場大仗、硬仗、苦仗,是一項涉及面廣、綜合性強、艱巨複雜的系統工程,需要綜合施策、層層落實。對標國家污染防治攻堅戰“7+4”總體部署,甘肅省已出臺《關於全面加強生態環境保護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的實施意見》和《甘肅省污染防治攻堅方案》,印發了24個子方案,各地也因地制宜相繼出臺了攻堅方案。我們要在實踐基礎上,不斷建立健全促進污染防治的體制和制度,儘快形成全省污染防治攻堅的方案體系和責任體系。根據中央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辦法,推動制定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成效考核實施細則,建立考核評價體系,完善生態環境保護責任清單,督導各級抓好貫徹落實,全面落實污染防治攻堅戰任務。

  要從污染治理規律和實踐層面上,認識到污染防治攻堅戰絕非一朝一夕之功,攻堅戰還將是一場持久戰。堅持問題導向,弄清各自區域主要污染源和主要污染因子,有針對性採取科學有效的方法解決問題,實現工作效能最大化。要緊盯重點區域、重點行業、重點時段、重點因子“四個重點”,突出優化調整産業結構、能源結構、運輸結構、用地結構“四大結構”,切實提升監管水準。重點治理燃煤、揚塵、工業、機動車“四類污染源”。加強重點領域水污染治理,統籌做好水資源管理、水生態保護、地下水污染治理,推進飲用水水源地規範化建設。完成全省農用地土壤污染狀況詳查數據匯總分析和成果集成,加快推進土壤污染治理與修復技術應用試點項目實施,持續改善全省環境品質。

  要深入領會共同建設美麗中國的全民行動人民主體理念。生態文明建設是人民群眾共同參與、共同建設、共同享有的事業。要打好、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還需要我們儘快探索構建以政府為指導、企業為主體、社會組織和公眾共同參與的多元環境治理體系,凝聚起天藍、水綠、土凈的強烈社會共識。

  新時代是給奮鬥者提供平臺的時代,污染防治攻堅戰打得好不好、漂不漂亮,是對我們生態環境部門施政能力和全面工作的一次考驗。

  深刻認識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協調統一關係

  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是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的根本之策,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是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必然要求,也是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的重要途徑。我國經濟正處在轉變發展方式、優化經濟結構、轉換增長動力的攻關期。相對應,當前甘肅省正處於衝刺生態環境保護基礎性、底線性任務,堅決徹底整改祁連山專項督查、中央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著力加強生態環境保護,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推動綠色發展崛起的關鍵時刻。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經濟高品質發展是互促共進、協調統一的關係。以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有機服務全省經濟社會發展,深入推進環評“放管服”改革等工作,促進十大綠色生態産業做大做強,加強環境科研自主創新能力建設,探索形成符合甘肅省實際的農村環境整治模式,加快推進“國家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創建步伐。圍繞破解污染防治攻堅戰的瓶頸問題,結合生態環保領域和扶貧領域的重點工作,全力打造一批符合國家政策支持要求、針對性強、特色明顯的大項目,助推全省污染防治攻堅戰提質增效。積極探索綠色金融模式,充分發揮資金杠桿作用,擴大環保資金效益,提高污染治理成效。

  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標是一致的。“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就是要著力解決損害群眾健康的突出環境問題,努力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經濟高品質發展的最終目的是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活的需要。經濟高品質發展需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對美好生態環境的需要。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需要從根本上轉變,形成綠色發展方式,積極倡導形成綠色生活方式。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和實現經濟高品質發展在終極目的上是一致的,保護好綠水青山、修復好綠水青山,才能使綠水青山變成金山銀山。

  受發展水準和自然條件限制,甘肅群眾特別是農村群眾生活水準與全國相比長期存在不小差距。我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近年來在大氣、水、土壤等污染治理方面取得明顯進展,大氣污染治理“蘭州經驗”被國家推廣,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和幸福感不斷增強。但是從中央生態環保督察、祁連山生態環境問題專項督查、綠盾專項行動反饋問題以及省級生態環保督察發現問題來看,距離群眾對良好生態環境的需求還有很大差距。這需要我們以時不我待的緊迫感,以堅決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為抓手,切實推動解決突出生態環境問題,還老百姓藍天白雲、魚翔淺底的景象。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進程中,更高的生態環境保護要求與經濟社會正處於艱難協調發展的狀況中,需要我們特別處理好污染防治攻堅戰與精準脫貧攻堅戰兩者的關係。兩者的協同推進,可以促進經濟高品質發展的穩健性、均衡性和可持續性,可以為國家保安全、為人民謀福利、為社會求穩定。污染防治攻堅戰需系統開展,要堅決避免環境執法中出現簡單粗暴或“一刀切”的現象。要更加注意統籌生態脆弱的連片貧困地區,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通過積極構建生態産業體系,更好協調生態環保與精準脫貧的關係,推動實現生態産業與富民産業的有機融合,雙贏共享。

  “幸福是奮鬥出來的。”時代賦予我們無上光榮,更是如山重任。我們要著力把自身建設成一支生態環境保護鐵軍,依靠這支隊伍,再加上社會各界人士的積極參與和大力支持,我們有信心打贏污染防治攻堅戰,確保全省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在綠色發展崛起戰略指引下,使“兩山論”在甘肅得到生動實踐。(作者係甘肅省生態環境廳廳長 雷思維)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