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現碳達峰、碳中和,是我國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做出的莊嚴承諾。和我們老百姓息息相關的住房,其實是個隱藏的碳排放“大戶”。根據《中國建築能耗研究報告(2020)》,2018年建築行業全生命週期碳排放佔全國碳排放總量的51%。
住房何時能實現“綠色低碳”?日前,重慶市住建委發佈《重慶市綠色建築“十四五”規劃(2021-2025年)》提到,到2025年末,城鎮綠色建築佔新建建築比例達到100%,建成星級綠色建築1000萬平方米。
充分體現人與自然和諧
多建一些草坪、多種些樹,高投入、高智慧化就是綠色建築嗎?
“其實不然,綠色建築在我國有明確的定義。”重慶市住建委相關負責人告訴記者,根據《綠色建築評價標準》(GB/T50378-2019),綠色建築是在全壽命期內,節約資源、保護環境、減少污染,為人們提供健康、適用、高效的使用空間,最大限度地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高品質建築。
該負責人向記者表示,從概念上來講,綠色建築主要包含了5點:一是安全耐久,主要是建築的安全耐久性能;二是健康舒適,強調滿足人們使用上的要求,為人們提供“健康”“舒適”的使用空間;三是生活便利,主要是滿足人們在建築中活動、日常出行的便利性;四是資源節約,主要是強調減少各種資源的浪費;五是環境宜居,強調的是減少環境污染,營造生態宜居的生活環境。只有做到了以上5點,才可稱之為綠色建築。
記者還了解到,在2021年,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還明確了綠色建築標識式樣,由牡丹花葉、長城、星級和中國綠色建築中英文構成,體現中國綠色建築最大程度實現人與自然和諧共生。
綠色建築更具山城特色
與普通建築相比,綠色建築節能水準更高、資源消耗更少、生態環境更好、節水效果更明顯。在建材生産運輸、建築施工、建築運行、建築拆除的全過程中,綠色建築的碳排放都更低。
而在重慶,綠色建築更具有山城特色。
位於重慶兩江新區的悅來生態館,就充分利用了重慶地勢崎嶇不平的特點,在建造時依山就勢,形成了半地埋式建築,實現了天然的“冬暖夏涼”。
“通過地源熱泵系統,充分利用地熱,冬天提升室溫,夏天也能帶走不少熱量,有效節約空調能耗。”重慶悅來投資集團基礎設施事業部主任劉恭德表示,生態館內從一樓到三樓,有地源熱泵系統的直通管道,他們利用高低差形成穿堂風,也為建築提供了自然的通風系統。
在悅來生態館的屋頂,陽光透過玻璃灑入室內。然而這並不是普通的玻璃,而是可以自動遮陽,阻隔90%以上的紅外線、紫外線,調節室內溫度的“智慧熱敏玻璃”。
“我們可以對每一塊玻璃設置特定的‘記憶’溫度,當外界溫度超過‘記憶’溫度時,玻璃霧化,溫度降低後,玻璃就會恢復透明狀態。”劉恭德説,夏季,通過玻璃自動霧化,室溫能降低4-6攝氏度。到了冬季,智慧玻璃又轉化為透明狀態,讓更多溫暖的陽光進入室內,室內溫度可以上升2-3攝氏度,不僅給人們帶來舒適體驗,也為建築“添綠”“節能”,保溫程度增加,冬季也減少了使用空調帶來的能耗。
生態價值高發展潛力大
事實上,早在10年前,重慶就已經開始了對綠色建築的探索。
2011年9月,國家首批綠色建築示範工程——後勤工程學院綠色建築示範樓項目通過了住房和城鄉建設部驗收,這是重慶最早的一批綠色建築之一。
該項目總建築面積達11609平方米,採用了自然通風、智慧遮陽、墻體自保溫、太陽能發電、土壤源熱泵、中水回收利用、光導光纖照明、樓宇自動化控制、廢棄物回收利用等20余項綠色建築技術措施。
建築實現節能率79%、節水率58%、非傳統水利用率37%,每年可節約標準煤828噸、減少二氧化碳排放2174噸。
“該項目每平方米成本增加475元。”該校相關負責人曾表示,但是項目運行一年,電費省下近117萬元,水費省了4萬多元。
住房和城鄉建設部標準定額司相關負責人日前在新聞發佈會上也曾表示,綠色建築在發展中仍存在市場推動機制不夠完善等問題,建築成本投入高就是問題之一。
公開數據顯示,同一建築物,綠色建築額外增加費用佔總投資的2%,初始成本比傳統建築高5%-20%。
但不可否認的是,綠色建築日益成為人們和社會的期盼。按照我國計劃,2022年,城鎮新建建築中綠色建築面積佔比要達到70%。如何讓綠色建築發揮出社會效益、企業效益、金融和投資者效益、業主效益,或許會成為影響行業發展的一個關鍵命題。
“十四五”期間,重慶將以廣陽島、科學城、智慧園、藝術灣、生物城等為重點片區,開展高品質綠色生態城區建設,引導建築綠色低碳規模化發展。到2025年末,綠色生態城區內實現新建綠色建築面積比例達到100%。其中,一星級綠色建築以上面積比例達到100%,二星級綠色建築以上面積比例達到40%,三星級綠色建築以上面積比例達到5%。(中國環境報見習記者 余常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