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中國國際人才競爭力排行榜:滬居首

2017-09-12 09:08:47|來源:央廣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2017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上海競爭力指數最高 廣東生活幸福感最強

  當今經濟全球化快速發展,全球人才競爭越來越激烈,近年來我國進入了由人才全球流動向人才回流的競爭新時期。全球人才競爭力排名的影響力越來越受國際社會重視。

  11日,全球化智庫(CCG)、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在北京發佈《2017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報告》藍皮書(以下簡稱“藍皮書”)。藍皮書顯示,當前,中國國際人才競爭力總體水準不高,得分第一的上海競爭力指數也僅剛過及格線,中國國際人才比例遠低於世界平均水準;在國際人才規模上,最後一名山西與第一名上海差距懸殊。

  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整體水準亟待提高

  發佈會上,報告主編、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院長、CCG主任王耀輝介紹了我國區域人才競爭力的發展情況和特點。王耀輝表示,當前來華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北京和上海,“馬太效應”影響明顯;廣東成為引進外國專家最多的省份,並在國際人才創新方面表現最佳。同時,江蘇、廣東、上海等國際人才集聚區域的國際人才職業結構相對較好。

  王耀輝告訴記者,總體來看,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整體水準不高。上海競爭力指數為3.91分(六個維度,每個維度最大值為1,最大指數為6),成為本次評估國際人才競爭力最高的區域,按百分制來換算,僅以65.17分剛剛跨過及格線。北京、廣東和江蘇位列2-4位,與上海共同形成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的第一梯隊(綜合得分為3分及以上),這一梯隊有區域經濟發展水準相對較高的共性。

  王耀輝介紹,東南沿海和中西部發展較快的省份構成第二梯隊(綜合得分為1.5-3分)。浙江以2.53的得分擔任第二梯隊的領頭羊,但與第一梯隊差距較大。

  第三梯隊主要為中西部地區國際化發展較慢的省份(綜合得分為0-1.5分),得分分佈在1.49至1.15之間。“雖其中不乏與其他國家接壤的省份,但由於深處內陸,接壤國家的人才以流向歐美等發達國家為主,現階段並未給接壤區域帶來顯著國際人才紅利。”王耀輝指出。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綜合指數情況

  北京上海最吸引留學生江蘇境外來華專家數量前三

  王耀輝分析,從中國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的指標來看,研究發現,各省市“國際人才規模指數”差距相對明顯,第一名上海與最後一名山西的分差達0.8分(最大區間為1分)。北京緊隨上海位居第二。廣東和江蘇分列第三、四位,但與上海、北京差距明顯,其次為天津、浙江、遼寧、山東、福建等。

  在“來華留學生規模指數”指標中,當前來華留學生主要集中在北京(0.99)和上海(0.86),北京得分接近最大值1分。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國際人才規模指數

  王耀輝介紹稱,這與當前我國高校的分佈情況,以及高校在吸引國際留學生的政策、措施和實施力度等方面有直接關係。天津在該指數以0.42分位居第三,可以看到,除北京和上海以外,其他省域來華留學規模普遍不大,反映出我國當前來華留學工作的推進仍然存在困難。

  “境外來華工作專家規模指數”作為其另一項二級指標反映了來中國境外專家的區域分佈情況。研究顯示,廣東是引進外國專家最多的省份(0.82),上海(0.77)、江蘇(0.64)、北京(0.63)分列2-4位。“這與‘來華留學生規模指數’中各區域差異情況相似,説明當前我國國際人才分佈的均衡程度相對較差。”王耀輝説。

  國際人才創新廣東居榜首西部創新潛力高

  王耀輝向記者介紹,“國際人才創新指數”是對國際人才在創新發展和創新貢獻方面的預期成效進行評估。廣東(0.68)、江蘇(0.59)、上海(0.56)和北京(0.56)表現相對較好,這體現出對國際人才集聚區域的創新能力預期相對較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1

國際人才創新指數

  而在“國際人才政策指數”維度,區域間差距較為明顯,主要表現為東部沿海地區普遍較高,中西部地區相對較低。其中,江蘇(0.81)得分最高,隨後依次為北京(0.68)、浙江(0.58)、廣東(0.48)、上海(0.46)、福建(0.40)和四川(0.40)等。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2

國際人才政策指數

  國際人才發展環境內陸與沿海差距最大

  “國際人才發展指數”是對國際人才來中國大陸開展工作的基礎環境進行評估。數據顯示,上海達到指數最高分值1,也是六個維度指標中唯一獲得滿分的區域,隨後是北京(0.49)、廣東(0.41)、天津(0.37)和江蘇(0.33)。北京雖僅次於上海位居第二,但其得分與上海相差一半。

  “上海依託港口經濟和良好的國際化發展背景,是外資企業落地和國際貿易往來的最重要門戶。”王耀輝解釋道。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3

國際人才發展指數

  在“外資企業發展環境指數”二級指標中,東部及東南沿海區域的發展情況相對較好,而內陸區域則相對較差且差距顯著。上海的指數達到1,北京0.44,天津0.34,廣東0.31,江蘇0.30。

  從“對外貿易發展環境指數”指標看,對外貿易發展環境整體上比外資企業發展環境好,但中西部地區與東部、東南沿海區域的發展情況仍差距較大。

  “研究分析,我國多數區域在國際貿易的表現不足,致使其國際人才引進仍以項目引進為主,發揮國際人才市場動能的環境欠佳。”王耀輝説。

  國際人才廣東生活最幸福中西部居住環境潛力較大

  王耀輝告訴記者,“國際人才生活指數”對國際人才在中國生活的實際需求進行比較,包括“國際人才社會保障指數”“國際人才居住環境指數”“國際人才旅行指數”三項二級指標。總體來看,廣東(0.79)、北京(0.67)、江蘇(0.53)、山東(0.53)和上海(0.52)的國際人才生活指數最高。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國際人才生活指數

  “國際人才社會保障指數”具體評估了區域對國際人才的醫療需求和子女教育需求的供給能力,廣東、江蘇、北京、山東和上海位居前五。而通過“國際人才居住環境指數”對國際人才在區域居住的舒適度的評價,寧夏、廣東、內蒙古、海南、北京位居前五。廣東、北京是城市化發展與生活舒適度結合程度相對較好的區域。

  王耀輝特別提出,中西部區域在國際人才居住環境方面具有較好潛力,其空氣品質和公園綠地面積等,對於更加注重生活品質的國際人才來説具有一定吸引力,需要進一步將這種自然吸引力轉化為吸引國際人才入駐發展的能力。

  藍皮書建議:頂層設計與軟實力建設並進以吸引國際人才

  王耀輝介紹,為解決我國各區域在人才管理與服務、人才政策創新與突破、人才新政推廣與實施、城市軟實力提升、國際人才開發合作等方面發現的限制和問題,藍皮書還基於全球化智庫(CCG)和西南財經大學發展研究院多年來在國際人才領域的研究積累,針對性地提出如下政策建議:

  一是進一步加強引進國際人才頂層設計的落實工作,設立專門的國際人才管理機構;二是加大操作層面的政策突破力度,國家創新區域應持續發揮創新引領與先行先試的示範帶頭作用;三是持續推動示範區國際人才政策在全國範圍的推廣,積極探索城市群國際高端人才的共享模式;四是進一步加強城市軟實力建設,從自然環境、城市文明和生活配套方面提升區域國際人才競爭力水準;同時,建立國際人才合作組織,打造國際人才協調服務專業平臺。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