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江口江心水庫 半江濁波半江清

2017-06-05 07:25:11|來源:新華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分享到:

  原標題:【飛“閱”中國】鳥瞰長江口江心水庫 半江濁波半江清

  圖片默認標題

  新華網上海6月4日電(梁鴻儒)位於上海長興島西北側、長江南北港分流口的青草沙水庫,是世界最大的邊灘水庫、國內潮汐河口地區最大的蓄淡避鹹水庫。青草沙水庫于2011年6月全面建成通水,水庫設計總庫容5.24億m3,供水規模719萬m3/d,受益人口超過1300萬。水庫擁有總長約48公里的大堤,圈圍近70平方公里的水面,相當於10個杭州西湖。極端情況下,庫內的水可以維持68天的城市供水。

  圖片默認標題

  在青草沙水庫尚未開工前,黃浦江上游的取水口其實一直承擔著為上海市中心城區供應原水的重要職責。尤其是上海西南地區的金山、松江、奉賢、閔行和青浦五區各自在呈開放式、流動性、多功能的黃浦江幹、支流水域就地就近取水。“一區一點”的分散取水格局,使原水水質和供水保障極易遭受流域水體突發水污染等事故影響。因此,上海提出“兩江並舉、多源互補、多庫聯動”的原水供應格局,水質更優的長江水進入上海視野。

  圖片默認標題

  作為上海市供水的百年戰略,青草沙水源地建設自上世紀90年代起進入研究階段。中國三峽上海院作為青草沙水庫的牽頭設計單位,從一開始就參與青草沙水庫的規劃、科研、設計、監檢測和監理等工作,據中國三峽上海院院長石小強介紹,長江口水源地的研究、規劃和設計前後約二十年,經歷了研究的寂寞、規劃的磨難、設計的艱辛和施工的汗水。青草沙水庫成功建成通水,也標誌著青草沙水庫由“頭裏想想”“紙上畫畫”“墻上挂挂”的想法變成一張真正的藍圖。

  圖片默認標題

  由於青草沙水庫位於自然條件複雜的長江口區域,不確定性因素較多,因此技術含量極高,工程施工難度也很大,其中關鍵節點是堤壩主龍口截流合攏。水庫主龍口合龍包括三道工序:型鋼框籠安放、拋石截流、土方閉氣。2008年12月26日淩晨,最後一個型鋼框籠準確就位,總計77個型鋼框籠順利安放完畢。12月31日下午,近30艘施工船舶開始拋石截流,2009年元月2日晚,6萬多方石料準確拋入先期已安放就位的框籠中,寬達800 m的主龍口全線拋石至標高3.5米,實現了全線截流。

  圖片默認標題

  如今的青草沙水庫就像一顆水上明珠鑲嵌在長江口。放眼遠眺,蜿蜒巍峨的長江隧橋架設在崇明和長興兩島之間,橋的下方,一圈中華豚形狀的堤壩圍起長江一部分,這裡江水幽藍,不時有飛鳥滑過江面,與堤壩外泥色的江水形成了鮮明的對比。

  圖片默認標題

  站在水庫堤壩上,堤外是滾滾長江的開闊江面;堤內則清波盪漾,蘆葦叢叢。藍天白雲之下,環庫公路似母親伸展的雙臂將一泓清水攬在懷中。

  圖片默認標題

  在長興島的西北角,浩瀚的青草沙水庫每天源源不斷地將長江原水納入其中。中國三峽上海院總工程師陸忠民説,長江水流經青草沙附近時,流速會變得十分緩慢,江水中攜帶的泥沙會自然沉降,其中的大顆粒會率先沉降。而水中的懸浮微粒,會在絮凝作用下,加快粒子的聚沉,在這一作用下,水裏的臟質會吸附在懸浮微粒上,最終沉降。從江水開始減速至進入青草沙取水口長達20公里,有足夠的距離使江水完成自凈。

  圖片默認標題

  不過,由於受長江上游污染影響,青草沙水庫水體中氮、磷、營養鹽成分仍然較高,為保障青草沙“長青”,管理方也採取了諸多優化水庫生態環境的治理措施。比如,在水中引入大量植物、微生物,並投放花鰱、白鰱等攝食藻類的魚苗,阻截泥沙,降解水中氮、磷等有機物。

  圖片默認標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