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東省濟南市牢固樹立“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圖為藍天白雲下的大明湖。
良好的生態環境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過去一年,山東省濟南市生態環境越來越美。這一年,藍天多了,霧霾少了,大氣污染治理取得歷史性突破;這一年,河水清了,魚兒多了,小清河水質明顯提升,成功入選全省美麗河湖示範典型;這一年,山更青了,地更綠了,全市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土壤環境品質保持安全穩定……
2021年,濟南市生態環境局緊緊圍繞“強省會”戰略和“生態濟南”建設目標,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強化生態環境保護,推進治理能力現代化,生態環境保護工作取得新成效。
勠力攻堅,推動生態環境品質持續改善
這一年,濟南市深入打好藍天、碧水、凈土保衛戰,完成230台燃氣鍋爐淘汰及低氮改造,深度治理工業爐窯49台,341家重點行業企業實施VOCs原輔材料源頭替代,兌付8050.02萬元、累計報廢7578輛老舊柴油貨車,積極應對重污染天氣過程。
在全省率先完成劣五類排污口溯源整治,率先完成24個斷面流域橫向生態補償協議簽訂,整治黃河流域36個突出問題,出臺《濟南市黃河總氮污染控制工作方案》。完成550個地塊土壤污染狀況調查,成功修復原歷下石油廠污染土壤,治理30處農村黑臭水體和410個村莊生活污水。
持續開展生態環境領域安全隱患排查整治1000余次,開展危險廢物拉網式起底式排查整治,組織3398家工業企業、3979個村居(社區)、27.5萬人收看危險廢物警示教育短片。創新案件辦理機制受省生態環境保護督察組好評並在全省推廣,整改31項反饋問題、3547件信訪件,集中解決一批群眾關切的環境問題。
統計數據表明,2021年濟南市環境品質明顯改善,達到有監測記錄以來最好水準。全市大氣環境中PM2.5年均濃度降至40微克/立方米,空氣品質綜合指數為4.7,首次進入“4+”時代;優良天數達229天,比2013年增加近5個月的藍天,其中一級優天數47天,同比增加近100%,比2013年增加1.5個月的優質天數,藍天底色更純、含金量更足。
國家、省、市三級地表水斷面水質全部實現100%達標,國控優良水體比例達到100%,飲用水水源地水質100%達標,小清河辛豐莊出境斷面年均值水質首次達到地表水三類標準,創有監測記錄以來的最好水準,成功入選山東省美麗河湖示範典型。污染地塊安全利用率達到100%。
創新實幹,生態環保與經濟發展相得益彰
這一年,濟南市協同推進經濟高品質發展和生態環境高水準保護。全市“四減四增”三年行動實施成果獲省優秀等次,國家生態環境監測大數據超算雲中心正式揭牌運營,智慧生態黃河工程獲得國家、省大力支持,成功列入中央環保資金項目庫並獲批專項資金5438.43萬元。在全省率先開展碳達峰行動方案編制工作,成功爭取全國首批、全省唯一碳監測評估試點。
積極推進生態文明創建,歷下區、萊蕪區房幹村分獲國家級生態文明建設示範區、“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萊蕪區、長清區萬德街道獲得省級“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實踐創新基地稱號,生態文明創建工作領跑全省。積極優化營商環境,將502個省市重點項目納入“綠色通道”,實現100%提前對接、100%並聯提速。
濟南市不斷提高治理能力現代化水準,充分利用生態環境數字平臺、走航監測、用電量監控、無人機巡飛、量子雷達等科技手段,逐小時分析研判空氣品質。健全“監測-預報-處置-核查-反饋”閉環機制,推進空氣品質持續改善。成功爭取全國首家量子雷達監測試點,設立7處量子雷達觀測點位,布設起全國第一張“量子治霾”監測網。
首創性地開發排污許可智慧管理系統,實現排污許可數據分析及到期預警,為監管執法提供高效支持。深化智慧環保平臺應用,入選第四屆數字中國建設峰會優秀案例,榮獲第一屆中國新型智慧城市創新應用大賽智優獎。
減污降碳,生態文明建設發力見效
“2021年是黨和國家歷史上具有里程碑意義的一年,也是濟南發展進程中不平凡的一年。全市遵循‘走在前列、全面開創’‘三個走在前’總定位,錨定新目標,立足新發展階段,主動服務和融入新發展格局,加快‘六穩’‘六保’落地,高品質發展取得新成效。”1月8日濟南市召開市委經濟工作會議,對過去一年的工作進行總結。
會議指出,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啟下的關鍵之年,要全力搶抓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重大國家戰略機遇,全面深化改革開放,堅持創新驅動發展,推動高品質發展。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發力見效,堅持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穩妥有序推進“雙碳”工作,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切實抓好生態保護修復。
濟南市生態環境系統將深入學習領會好會議精神,堅決貫徹落實“在推進生態文明建設上發力見效”的要求,堅持精準、科學、依法治污方針,聚焦減污降碳協同增效,積極開展新一輪“四減四增”行動,推動綠色低碳發展,堅決抓好中央、省級生態環保督察反饋問題整改,深化生態環境領域“放管服”改革,強化“三線一單”成果應用,完善生態環境監督執法正面清單,多措並舉助力經濟社會高品質發展,努力為建設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和高品質發展示範標杆貢獻生態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