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畫生態保護“同心圓”

2021-11-30 09:25:10  來源:人民日報海外版  責編:陳晨

共畫生態保護“同心圓”_fororder_6

  中華秋沙鴨在龍虎山的瀘溪河上翱翔 肖冬樣/攝

  “一隻、兩隻,三隻……”江西省鷹潭市龍虎山上清林場護林員、全國勞動模範肖冬樣靜靜地守候在河邊樹林中,細數著中華秋沙鴨。15年來,每到秋冬季節,肖冬樣都會迎接這群遠方的客人,為它們巡邏“護航”。

  中華秋沙鴨是國家一級保護動物,素有“國鴨”“鳥中大熊貓”之美譽。“今年肯定會有更多‘國鴨’來龍虎山棲息越冬。”肖冬樣自信地説。

  這得益於當地持續開展的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發源於陽際峰國家自然保護區的瀘溪河從龍虎山景區穿境而過,長度達30余公里,兩岸分佈著40多個村莊,1萬多人。今年以來,鷹潭龍虎山把保護瀘溪河作為農村人居環境整治的首要工程,堅持“上下聯動、集中整治、建管並舉”的工作思路,以農村垃圾、污水治理和村容村貌提升為主攻方向,聚焦農村人居環境提升的難點、痛點、堵點,努力打造風景秀美、村容整潔、生態宜居的瀘溪河畔新農村。

  據了解,近年來,上清鎮集中拆除各種圈養棚109處,興建集中圈養地50多處,每年投入專項資金100多萬元支持農村污水管網建設。目前沿河流域已達到管網全覆蓋,徹底解決污水橫流問題,農村環境呈現新面貌。

  瀘溪河畔有了新風貌,當地持續用力,進一步提升村民生活品質。穩步有序推進農村“廁所革命”,大力開展農村戶用衛生廁所建設和改造,同步實施糞污治理,加快實現農村無害化衛生廁所全覆蓋,努力補齊影響村民生活品質的短板。同時,開展“星級文明戶”評選活動,對農村居民戶庭院狀況、家風、品德等進行打分,嚴格實行“門前三包、門內達標”,讓“文明戶”成為風尚,農民由原來的“要我幹”變成“我要幹”。一年來,共評比産生50戶最美清潔戶,廣大農民群眾積極參與“門前後三包”工作。

  農村人居環境整治讓村民的環保意識大大提升,增強了保護生態的自覺性,景區生態環境也明顯提升。據生態環境部門監測,龍虎山空氣品質常年保持優良級別,瀘溪河水質常年保持在二類水質以上。

  上清鎮還成立了上清鎮護林員兼城鄉環境綜合執法大隊,隊伍共計20人,定期對全鎮的森林防火、禁漁禁獵、環境衛生開展巡邏和專項整治,通過常態化管理,該鎮生態環境明顯得到提升。各方合力,為龍虎山生態保護畫下了“同心圓”。(人民日報 作者 周桐)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