眾創入鄉促振興

2019-04-22 13:59:46  來源:農民日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農民日報訊:“眾創入鄉”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發佈會後,作為上海首個“眾創入鄉”試驗基地的楓涇鎮新義村便出了名。

  近日,走進新義村,放眼四週,小橋流水人家,安寧祥和,“中國故事村”“美麗鄉村”的彩旗搖曳在村道旁。

  “眾創入鄉”是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的核心競爭力,依託長三角路演中心平臺,實施完善芝麻、黃桃等融合産加銷、鄉村休閒旅遊為一體的農創項目,通過軟硬體的提升吸引更多的投資者、創客和市民遊客。在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正式發佈時,村裏的創客基地“創E桃源”已經有9個項目簽約進駐,除了農創項目,涉及藝術塗料、畫材、蠟燭、文化創意等産業。

  這些年,“雙創雙新”如春風吹遍了神州大地,為鄉村振興打下了基礎,也讓社會各界人士清醒地認識到,新農民新技術創業創新需要鄉村硬體、軟體的支持,新義村打出“眾創入鄉”的招牌,無疑更具挑戰性。擁有什麼樣的資源方能催生“眾創入鄉”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

   梧桐花開鳳凰自來

  “創E桃源”坐落在新義村的陸家埭,河邊九棟白墻黛瓦的江南小屋是“眾創入鄉”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的第一期成果。九棟江南小屋清麗脫俗,充滿設計感。

  “九棟小屋前身是一間間廢棄的農家豬棚,改造之後成為第一期創客基地,目前由九家企業租用。”坐在小屋裏,楓涇鎮黨委書記張斌熱情講述著“眾創入鄉”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的創意落地經過。

  楓涇古鎮是4A級景區,今年春節期間,楓涇古鎮景區便接待了11萬人次的遊客。而離古鎮不到6公里的新義村曾經是出了名的窮村,新義村能夠在楓涇鎮各村中脫穎而出打造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是近10年來美麗鄉村“底色”不斷增亮的結果。

  説起扮靚新義村的10年,自2010年起就把村黨總支書記和村委會主任“雙肩挑”的尤利明少不得感慨,要不是當年下決心抓環境治理,就不可能有如今的路面硬化、墻面白化、100%完成拆違、100%規範土地流轉等“底色”,新義村也不可能率先成為首批上海市級“美麗鄉村示範村”,廢棄豬棚重生為鄉村創客空間更是天方夜譚。

  “鎮裏要求鄉村振興不搞大拆大建,要維護好原生態鄉村風貌,保護好鄉村人文環境,充分尊重鄉村傳統肌理和格局,這要求是絕對正確的,是充分考慮到鄉村長遠利益的,問題是缺了底色,就做不到啊。”尤利明説。

  因為新義村底色鮮明,原先在市區經商的村民孫希洲回來了,他的合作社與上海市農科院密切合作,在新義村種下了10多個新品種黃桃,使新義村成為遠近聞名的“黃桃之鄉”;大學畢業完全可以跳出農門的陸華輝回來了,他與其他4位夥伴共同成立了上海輝燦果蔬合作社;以青山綠水好家園為使命的天域生態環境股份有限公司跟新義村一拍即合,打響了“眾創入鄉”的第一槍。

  “毫無疑問,人是農村生産力中最核心、最活躍的要素,沒有人,鄉村振興無法實現,除了要吸引本村人回鄉,還要吸引他鄉的創客們。”張斌説。

  新義村的實踐證明,吸引他鄉創客的理念是可以落地的。入駐創客基地“創E桃源”的9個項目,幾乎都是由來自外鄉的創客領銜的。

  來自鄰村的許偉把公司搬來新義村,她看中了這裡的美麗環境,看到了她的“聲行漫步”在鄉村振興時期的拓展契機。入駐新義村,意味著這款以城市旅行為主題的APP産品,開始輻射到古鎮鄉村,豐富産品的同時,吸引更多的消費者。

  義利並存終得振興

  鄉村振興需要各種力量,而那些有情懷的人和事業是支柱性力量,要吸引、留住這些力量,義利並存的鄉村環境就顯得特別重要。

  2015年入駐新義村的上海內府農業專業合作社負責人趙新亮來自河南駐馬店,他的主業是芝麻種植、加工,在駐馬店有不小的名氣。他講到,當年入駐新義村有很大的偶然性,合作社種植的新品種獼猴桃從結果到成熟一個都沒少,讓他看到了新義村的禮儀之風。如今,新義村人文生態環境更好了,田園綜合體也跨出了第一步,他從中看到前景,於是決定在新義村構建一個産品平臺。

  天域公司作出攜手新義村打造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項目僅用了一個小時。據了解,快速做出這個決定,一是為了體現企業的鄉村振興責任;二是為了企業轉型升級。合作雙方希望通過該項目打造出鄉村振興的天域樣板,輻射到全國各地。

  為了紮實做好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項目,天域生態公司專門成立了新公司,並明確了所有職工入股的經營方式,也就是説,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不再是一個項目,而是長期的事業,是每個職工的事業。正是在這個基礎上,新公司決定打造新義村特色農産品“心意”品牌。

  “做産品品牌、建網絡平臺是我們的強項,新義村有5000多畝地,上級公司又給每個職工股份,沒理由不做好。”負責人周紅岩説。

  鄉村振興是一個系統工程,人、財、物資源要素的整合、利用環環相扣,新義村成功吸引社會工商資本,按照他們自己的總結,只有6個字,即美麗鄉村底色。事實上,背後是一系列的理念和措施,特別是在鄉鎮、村幹部層面。

  據了解,為了加快推進楓涇鎮鄉村振興,鎮政府第一時間安排了3000萬元資金,只要村裏出來鄉村振興的藍圖和路線圖,就可以得到500萬元的資金資助。

  “這個錢不是這麼好用的,鎮上要求村黨支部書記‘眼裏有美圖,心裏有宏圖,作戰有挂圖,還要會畫圖’,沒有這四幅圖,就出不來鄉村振興的藍圖和路線圖。”尤利明説。

  “盤活了農民宅基地、承包地、集體建設用地三類土地,美麗鄉村建設才有可能向眾創空間轉型,農民才有可能就近上崗,增加財産性、經營性、工資性三大收入,有了新興的産業集群,才會吸引人才和資本源源不斷進入。”張斌説。

  楓涇鎮具備振興資源的村並不少,鎮黨委、政府計劃今年在4、5個村推廣天域·新義田園綜合體模式。(作者 胡立剛)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