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是中國加入《濕地公約》30週年。記者從國家林草局10日召開的發佈會上獲悉:30年來,我國大力推進濕地保護修復,濕地生態狀況持續改善。中國以全球4%的濕地,滿足了世界1/5人口對濕地生産、生活、生態和文化等多種需求,為全球濕地保護和合理利用作出了重要貢獻。
據介紹,中國濕地保護經歷了摸清家底和夯實基礎(1992—2003)、搶救性保護(2004—2015)、全面保護(2016—2021)三個階段,隨著濕地保護法出臺,濕地保護將進入新時代高品質發展階段。
近年來,我國法規制度體系日趨完備。2021年底出臺濕地保護法,28個省區市先後出臺了濕地保護法規。濕地保護法將於今年6月1日起施行。保護管理體系初步建立。中國指定了64處國際重要濕地,建立了602處濕地自然保護區、1600余處濕地公園和為數眾多的濕地保護小區,濕地保護率達52.65%。工程規劃體系日益完善。2003年,國務院批准發佈了《全國濕地保護工程規劃(2002—2030)》,陸續實施了三個五年期實施規劃,中央政府累計投入198億元,實施了4100多個工程項目,帶動地方共同開展濕地生態保護修復。調查監測體系初步形成。中國是全球首個完成三次全國濕地資源調查的國家,國土三調正式將濕地列為一級地類。對外履約不斷深化。中國作為《濕地公約》常委會成員和科技委員會主席,為全球生態治理貢獻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
2005年,我國啟動國家濕地公園試點建設。經過16年的發展,國家濕地公園通過“試點制”“晉陞制”等設立方式,總數已達899處。國家濕地公園屬於我國自然保護地體系中的自然公園範疇,有效保護了240萬公頃濕地,帶動區域經濟增長500多億元,約90%的國家濕地公園向公眾免費開放,成為人民群眾共享的綠色空間。(人民日報記者 李曉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