滬滇兩地探索各類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合作

2018-11-27 16:26:44|來源:解放日報|編輯:彭麗 |責編:劉徵宇

  原標題:將優秀師資送到雲南最需要的山區去

 滬滇兩地探索各類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合作

  昆明紅土地中學的學生在上課。王健攝

  前不久的2018冬季長三角師資招聘會上,來了一群遠道而來的客人:雲南省昆明市教育局的工作人員在光大會展中心設了攤位,向應聘者拋出橄欖枝。

  這一趟上海之行,昆明市教育局收穫滿滿,共收到152份簡歷,其中有133位碩士研究生。半個月之後,招聘會主辦方上海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遠赴雲南進行回訪調研,走進昆明、保山地區的邊遠農村學校,為下一步教育主管部門的對口支援工作提供精準扶貧的依據以及設計方案。

  三個班才“湊”滿一個老師

  昆明市下轄1市7區6縣,其中有3個貧困區縣,今年內要完成全部脫貧的攻堅戰。基礎教育是打贏這場脫貧攻堅戰的重中之重。昆明市教育局副局長穆仁早説:“昆明的幾個貧困區,因為都在深山中,交通不便,師資相對緊張。對於這些農村學校,教師缺編情況不少,美術音樂等小學科尤其缺教師。”

  阿旺鎮中心學校位於貧困區東川區的最南端,這個建於2008年的新學校面向268平方公里、18個行政村招生。除了本部外,有13個校點,這些校點大多坐落于坡高路陡的山上。一些校點的班級只有8個學生,按照師生比,往往要三個班才能“湊”滿一個老師。在這些農村校,一個老師教三個年級的課,是常有的事。東川區教育局副局長徐正東就是鄉村老師出身,他説:“我當時教的就是一年級和四年級的混班,一節課要一分為二,這邊教完了佈置作業,緊接著教另外一個年級。校點的老師都是全科老師,語數外音體美全部一個人承包,強度非常大。”

  在保山市,缺老師也成為農村校的普遍情況。保山市人民政府副秘書長周行君是上海的援滇幹部。他幫扶的貧困村1000多人口中,有200多個貧困戶,一大半是文盲。上半年,這個村的小學校點陷入師資困境:校點共有7名老師,其中3名是代課老師。根據政策,代課老師只能拿每月1800元的工資,因為工資不高,又地處偏遠,學校千辛萬苦只能招到3名代課老師,而且還都是打工返回的高中生,教育品質不理想。5月份,前來保山援助的一家企業來到校點,慷慨解囊,為代課老師承擔了每人每月1500元的補貼,招聘了3名大學生,校點教學才恢復正常。

  希望聽聽上海的教學經驗

  在東川區百年老校集義小學,記者遇到了上海市梅隴中學的英語教師陳德喜。陳老師來到東川區已有大半個月了,作為對口支援的師資培訓老師,他將在東川待上一個月,對這裡的英語教學和師資進行評估和調研。半個月時間,他已在10多所小學聽了課,結果堪憂:“這裡的英語教學呈現‘課時少,教師少;學生多,班級多’的情況。英語老師缺編不少。此外,英語老師的年齡結構也偏大,平均年齡45歲。”來自東川區的數據顯示:全區教師隊伍中,400多人為50歲以上老教師,其中40%以上無法勝任信息化教學,一定程度上影響教學品質。

  東川區紅土地中學坐落在昆明市轎子雪山山腳下,這裡山路崎嶇,坐車前往昆明市區,得花上近5個小時。25歲的高花剛從雲南民族大學畢業不久,擔任初三的班主任,對她而言,最興奮的事莫過於去市裏學習。“每次教研活動都可以學到很多知識。”高花説,“我更希望能有上海的專家來給我們講講課,聽一聽上海的教學經驗,讓自己成長得更快。”

  期待更多優秀教師走進雲南

  “對於我們而言,最需要的是專家引領和高水準的教學人才。”穆仁早説,“好的老師能帶動一批教師成長,我們希望上海能有更多優秀師資走進雲南。”

  穆仁早介紹,除招聘應屆大學生外,昆明市已啟動《銀齡講學三年行動計劃》,從2018年至2020年面向全國引進100名優秀退休教師。根據計劃,昆明市給優秀退休教師開出豐厚待遇:教育教學實績突出的教師,獲得省級政府有突出貢獻優秀專業技術人才稱號的教師、正高級教師,享受國務院特殊津貼的教師將分別獲得15萬元至30萬元不等的工作補貼,此外還有生活補貼,並且提供兩居室以上的免租住房以及每半年一次的探親機票費。

  此次雲南調研後,市教育人才交流服務中心對未來對口支援有了新設想。中心主任江明説,滬滇兩地正探索各類師資隊伍建設創新合作項目,如上海目前推進的“未來教師儲備與培養計劃”,重點培養雲南在滬讀書的學生,幫助他們在大三考出教師資格證,最後回到雲南報效家鄉。“雲南在上海高校讀書的學生數為1萬人左右,如果能通過這一種子計劃成為教師並回滇工作,對雲南當地師資隊伍發展是一次積極探索。我們還對上海16個區59至64歲的退休教師建立了信息庫,他們剛從工作崗位上退下來,有著豐富的教學經歷和寶貴的經驗。如果他們願意前往雲南進行‘候鳥式支教’,對應昆明推行的銀齡計劃,也將是一次積極的探索。”

分享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