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丨涇縣三百林長助力綠色發展

2020-01-17 11:01:46  來源:中國綠色時報  責編:陳晨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內頁-文章圖片模板

  中國綠色時報訊:森林資源管護能力、森林覆蓋率、生態産品供給能力、林業總産值穩步上升,森林火災發生率明顯下降——這是安徽省涇縣自2017年8月推行“林長制”改革以來,交出的“綠色成績單”。

  近3年來,縣、鄉、村342名林長聚焦“護綠、增綠、管綠、用綠、活綠”五大任務,不斷推深做實“林長制”改革。

  築牢生態屏障

  談及“林長制”推行以來的變化,涇縣汀溪鄉桃嶺村村級林長、村委會主任胡金橋如數家珍:“現在非法採挖映山紅、林區私自野炊用火等違法現象基本禁絕,生態環境得到了有效保護,貧困戶在家門口實現了再就業,每月增加收入數百元,這些都是林長制帶來的看得見、摸得著的好處。”

  桃嶺村地處“皖南川藏線”景區核心地段,連綿逶迤的崇山峻嶺、特色鮮明的生態景觀使其成為華東大批自駕遊愛好者追捧的“網紅打卡地”。遊客蜂擁而至的同時,亂採濫挖、亂捕濫獵、防火期內非法野炊用火等行為時有發生。山上戰線太長,而且村裏人少事兒多,原先實在是管不過來。推行“林長制”後,村裏結合國家政策,從本村貧困戶中選聘了10名生態護林員,由村級林長直接管理,主要職責是就近巡山護林。平時小事報村裏處置,涉及違法的,根據“一林一警”工作機制,報森林公安林區警長第一時間查處。“‘皖南川藏線’的生態安全有保障,環境越來越好,‘回頭客’越來越多,村民錢包越來越鼓,全村老百姓都為‘林長制’點讚。”胡金橋説。

   破解多年難題

  白華國有林場原負責人呂明説:“‘林長制’的關鍵在‘林長治’,讓林長真正發揮作用。‘林長制’打破了以往體制上的束縛,讓我們做成了過去想都不敢想的事情,也深刻感受到了縣委、縣政府發展生態林業、民生林業的決心。”

  白華國有林場有一條沿林緣修建的砂土路,是林場生産、防火和附近村民出行的重要通道,每年汛期都被山洪沖毀,給林場的生産和周邊村民的生活造成很大影響。由於路基佔的是國有林場的地,過去一直無法納入地方“村村通”項目範疇,而林場自身財力不夠,這條砂土路便長期陷入“壞了修、修了壞”的循環。得益於“林長制”,這一問題引起了縣級林長的重點關注。在縣級林長的協調下,2019年上半年,縣交運部門和當地鎮政府將白華林場13公里林區道路硬化項目納入全縣暢通工程建設。如今,這條投資1100余萬元的林區道路已經建成並投入使用,解決了困擾白華林場和當地群眾多年的難題。

  推動綠色富民

  保護資源、加大投入,縣鄉林長十分支持;發展産業、興林富民,三級林長更是不遺餘力。

  涇縣蔡村鎮是遠近聞名的竹鄉,近年來由於毛竹市場行情不斷下滑、人力成本持續上漲,砍伐毛竹基本不賺錢甚至貼本,不少“靠山吃山”的村民只好外出務工,很多竹林因無人經營而逐步衰敗。

  在組織專人調研、摸清問題癥結的基礎上,蔡村鎮的鎮、村兩級林長決定走林業産業合作化發展路子,得到了縣林長辦的肯定。在三級林長的積極推動下,蔡村鎮整合了人力、技術、資金、信息等要素資源,成立毛竹專業合作社集約化發展。

  數據最有説服力:蔡村河西毛竹專業合作社成立後,每畝毛竹凈增産值300元、採伐成本下降200元,畝産收入直接增加了500元左右。合作社還與專業木竹加工廠合作,在當地辦廠,解決了農戶毛竹銷售難的問題。如今,合作社已發展社員100余戶、入股山場2000余畝,帶動輻射收益農戶500余戶。

  談起合作社的發展規劃,理事長朱代祥信心滿懷:“縣、鎮、村三級林長對合作社的發展都很關心,積極引導缺資金無力經營、少勞力無人經營、轉就業無心經營的林地,採用合作社託管方式入股。縣林業部門也在政策、技術、項目等方面給我們大力支持,幫助解決實際困難,我們越幹越有奔頭。”

  合作社的近期規劃是依託專業技術力量,指導社員發展林下種植養殖等林下經濟;中期規劃是申報創建省級毛竹示範園,利用蔡村良好的生態環境資源,大力發展森林康養旅遊;遠期規劃是結合林區防火、生産林道建設,發展機動車竹海越野、森林滑翔等森林體育項目。“通過科學規劃、綜合開發,深度挖掘竹海資源潛力,充分發揮毛竹專業合作社在産業發展、脫貧攻堅等方面 “孵化器”作用,將蔡村的綠水青山真正變成興林富民的金山銀山。”朱代祥説。(作者 龍琳 王志宏)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