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中學:自然筆記讓孩子“玩”出大名堂

2017-11-22 11:10:17|來源:新民晚報|編輯:彭麗 |責編:石麗敏

  原標題:家門口好學校 | 虹橋中學:自然筆記讓孩子們“玩”出大名堂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4

圖説:學生在研究植物種植。 來源/學校提供(下同)

  虹橋中學地處長寧區西南部,毗鄰虹橋開發區與古北開發區,作為全納教育的公辦初中建校已近60年。然而,這樣一所歷史不算很短的學校卻一度遭遇生源流失,隨遷子女學生佔比近八成。但校長陳紅波卻從不輕言放棄,在他看來,“好學校”的定義,一定是適合學生身心發展、讓老師有成就感、讓家長感到放心。因此,這所位於小區裏的正宗“家門口學校”,通過“自然筆記”課程群開發,教會每一個孩子學會觀察,重新找回自信。

  在家長眼中,虹橋中學成了他們“不捨得走”的好學校,上海學生比例開始逐年上升。

  自然課堂走出校門

  鴕鳥為什麼飛不起來?動物園裏的火烈鳥為什麼不“紅”了?研究羽毛時,應不應該從動物身上直接拔毛……這些問題,都來自於虹橋中學學生對動物的觀察與探究。他們對大自然很感興趣,因為學校給他們帶來了“自然筆記”。近幾年,虹橋中學先後開發了以“自然筆記”、“社會筆記”和“海上經典筆記”為特色的自然筆記系列課程,鼓勵孩子走出教室、走出學校、走進自然、走向社會,獲得更豐富更有意義的學習經歷。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5

圖説:學生們在研究肥料製作。

  前不久,虹橋中學六年級(4)班一堂“自然筆記”課就走進上海自然博物館。通過一節課的標本觀察,孩子們對“昆蟲的運動器官”有了最直觀的感受。除了自博館,學校周邊的上海動物園、滬杏科技圖書館是每個虹橋中學孩子必去的校外課堂;校園裏的微型物候園、生態水族箱,成為孩子們課間觀察研究的對象;菜場裏的養殖及野生河蝦、動物園裏的雙角犀鳥,也在孩子們一個個科研報告中發揮了“啟蒙導師”的神奇作用……今後,孩子們還將走出上海,走進天目山高校科研基地,在大學教授的帶領下展開“升級版”生態研究課程。

  觀察自然找出課題

  “自然筆記”課程,是虹橋中學六年級學生的必修課。上課,從觀察一片樹葉、繪出一株植物開始,但又不止於此:有學生通過相機,拍攝出了校園內一棵柳樹的“四季”;初一(4)班邱俊林自發搗騰起實驗室裏的閒置魚缸,並在生物老師的指引下成功打造出了一個小型魚塘自循環生態系統;由於家人閒聊時説野生河蝦營養價值更高,賣得也更貴,七年級的李蘇琪、陳奕璇帶著“野生河蝦真的比養殖河蝦營養價值高嗎”的疑問,用小課題研究的設計、檢測、論證等步驟,借助高校生物實驗室完成了定量分析報告,並且以《長寧區不同水産市場養殖河蝦與野生河蝦的營養價值比較》小論文,獲得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創新大賽“青少年科技創新成果”一等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6

圖説:自然筆記課程之一“校園中的野生植物”

  在一次上海動物園觀察活動中,當時只有六年級的李民升、王傳龍發現雙角犀鳥(國家二級保護動物)的喂食器十分簡單,鳥兒們似乎食欲不強,在學校科技總輔導員陳韶瑾的引導下,他們開始研究“動物豐容”。“簡單來説,動物園裏的動物們需要更有挑戰性的喂食方式,模擬並激發其在野外生存的天然技能,幫助它們保持自己的天性。”如今已經八年級的李民升聊起“動物豐容”就滔滔不絕,他和王傳龍為了設計出適合雙角犀鳥的喂食器,每到週末就往動物園跑,畫出的圖紙、找來材料製作的喂食器不下十幾個。最終,一個像小型摩天輪一樣的喂食器被研究並製作出來,“當看到雙角犀鳥認真去啄食卻又不能馬上成功、著急卻又不放棄的時候,我們知道這個喂食器成功了。”王傳龍甚至記得動物園裏的飼養員高興得鼓起掌來,而他們憑藉著《動物豐容——讓我們與野生動物和諧相處》研究課題,在第32屆上海市青少年科技實踐活動獲得特等獎,並代表上海參加全國比賽,一舉拿下二等獎。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7

圖説:老師陳筱楓指導學生利用生物廢料製作酵素。

  學習興趣潛能被激發

  剛參加工作一年的“自然筆記”課教師張南南説,通過細緻觀察的持續訓練,孩子們對大自然重新充滿好奇,他們提出的各種奇思妙想,反過來又給了老師無限驚喜。“對大自然細緻觀察的好習慣,帶給孩子們更豐富的生活經驗和細節積累,情感也變得充沛起來。”語文教師鄒敏説,自然筆記課程對學科類課程的學習輻射效應明顯,學生在體驗中,思維視野更加開闊、學習方式更加多樣、學習興趣和學習潛能也得到激發。

圖片默認標題_fororder_8

圖説:世界銀行官員到虹橋中學參觀(中間為陳紅波校長)。

  最近一項測評顯示,虹橋中學學生的學習自信指數上升明顯,在長寧區名列前茅。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