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識滑板,陳燁最喜歡的就是如飛般滑行的感覺。2023年,15歲的他,在習練滑板7年之後,登上了亞運會最高領獎臺,這次伴隨他“飛”的不只有滑板,還有肩上飛揚的五星紅旗。
滑板進入中國的時間並不短,但真正被大眾接受的時間並不長。2014年,滑板成為南京青奧會比賽項目,之後又成為東京奧運會正式比賽項目,滑板在中國、世界的發展也駛上了快車道。陳燁就是在這一時期成長起來的新一代滑板人。
一開始,8歲的陳燁在商場發現了滑板,便央求父親陳玩欽給他買,老陳本以為兒子只是“玩票”,沒想到幾年下來,陳燁放棄了鋼琴、放棄了吉他,唯獨沒有放棄滑板。
家住中山的陳燁家周圍有一個簡易的滑板公園,但沒有夥伴、沒有教練,老陳只能自己看視頻琢磨再教給兒子。之後幾年,兩人去過日本、美國等地,和高水準滑板選手交流,參加各種各樣的比賽。為了兒子,老陳甚至租下了一個車庫改建成了碗池,讓兒子“飛”出習慣,“飛”出信心。
陳燁覺得自己算不上“天才型”運動員,很多動作都要練習很久才能完成,但或許也是因為更長的練習時間,讓他的基礎更紮實,發揮也更穩定。本次亞運會碗池較量,陳燁第一輪滑行就憑藉招牌的反腳動作拿下了82.82分的高分,隨後出場的日本選手永原悠路、笹岡建介接連失誤,或多或少是受到了陳燁出色穩定發揮的影響。
陳燁的另一大“殺手锏”是精益求精的態度。奪冠後,他第一句話説的還是自己第三滑不該出現的失誤,“要是完成那個反腳動作,或許分數會更高。”
談及明年的巴黎奧運會,陳燁直言“難度很大”,畢竟自己的滑行速度、高度、技術都還需要提升,另外到國外參加比賽的機會也偏少,對於場地的熟悉、適應,以及整體經驗都不足。
“沒信心?”記者問道。
“不是!進入國家隊之後,各方面保障水準都得到了提升,教練水準也上升了一個檔次,儘管不能經常和父母見面,但感覺進步還是很明顯的。”陳燁説,“奪冠的心情很興奮,代表中國奪冠的心情更興奮,原來為國爭光是這樣的感覺。”
(杭州9月25日電)
本報記者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