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市教委:近94%小學生選擇念公辦

2018-03-21 09:40:03|來源:澎湃新聞網|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上海市教委:近94%小學生、近85%初中生選擇念公辦學校

  在上海,公辦學校成為絕大多數學生與家長的選擇。

  3月20日,記者從上海市教委獲悉,據統計,上海近94%的小學生就讀公辦小學,就讀民辦小學的學生僅佔6.25%;近85%的初中生在公辦初中就讀,就讀民辦初中的學生佔15.23%。

  上海市教委表示,近年來,上海深入推進義務教育城鄉一體化改革發展,努力辦好每一所家門口的學校,讓每個孩子享有公平而有品質的教育,取得積極成效。

  上海義務教育公辦學校整體品質較好

  上海市教委表示,連續多年的上海“綠色指標”測評數據顯示,91%的公辦小學學生有比較強的學習動機,89%的公辦小學學生對學校認同度較高,96%的公辦小學學生對師生關係的評價普遍較高,上海公民辦小學學業成績達標率均處於較高水準(超過99%),公民辦小學之間沒有顯著差異。從PISA測試結果看,上海中學生連續在閱讀、數學和科學領域名列前茅,且均衡度比較高。

  上海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發展程度整體較高。比如,上海率先在全國通過國家縣域內義務教育階段基本均衡評估驗收;上海數學教材版權輸出英國;諸多國家和國際組織紛至遝來,來上海探尋義務教育優質均衡的“奧秘”。

  為努力辦好家門口的學校,上海近年來著力深化教育綜合改革,大力實施學區化集團化辦學、新優質學校集群發展、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

  其中,學區化辦學是指按照地理位置就近原則,將同一街鎮內相同或不同學段的學校結成辦學聯合體,形成組團式發展;“集團化”辦學主要採取學校自主組合、行政主導組合等方式,由一個核心機構或品牌學校牽頭組建學校共同體,推廣品牌教育資源,推動學校的集群化發展。

  新優質學校則于2011年啟動,匯聚一批“不挑選生源,不追求分數排名,不集聚特殊資源”的學校,探索這些學校實施素質教育、走向成功辦學之路。

  截至目前,上海各區已經建立學區和集團182個(其中集團128個),覆蓋學校1050所;市、區兩級新優質項目學校382所,認真踐行素質教育理念,關注孩子身心全面發展。

  城鄉學校攜手共進

  上海的郊區與農村學校也在迎頭趕上。

  據上海市教委介紹,2007年起,上海啟動農村義務教育委託管理工作,選擇中心城區優質學校和優質教育仲介機構,接受郊區教育部門委託,採取締結契約轉移辦學責任、團隊進駐提升辦學水準的方式,對郊區農村義務教育階段相對薄弱學校開展全方位的管理,到2017年已實施五輪,累計託管農村學校208所(次),覆蓋班級4400個(次),惠及學生約16萬人(次),一批郊區義務教育學校成為老百姓家門口的好學校,學生和家長對委託管理的滿意度分別達到91%和92%。

  2017年,上海市教委出臺了義務教育“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從2017年起每三年實施一輪,包括郊區義務教育學校精準委託管理和城鄉學校互助成長項目兩項核心內容,不斷提升城鄉居民的獲得感。上海將通過做實做強城鄉學校攜手共進計劃,構建城鄉學校深層次、廣覆蓋、可持續、發展的新格局。

  從特點看,“攜手共進計劃”一是內涵更豐富。既有學校全方位託管的精準委託管理,又有聚焦單個關鍵項目的互助成長項目,擴大了城鄉學校合作的範圍和合作的方式。首輪精準委託管理42所、互助成長項目34所,覆蓋上海所有郊區。

  二是強調更精準。明確委託管理的受援學校原則上為郊區新開辦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和提升辦學品質意願比較強烈的義務教育公辦學校,城鄉學校互助成長項目立足於解決郊區學校內涵發展的瓶頸問題。

  三是合作更對口。強化中心城區和郊區的對口合作機制,注重需求對接、自願牽手、相互尊重、互利共贏,形成郊區學校可持續發展的長效機制。

  四是保障更給力。在注重規範學校辦學、規範使用經費的基礎上,加強政策和制度配套,包括專業指導、績效評估、考核督導、教師獎勵等方面,特別強調完善對城鄉學校及其教師的激勵機制,在學校領導選拔、校長和教師職稱(職級)評審、績效工資總量統籌安排等方面予以適度傾斜,激發中心城區學校(專業機構)和郊區學校教師的積極性。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