讓母親河永葆生機活力(共建地球生命共同體)

2021-04-25 10:27:50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晨光熹微,鄱陽湖水面如鏡。江西湖口縣北門渡口碼頭,江豚協助巡護隊隊員舒銀安和幾名隊員登上103號巡護船,開始新一天的巡護任務。長江十年禁漁實施以來,舒銀安的身份變了,由過去的漁民變成了現在的護魚員,這是他做夢也沒有想過的事。

  2021年1月1日零時起,長江幹流、重要支流、大型通江湖泊和長江口禁捕管理區正式啟動十年禁漁。

  實施長江十年禁漁之前,水生生物保護區等部分重點水域已分類分階段禁止天然漁業資源的生産性捕撈。長江禁捕退捕範圍內涉及退捕漁船10多萬艘,退捕漁民23萬人。禁捕後,長江生態有哪些變化?退捕上岸漁民的生計如何保障?如何健全跨地區、跨部門的漁業資源長效保護機制?記者就這些問題一探究竟。

  從捕魚到護魚 久違的江豚又回來了

  “江豚吹浪立,沙鳥得魚閒”,被稱作“水中大熊貓”的江豚,是長江流域生態環境的重要物種,目前數量僅存1000頭左右,其中450頭分佈在鄱陽湖水域。2017年,在漁船上出生、捕了40多年魚的舒銀安收起漁網,加入了湖口協助巡護隊。

  鄱陽湖全面禁漁一年來,江豚在湖區頻頻出沒。舒銀安説:“最多的一次發現了13頭江豚群。今年春節期間,還有不少遊客來這兒照相呢。”目前,協巡隊共有11名隊員和3條巡護船,分別巡護長江湖口段及鄱陽湖鞋山水域、屏峰水域。

  “水生生物是水域生態的重要組成部分,也是江河湖泊健康狀況的終極指標。”農業農村部長江流域漁政監督管理辦公室主任馬毅説,相比于50年前,如今長江流域的魚類種類減少了近1/3。過度開發和捕撈之下,長江生物完整性指數到了最差的“無魚”等級,情況不容樂觀。

  “生物多樣性完整,生態系統的服務功能才能發揮。”長江十年禁漁首倡科學家、中國科學院院士曹文宣説,保護長江水生生物十分緊迫。

  為何將禁捕期限設定為10年?曹文宣説,長江裏最常見的“四大家魚”等魚類通常需要生長4年才能繁殖,連續禁漁10年,它們將有2—3個世代的繁衍,種群數量有望顯著增加。野生魚類種群的恢復將有利於長江整體生態環境的修復,併為養殖魚類提供優質的種質資源。

  “過去捕魚是為了生計,現在護魚是為了子孫。”湖北武漢江夏區退捕漁民王明武説,過去一條小木筏,就能養活一大家子人,這些年長江裏的魚越來越少,想捕條大魚都不容易。退捕上岸以後,他同舒銀安一樣,成了一名護魚員,“有行船經驗,又熟悉長江航道,幹這活,在行。”

  隨著禁捕行動持續推進,長江水生生物資源衰退的趨勢逐步得到遏制。

  監測數據顯示,赤水河全面禁漁4年多以來,魚類資源明顯恢復,多樣性水準逐步提升。洞庭湖、鄱陽湖禁漁一年來,枯水期同時段的長江江豚出現頻次明顯增加,在以前多年未見的水域也有出現。刀鱭、中華絨螯蟹等洄遊性水生生物資源明顯趨於恢復。

  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上岸漁民有奔頭

  為了讓漁民願意上岸、上得了岸,各地積極組織退捕漁民成立合作社,開展水産養殖、休閒農(漁)業等,實施免費職業技能培訓,通過組織勞務輸出、設立公益性崗位等方式,拓寬就業渠道,確保每個退捕漁民家庭至少有一人實現就業。

  家門口就業,轉産有門路。

  在湖南衡陽市,根據漁民意願,免費開展面點師和烹調師、果樹栽培和花卉園藝等各類技能培訓,幫助漁民轉行。“捕了30多年魚,現在學到了新技術,對新生活很期待。”水口山鎮松漁社區漁民劉春生,世代居住在湘江邊。去年年初,他參加退捕漁民技能培訓班,學習中式面點製作方法,開了一家面點店。

  社保兜底,生活有保障。

  “您的退捕漁民社保補貼已計入您的居民養老保險個人賬戶,請到所在村(居)委會或鎮、街道社保所進行查詢。”這是來自安徽巢湖市人社局的短信提示信息。巢湖市對退捕漁民參加城鄉基本養老保險給予補貼,並將補貼金額逐年或一次性計入其個人賬戶。

  截至2021年2月底,各地通過發展産業、務工就業、扶持創業和公益崗位安置等措施,幫助16萬退捕漁民實現轉産就業,超過需轉産就業總人數的99%;累計落實社會保障21.5萬人,實現應保盡保。同時,還積極幫助漁民解決上學、看病、住房等實際困難。

  農業農村部漁業漁政管理局局長劉新中説:“接下來,將繼續加強農業農村領域就業幫扶,推動落實相關政策,堅決防止退捕漁民變成貧困人口,確保退得出、穩得住、能致富。”

  統籌監管 分類施策 禁捕長效管護機制不斷健全

  “搭把手,把那張漁網趕緊清理掉,我們等下繼續向下游走。”在長江鎮江段,伴隨著柴油馬達的轟鳴,一場為期一週的長江禁漁專項執法行動拉開序幕。

  去年5月份以來,江蘇鎮江市政府組織各轄區內交通運輸、公安、海事、漁政、水利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取締“三無”船舶,對排查出的“三無”船舶發現一起、查處一起,其中涉漁船隻683艘,均已完成拆解。“下網、布籠、電魚等非法捕撈行為,大多與此相關。”市“三無”船舶整治辦公室聯絡員包晟介紹。

  在長江嘉魚段沿線重點位置,40余套“紅外熱成像”技術的監控裝置正在安裝調試。“利用全景監控、電子圍欄等技術手段,將所有的禁捕水域和船隻納入監管範圍,確保不留死角。”湖北嘉魚縣農業農村局副局長石六華説。

  禁捕統籌監管,分類施策,確保禁得住、管得牢。

  今年,長江流域重點水域已經進入了十年禁漁期的新階段,防範和打擊非法捕撈成為管理的重點。中央一號文件明確提出,加強水生生物資源養護,推進以長江為重點的漁政執法能力建設,確保十年禁漁令有效落實,做好退捕漁民安置保障工作。今年1月以來,各地漁政部門共清理取締涉漁“三無”船舶3437艘,清理違規網具34255張(頂),查辦違法違規案件1834起,查獲涉案船舶464艘,查獲涉案人員1955人,司法移送481人,行政處罰金額約220萬元,有力遏制了非法捕撈多發態勢,長江禁捕管理秩序總體平穩。

  從頂層設計到地方行動,相關流域配套機制不斷完善。

  去年年底,農業農村部正式成立長江流域水生生物資源監測中心,全面部署長江流域重點水域禁捕後水生生物資源監測和效果評估;3月1日起,我國流域法長江保護法正式施行。在各地,今年以來,江西省水生生物保護救助中心、南京市長江禁漁聯動執法中心先後掛牌……

  “長江生態問題是多重原因造成的,過度捕撈是一個重要方面。”中國科學院水生生物研究所研究員徐旭東建議,採取十年禁漁的同時,還需盡可能地配套實施其他生態修復措施,如建檔登記、實施水庫聯合調度、試行季節性開閘等,保護和修復長江魚類棲息地,促進長江生態獲得更為全面、快速的修復。

  為全局計、為子孫謀,保護健康長江。相信“數聲漁笛,蘆花風起作作”定會重現,“一江碧水向東流”的勝景定會到來。(記者 高雲才 鬱靜嫻 李曉晴)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