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科技頻道  >  業界資訊  > 正文

邵宗有:前沿IT“五化”構成數字地球 遙感創新描繪“球臉識別”

2019-01-18 17:29:41 | 來源: 中央廣電總臺國際在線 | 責編: 鄭思雯
分享到:

  國際在線消息:為貫徹國家發展戰略和優惠政策,發揮行業組織優勢擴大信息消費、驅動新一輪經濟騰飛,1月18日,中國軟體行業協會在國家會議中心舉辦2019中國軟體産業年會。年會以“軟體定義的時代”為主題,前瞻軟體定義的産業方向和技術路徑,探索新時代推動軟體高品質發展的措施機制,持續推動軟體在各行業的創新應用和廣泛影響。年會突出促進民營軟體企業轉型發展,探討開源生態下的中國軟體産業發展之路,圍繞掌握核心技術,切實推動新軟體、新生態、新模式,重點聚焦軟體在人工智能、大數據、工業互聯網、智慧城市等建設中的核心引領。

  大會現場,中科星圖股份有限公司總裁邵宗有發表“ 遙感應用與前沿IT技術 ”主旨演講。

  以下為現場實錄全文:

  首先感謝主持人給我們一個非常好的機會與大家分享我們的一些願景。今天這個大會的主題叫軟體定義時代。軟體定義這個詞很火,用軟體定義網絡,用軟體定義計算機,用軟體定義存儲,中科星圖的理想是什麼呢?套用主題詞,我們叫軟體定義地球。這是我們的産品叫數字地球,數字地球本身是遙感技術與前沿的IT技術的結合,今天時間關係就選其中一個點。

  大家都知道現在人工智能很火,很多的獨角獸都非常有名,都是非常厲害的企業。像商湯科技、曠世、雲圖等等,一個賽一個的獨角獸。這些獨角獸都聚集在哪呢?都聚集在以人臉識別為核心的人工智能領域裏面。那星圖做什麼呢?人工智能很熱鬧,他做的叫球臉識別,識別人臉有很多人做,但是實際上地球也是一張臉,他也有喜怒哀樂,他也有春夏秋冬,也有白天、夜晚,也有高興不高興的時候,我們公司就是做球臉識別的。接下來跟大家簡單彙報一下球臉怎麼識別的。

  實際要想識別這個地球或者建一個數字地球,首先要看到我們對這個世界認知整個大的趨勢。可以看到對地球的光測,想看這個地球的手段越來越豐富了。過去可能要測繪,現在有衛星,遙感飛機、無人機,有光學的載荷,光譜的載荷,我們看地球的手段的越來越豐富了。另外一個我們用於分析地球的手段、技術也越來越多了,我們現在的雲計算、大數據、人工智能、區塊鏈等等,都可以用在我們的地球識別上面。另外一個趨勢,我們對地球的識別或者數字建模可應用的領域越來越多。剛開始立法,黃歷,然後天象,水利、軍事。現在有很多了,有網絡安全、智慧城市、防災減震、應急安保等等,領域越來越多,手段也越來越多。帶來的問題是什麼呢?就是三大塊,觀測手段越來越豐富之後,導致的數據的爆炸,並且硬體設備越來越便宜,大家的無人機是幾千塊錢一個,飛到幾百米,上千米的空中去也可以觀測地球。這些便宜的觀測設備産生,特別是無人機的産生,對我們大數據的系統的壓力越來越大。還有一個也是很致命的,就是觀測地球的手段,載荷解析度越來越高。一個手機的像素有四千萬,大家有沒有想過一個觀測衛星光學載荷像素點是多少?是幾十億像素點的載荷。這樣的數據解析度對觀測大數據系統的壓力也越來越大。所以我們面臨的問題就是一句話,數據壓力越來越大,分析的複雜率越來越高。從數據的問題越來越大之後我們可以,還有兩個致命的問題,一個就是人工作業的佔比很大,遙感的問題。我以前在曙光一直從事超級計算機的研發,做了15年。我到遙感來發現一個很大的現象,就是這個行業分內業和外業。外業就是搞測量、搞數據採集,這些基本上靠人。內業也靠人,就是人工在遙感觀測的佔比很大,所以效率很低。

   另外IT的介入相對較少,超級計算機、人工智能演算法相對比較少。這個數據越來越大,人工佔比很大,IT技術運用的不充分,這就是面臨的問題。

   還有一些其他的問題。比如説觀測的載荷很多,有高光譜的數據,有光學的數據,有統計雷達的數據,還有雷達的數據,這些數據怎麼樣通過數據的組織和關聯能夠把這些數據管理好、分析好、運行好。還有一塊數據信息的提取,你要想看清楚地球這張臉,要知道它的喜怒哀樂。知道今天這個地方,前一段時間金沙江的堰塞湖淹的多少,明天可能就動了,印度那邊是什麼情況等等,就是這個信息提取很困難。還有內容檢索存在障礙,不管是結構化數據還是非結構化數據,一旦容量上百係,條數可能上千億條這樣的規模也是內容檢索比較困難的,這個都是我們為了看懂地球這張臉面臨的很大的問題。

   這個問題總結起來就是三大塊:第一大塊就是在整個數據地球方面,我們國家缺乏成熟的平臺,世界上有沒有?世界上當然有,赫赫有名的谷歌地球,可惜我們沒有。我們國家缺乏成熟的數字地球的平臺。第二個,數字地球的平臺上,由於方方面面的原因我們缺乏創新,還有我們整個遙感對行業的增長。有人説很快了,複合增長20%,但是實際情況,對於一個朝陽行業來説不算是太快,這個領域有沒有特別大的企業來引領這個領域的增長。所以對這個問題的應對就很簡單,就是遙感與IT的融合,要把觀測的這些手段、技術和前沿的IT技術,包括人工智能、大數據等等結合起來解決空間當中承載的問題,這個就是我們的應對之策。

   我們把拉開數據虛擬化。AR、VR,包括雲數據、雲服務,H5等等,這些IT的技術結合遙感測控的技術,這就是我們第五代數字地球我們給的解決方案。球我們把它總結起來大概五化,處理自動化、管理智慧化、系統集成化、應用輕量化、平臺生態化,我們總結起來就五化,這五化構成了數字地球的生態。

   想看懂地球這張臉大概需要做四塊事情,谷歌地球也是這樣的。第一個就是觀測的數據,飛機、遙感飛機、無人機;第二塊,需要對這些數據進行處理,處理成你想要的數據,對觀測的影像提煉成遙感信息;第三個把處理完的信息放到巨大的空間、大數據系統裏面去;第四塊,對這個數據進行可視化的建模,這個都做完了就可以看到類似于谷歌地球的一張球臉。

   “五化”裏面的第一點就是自動化。過去這個事情要做完都是靠人的,衛星影象來了,上面有多少飛機,多少艦船,多少汽車,多少路,多少建築都是靠人去把它去一點一點的標出來的。在遙感中,我們首先就通過人工智能把它實現自動化,把人在回應的系統中全部做成自動化,這是傳統的數據處理的流程和人工智能的數據處理的流程。

  實際上自動化之後有什麼好處?就是衛星拍攝到的觀測的數據,過去想放在數字地球上可能需要一個禮拜,或者需要兩個禮拜,但是現在通過人工智能的技術在分鐘級就可以把數據體現在數字地球上,這個我們叫一分鐘自動上球,這個就是自動化帶來的好處。

   第二個就是智慧化,把衛星影象放到數據地球上,這個數據地球要能看懂,這個就是一個很大的問題。我們不僅要看得清這個地球,關鍵要看得懂這個地球,這就是智慧化。從看得清到看得懂,萬物互聯,最後實現智慧的應用,這是一大塊。這個就跟人臉識別一樣了,我們能不能用一分鐘把世界上所有機場上的飛機找出來,能不能一分鐘把中國所有的污水處理廠找出來,能不能一分鐘把中國所有的操場找出來,能不能一分鐘把中國地面所有的油庫找出來,我們能不能一分鐘提煉出北京一個簡易的數字地圖來,基於剛剛北京遙感的觀測,這些都是可以的,這是我們核心的競爭力。

   人工智能除了把這些遙感信息找出來還有很多,遙感數據的組織,遙感職能的分發,還有專家預測都可以通過人工智能實現。

   還有集成化,過去看到的數據地球,可能是一組數據,我們把背後的高清攝像機結合起來,他不僅有數據,而且會學習,而且會分析,而且會分發與共享,這個是我們叫它集成化,我們把數據地球與曙光的高清攝像機牢牢結合在一起,做成一個軟硬體一體化的大數據系統和高性能計算機和整個生物學的演算法、可視化在一起的軟體一體化的系統,這個叫集成化。

   最後是輕量化。有這麼一個數據地球,你要想在這上面做一些應用,你想做交通的應用,做自然資源管理的應用,應急的應用,國防部門的應用或者整個軍事作戰的指揮系統,這個應用相對來説開發的工作量和難度就小很多,這個就是應用的輕量化。

   另外在數字地球上跟谷歌地球一樣,我們要做一個生態。天上連著自己的衛星,地上有自己的接受設備和處理設備,還有自己運營空間當中的系統,作為一個大的形態承載各種各樣的應用,這是我們現在做的一些東西。

   目前數字地球的應用從軍方來的,我們70%多的應用都是給軍方在做作戰的指揮平臺。

   最後,我們現在也把相關的數字地球的介面和代碼都開放出來了,希望構建一個開源的生態,謝謝各位嘉賓!

  (聲明:所有會議實錄均為現場速記整理,未經演講者審閱,國際在線登載此文出於傳遞更多信息之目的,並不意味著贊同其觀點或證實其描述。)

國際在線版權與信息産品內容銷售的聲明:

1、“國際在線”由中國國際廣播電臺主辦。經中國國際廣播電臺授權,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獨家負責“國際在線”網站的市場經營。

2、凡本網註明“來源:國際在線”的所有信息內容,未經書面授權,任何單位及個人不得轉載、摘編、複製或利用其他方式使用。

3、“國際在線”自有版權信息(包括但不限于“國際在線專稿”、“國際在線消息”、“國際在線XX消息”“國際在線報道”“國際在線XX報道”等信息內容,但明確標注為第三方版權的內容除外)均由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統一管理和銷售。

已取得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使用授權的被授權人,應嚴格在授權範圍內使用,不得超範圍使用,使用時應註明“來源:國際在線”。違反上述聲明者,本網將追究其相關法律責任。

任何未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簽訂相關協議或未取得授權書的公司、媒體、網站和個人均無權銷售、使用“國際在線”網站的自有版權信息産品。否則,國廣國際在線網絡(北京)有限公司將採取法律手段維護合法權益,因此産生的損失及為此所花費的全部費用(包括但不限于律師費、訴訟費、差旅費、公證費等)全部由侵權方承擔。

4、凡本網註明“來源:XXX(非國際在線)”的作品,均轉載自其它媒體,轉載目的在於傳遞更多信息,豐富網絡文化,此類稿件並不代表本網贊同其觀點和對其真實性負責。

5、如因作品內容、版權和其他問題需要與本網聯繫的,請在該事由發生之日起30日內進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