81歲院士汪品先請纓開公選課 將推線上直播

2017-04-07 09:13:16|來源:東方網|編輯:陸晟琦 |責編:劉徵宇

  東方網4月7日消息:據《勞動報》報道,不講要考的知識,也不教有用的技巧;既不是主幹課,也不是必修課;並不像基礎課,更不是專業課。同濟大學的汪品先院士開了門很怪的課。“就一個目的,讓學生們多想想。”這位81歲的資深院士主動請纓向學校申請開了門“科學、文化與海洋”的公選課。他説,希望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裏的一座小木橋。

  開課前寫了邀請函

  這是一封特殊的致全校學子的信,來自長年奮戰在深海科研第一線的汪品先院士。信不長,只有408個字,字字真誠。

  “這些年,我一直在探索海洋科學,也在不停地思考‘科學’和‘文化’的內涵……想法越發成熟後,開設一門課的點子便跳了出來,課程的名字就叫《科學、文化與海洋》。”汪品先説,這門課的目的只有一個:讓你多想想。

  這門課講點什麼?汪品先説,不少國家有科學與藝術院,因為兩者是相通的,都是創造性思維的産物。文化,要注入科學進展的新鮮血液;科學,要點亮文化積累的智慧之光。“而我國從科學院到高考,文、理之間都産生了斷層,客觀上的後果是兩敗俱傷。開這門課,也就是想通過我和幾位同仁在課堂的演講,和你們在網上的討論能激發起熱情和火花,在科學和文化之間構築橋梁——哪怕只是架在校園角落裏的一座小木橋。”

  這則邀請函,震動了同濟的學生們。選課系統一放開,名額就被秒殺,許多老師和校友也都趕來聽課,首堂課上,容納350人的報告廳擠得滿滿的。“先生的出發點真切又高瞻,是真正的育人大匠。”一位同濟學子説。

  科學是幽默好玩的

  首堂課,汪院士以“科學與文化——好奇心、幽默感和創造性”為主題,116張精心製作的PPT,娓娓道來現代科學的起源。

  在他看來,“科學技術是第一生産力”的提法,極大地提高了科學的地位,但是科學又屬於文化範疇,所以科學既是文化又是生産力。而我們過度強調了物質,冷落了科學的文化方面。科學對社會的貢獻既包括有形的物質産品,也包括無形的精神昇華,為此,科學家的工作不可能單純用‘産生多少價值’,更不能用‘拿到多少經費’來衡量。”汪院士很耿直,批評起當前病態的科技文化。他説,許多重大的發現,研究者本人一沒發財、二沒當官,生前潦倒一世,身後才被追認。“這與今天我們按論文數目發獎金、科研立項時就盤算著得幾等獎的科技文化相比,相去何止千里!”

  科學應該是幽默的,好玩的。“我們從來都是把科學描繪得太嚴肅了,學生一説科學就是考試,科學本來是好玩的,既有用,又有趣,而有趣這點我們説得太少。而真正的原始創新往往是源於有趣:我研究這個問題,如果有用那我太高興了;如果沒有用我還是要研究,因為解決不了我睡不好。”他感嘆道:“我們國家的科學交流中,活躍氣氛不足,拘謹呆板有餘,嚴重缺乏幽默感。”

  將推出線上直播

  “每個雙週二,因為汪院士變得值得期待。從來沒想過院士能給本科生開這麼有趣的公開課,有趣有見解,特別感動。”同濟環境學院的一位學生這樣説。“汪先生以八十高齡主動為學生開人文素質課,為我們青年教師樹立了榜樣。振興中華需要軟實力,我在今後的教學中要注重引導年輕學生尋找科學中的樂趣,培養他們的科學創新精神。”同濟大學海洋與地球科學學院青年教師肖文申表示。

  記者從同濟大學了解到,這門課共8次講座,其中6講由汪品先院士主授,另外兩講由“神秘大咖”講授。剩餘5講的主題涵蓋“人類與海洋——兼談華夏文化的軟肋”、“東西方文化——我國知識界的百年困惑”、“科學與視野——時空的跨度和認識的深度”、“創新和語言——漢語、外語和雙語”等。為了讓更多人能共享這場科學與文化的盛宴,校方之後還會為該課程增設線上直播。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