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標題:資源共享、購買服務,滬上公辦小學升級晚托服務讓家長放心 整合社會資源解決“三點半難題”
“太有意思了,我學會拼裝機器人啦!” “我終於可以用葫蘆絲吹出‘哆來咪’,回家能露一手了!”嘉定區同濟黃渡小學的孩子們放學後可“玩”的項目越來越多。不斷升級的晚托服務,為孩子們的課餘生活帶來了更多“新玩法”。
公辦小學大開腦洞,破“圍墻”,開“大門”,整合校園、學區以及家庭和社區資源豐富了孩子們的課餘生活,也給學校帶來新課題——拓展課程如何搭建、晚托服務的師資如何解決?
不少專家認為,“三點半難題”的真正解決,光靠學校“跨前一步”提供公益晚托服務還不夠,而是要學校、家庭和社會攜手,通過豐富的晚托課程,納入社會資源,去重新構建學校教育責任。
共享優質課程,豐富晚托服務
放學鈴聲剛剛響起,長寧區綠苑小學一年級學生魯雨辰抱著喜愛的足球衝向操場。小個子的他用一個學期的放學後時間來學習,腳下的足球踢得有模有樣。在綠苑小學,類似足球這樣的拓展課還有二三十門,其中不少都是通過購買服務的方式將社會資源引入校園的。校長王晶透露,每年,學校在引進校外資源上投資20多萬元。“為了豐富孩子們的課餘生活,這些錢花得值得!”
這也是滬上不少公辦小學的做法。邀請上海電視臺的主持人到學校開設 “新聞課堂”、請中國福利會兒童藝術劇院院長兼藝術總監蔡金萍等專家到學校為學生、家長開設親子閱讀課……這學期,嘉定區江橋小學也在放學後開設了30多門拓展活動,其中50%是學校引進社會資源來達成的。部分學校還引入家長志願者以及企事業機構的志願者組織,如嘉定區民辦六里小學已與至少六個志願者組織合作,而在綠地小學,家長志願者成了閱讀指導者、 “京劇小票友會”的大票友、 “學生瑜伽工作室”的專業瑜伽教練……多才多藝的家長群體,成了帶給孩子們更多快樂的源泉。
更有學校將晚托服務中的優質課程進行共享。比如,綠苑小學晚托服務中的3D列印等優質課程就通過集團化辦學,與集團內的哈密路小學和虹橋機場小學共享。
全國政協委員、民進上海市委專職副主委胡衛認為,眼下,學校的觀念也在發生改變。過去,傳統學校認為,課本是學生的全部學習內容,現在則普遍認為世界才是學生學習的課本。這一轉變,使得學校要求打破圍墻,引入各類社會資源來為學生的整體發展服務。
“三點半難題”期待更多破解形式
因為開設了晚托服務,教師的工作量面臨“超額”。原本小學教師的工作時間為早晨七點半到下午三點半,但實際上大多數學校老師要到五點以後才能下班,放學後還要批改作業、備課、參與教研活動……加上放學後的晚托陪護,工作量確實不小,這對試點學校而言並非易事。
怎樣提升教師積極性?部分學校以績效工資為切入點突破機制。江橋小學則規定全校教師都必須參與晚托服務,每人每週值班1-2次。校長蘇莉萍説,儘管學校想方設法合理調配績效工資為教師提供晚托服務補貼,但算下來,每位老師值班一天,補貼也只有20多元人民幣。“這更多是情感激勵,激發老師們的奉獻精神。要鼓勵老師提供持續而高品質的晚托服務,著實對學校是一種考驗。”
也有專家建議,學校可以購買第三方拓展活動,也可以讓公辦中小學相關學科教師跟進學習,相應的可抵扣“十三五”教師培訓的學分以激勵教師積極參與的積極性。但想要覓得適合小學生的校外教育資源並非易事。蘇莉萍很是感慨——看似各類機構提供的課程五花八門,但真正適合小學生學習規律的內容其實很有限。課程資源的專業性、授課教師的資質都需要認真考察,如何搭建更豐富的拓展活動,真正能讓孩子們貼近社會、開拓眼界,是學校晚托服務的重要課題。
也有小學校長表示,從孩子成長規律的角度來看,孩子經過一整天長時間的在校學習,需要有獨立的空間和時間來思考、沉澱當天所學,並通過完成家庭作業的方式鞏固知識點。因此,學校鼓勵有條件的家庭放學後把孩子接回家。
據悉,下一步,市教委將鼓勵區跟學校引入社會公益組織、社區公益服務參與晚托服務,作為學校晚托服務的延伸,實現晚托服務的“無縫銜接”。上海市教委基教處相關負責人表示,今年,上海力爭實現晚托服務覆蓋全市所有公辦小學。市教委鼓勵各區和學校結合自身條件,探索更豐富的晚托服務形式。比如將優質資源在學區、集團內進行分享,實現資源效益最大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