織密生態環境法治保護網

2022-01-19 10:00:11  來源:光明日報  責編:陳晨

  1月17日,全國人大環境與資源保護工作交流會在北京召開。各省區市人大常委會負責同志、環資委負責同志和部分全國人大代表通過視頻形式交流發言,介紹在生態文明法治建設方面所進行的積極探索與有益經驗。

  匯聚共識 全民參與

  交流會上,北京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張力兵介紹了首都環境品質持續改善的“成績單”——

  2021年PM2.5平均濃度下降到33微克/立方米,比2013年降低了63.1%;地表水體主要污染物濃度大幅下降,永定河等五大河流實現貫通入海;土壤環境品質總體優良,風險基本得到有效管控;全市森林覆蓋率達到44.6%。

  “萬名代表下基層”機制,是全過程人民民主的生動實踐。“北京在修訂生活垃圾管理條例時,首次組織萬名代表下基層,匯民智聚共識,努力形成全民參與修條例的北京經驗。”張力兵介紹,北京還組織萬名代表查“三邊(身邊、周邊、路邊)”,助力生活垃圾和物業管理“兩條例”執法檢查,不斷拓展代表參與的深度和廣度,使執法檢查成為三級人大聯動的聚力點、代表和群眾溝通的連心橋。

  山西地處黃土高原東沿,被譽為“華北水塔”,生態區位十分重要。為全面推進汾河保護立法,山西省人大常委會成立工作專班,在整合汾河流域原有3個條例基礎上,自主起草《山西省汾河保護條例》。

  “條例貫徹‘系統治理’要求,統籌推進水資源、水生態、水環境、水災害‘四水同治’,上下游、干支流、左右岸、水陸域全面保護。”山西省人大常委會環資工委主任薛維棟介紹,條例將黃河流域治理實踐中形成的以治山治水治沙治權治村為主要內容的“整溝治理”予以立法確認,同時還積極推動“整溝治理”寫入黃河保護法草案。

  公眾滿意度是最好的“鏡子”和“尺規”。在黑龍江,群眾對住上暖屋子有著強烈呼聲。“我們深入研究辦理關於修改《黑龍江省城市供熱條例》的議案,通過修法將居民室內供熱最低溫度由18℃提高到20℃。”黑龍江省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楊志偉説,聚焦百姓身邊事,黑龍江強力推動解決水源保護區生活污水收集處置、重點流域污染綜合整治、秸稈露天焚燒等一大批群眾急難愁盼的環境問題。

  互查互學 精準監督

  “垃圾分類就是新時尚。”如今,這句話已成流行語。交流會上,上海市人大常委會委員、城建環保委主任委員崔明華圍繞上海依法推動固廢污染防治和生活垃圾分類工作的做法,進行交流發言。

  崔明華介紹,在生活垃圾管理監督檢查中,三年共有約3.1萬餘人次人大代表參與監督檢查;在固體廢物污染環境防治法執法檢查中,委託各區人大常委會同步開展執法檢查,發放回收問卷36290份;在發動區人大力量上,探索了市、區人大聯合檢查、相鄰區人大交叉檢查等不同形式,推動各區人大互查問題、互學經驗,實現精準監督、高效監督。

  “在每項監督中,都堅持‘四不兩直’做法,將高強度的暗訪抽查作為主要監督方式。”崔明華説,在生活垃圾管理監督檢查中,每年對全市各區進行2~3輪暗訪抽查,檢查200多個點位,對問題較多的場所反復暗訪和“回頭看”。此外,針對調研發現的問題,上海以批量、專項、單項等“清單”形式和“約談”等方式督促政府部門逐一整改。

  在江西,環保贛江行活動已連續開展27年,成為江西省人大常委會有影響、有特色的監督品牌。“環保贛江行活動堅持一年一個主題,推動解決了一批生態環境突出問題。”江西省人大常委會委員、環資委主任委員吳治雲説,2021年,積極策應長江經濟帶“共抓大保護”攻堅行動,以“聚焦流域上下游水污染防治,促進水資源可持續利用”為主題,組織開展環保贛江行活動,通過製作暗訪專題片曝光問題,通過上下聯動解決問題。

  交流會上,江西還帶來了“數字賦能”創新生態環境監督工作的相關經驗。據介紹,依託“江西數字人大”設立的人大生態環境監督服務專區,拓寬了人大代表、人民群眾反映環境問題渠道,自2021年5月上線運行以來,共收到問題410個,辦結並反饋395個。(光明日報記者 李睿宸)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