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足球 > 正文
卡塔爾世界盃 一道審美分水嶺
2022-12-08 12:47:46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12月7日,卡塔爾世界盃8強球隊全部産生,除“自己不爭氣”的西班牙隊被摩洛哥隊淘汰可以視為“冷門”,其餘諸強都是球迷熟悉至極的老面孔。上半區第一場1/4決賽荷蘭隊對陣阿根廷隊,下半區第一場1/4決賽法國隊對陣英格蘭隊,這兩場強強對話不亞於“提前進行的決賽”,吊足球迷胃口。

  小組賽“你方唱罷我登場”,淘汰賽“無關人等速速回避”,毫無疑問,作為全球關注熱度甚至超過奧運會的“連接全人類的社會活動”,世界盃終於進入到最精華的“足球樂章”段落。青春確實不過幾屆世界盃,倘若某人生於1990年世界盃,到如今而立之年不過8個4年、9屆大力神盃,也能最大限度欣賞到世界盃的不斷變化之美。

  從“全攻全守1.0”到“全攻全守3.0”

  第一場1/8決賽,荷蘭隊3:1戰勝美國隊成為本屆世界盃第一支8強球隊,“換上藍色隊服仿佛讓人看到意大利隊”,這是眾多資深球迷對荷蘭隊的一致評價——為荷蘭足球歡呼的同時,一種失落感也在球迷當中悄然蔓延:荷蘭足球變樣了。

  以缺席4年前俄羅斯世界盃為代價,如今的荷蘭足球徹底進化到了“實用主義”階段。這一點無可厚非,抱殘守缺必遭淘汰,現代足球審美定位快、準、狠,比如高速強對抗、無球跑動積極撕扯防線、禁區前避免糾纏、乾淨利索解決問題,就連最早以“全攻全守1.0”思路引領技戰術革命的荷蘭足球都要順勢而為,遑論其餘。

  世界盃決賽圈32支球隊,超過半數球隊的整體風格,都是一個模子刻出來的工業化産品,好比家庭裝修千篇一律的“新中式風格”“極簡風格”。仍以荷蘭足球為例,上世紀70年代克魯伊夫的古典,80年代“三劍客”的華麗,再到博格坎普的優雅,范佩西的瀟灑,這些荷蘭足球的迷人基因,被“全攻全守3.0”改造成為工業産品,就連71歲的荷蘭老帥范加爾,也直言不諱“我們有了徹底的改變”,改變的結果,是對上美國隊、荷蘭隊也才有40%的控球率,皮球被美國人踢來踢去,但荷蘭隊更懂得如何得分。

  想“適者生存”就要變得更加剽悍,文藝復興時期價值連城的畫作亦拜時代所賜,當今無論多麼誇張的色彩斑斕,在電腦面前都是“秒出”——反面典型當然是最後被摩洛哥“點殺”淘汰的西班牙隊,他們有接近70%的控球率,有超過1000次、3倍于對手的傳球次數,但沒有了哈維、因涅斯塔這樣不懼逼搶和對抗的強點支撐和鋒線爆點,西班牙的戰術體系便完全失去“以柔克剛”的能力。

  從《意大利之夏》到《一起更美好》

  藝術無界限,運動、美術、音樂其實相通,世界盃從未缺席。

  1990年世界盃主題曲《意大利之夏》旋律悠揚多過激昂,即便有“男高音配輕搖滾”的加持,也更適合被當作精緻的藝術品放在博物館中供人觀賞,而非被扔在綠茵場上任其野蠻生長——1998年法國世界盃主題曲《生命之杯》在藝術表現形式上全面覆蓋了《意大利之夏》的優雅,這首歌五光十色熱情奔放,完美表達法國人“愛誰誰”的東道主自豪感,而2010年南非世界盃開幕式拉丁天后夏奇拉一首旋律更加簡單的《非洲時刻》,徹底將世界盃主題曲帶入到“與民共舞”的全新階段:世界盃提供表演舞臺,全世界為足球狂歡。

  12年過去,本屆世界盃主題曲之一的《一起更美好》,體現出卡塔爾世界盃組委會期待“讓足球更多元”的願望。

  無論雜音和壁壘,世界盃向全球觀眾展示的主流價值觀足夠清晰。歷史車輪前進到2022年,各種短視頻平臺上數以百萬計的“穿搭博主”“流行博主”“情感導師博主”,通過手機用最直接的方式影響和塑造著青少年的審美方向,在這個冬天,更有大量“世界盃博主”上線授課,讓世界盃話題的熱度填滿記憶體。

  從“橫空出世”到“諸神黃昏”

  “新陳代謝”亦是綠茵場永恒話題:小將“橫空出世”是不期而遇的新奇美,老將“諸神黃昏”卻有催淚不捨的淒美,職業球員多以捧起“大力神盃”為榮譽終極歸宿,“盡力便無憾”説來容易,無法以勝利告別這個舞臺的心緒終歸“一言難盡”。

  8場1/8決賽結束,本屆世界盃已有24支球隊打道回府,“整個足壇都清凈了”,剩餘8支球隊將從北京時間12月9日23時起捉對廝殺爭取4強席位,老將們的告別戰,一場接著一場。

  同樣33歲的威爾士前鋒貝爾和德國前鋒穆勒走得最早,兩支球隊止步于小組賽,以他們的年齡和球隊人員補充速度,即使還能在國家隊中發揮餘熱,但以球員身份再次征戰“世界盃”只存在理論可能。貝爾還好,這是他第一次經歷世界盃,“來了”就是成就;穆勒卻慘,這是他第四次世界盃之旅,2010年年初出茅廬便建奇功,2014年更是冠軍主力,不過自2018年交出“零”的答卷、球隊小組即遭淘汰,這一次卡塔爾之行又是苦澀到麻木的結局。

  同為35歲的烏拉圭“鋒線雙煞”蘇亞雷斯和卡瓦尼比穆勒“晚走一天”,小組賽第三輪取勝迦納但凈勝球遜於韓國遺憾出局,“神鋒”蘇亞雷斯和卡瓦尼雙雙落淚,兩人均有爭議之處存在,但唯一不用懷疑的是他們對足球的真摯感情,“用真心去打每一場比賽”“比賽的勝負就是他們的喜怒哀樂”。

  留下來的還有C羅和梅西,這是過去20年世界足壇的“絕代雙驕”,也是這屆世界盃“諸神黃昏”的最大“男主”:35歲的梅西已經過了淘汰賽第一關,他的下一場比賽時間是12月10日淩晨,對手是恨不得比刺猬還硬的荷蘭隊;而37歲的C羅在1/8決賽中的前73分鐘一直坐在替補席上,看著頂替他首發的拉莫斯大殺四方收穫本屆世界盃第一個帽子戲法,這樣的場景也將最終令人釋然:沒有人永遠年輕,但永遠有人年輕。

  巨星行列中只有內馬爾的世界盃之旅“還早著呢”,如果他的意願足夠強烈,巴西隊沒有任何理由否定他繼續征戰一屆世界盃的可能,畢竟他才剛剛30歲,正在當打之年。

  唐人李商隱詩云:相見時難別亦難。或許小球迷只看到諸神步入黃昏後的解脫,但中青年球迷眼中的“諸神”,何嘗不是想像中的另一個自己?

  “橫空出世”百年不遇,“諸神黃昏”也不再值得如此深刻的感情投入——在波斯灣西岸醞釀的這場全人類盛會,同樣會是世界盃的分水嶺:精英足球向草根足球的輻射,取代“小而精”的“大而全”,將全面接管2026年美、加、墨世界盃賽,這是世界盃“順勢而為”的發展趨勢,世界盃只有放下精英身段與草根“互動”才有未來。

  2022年世界盃因為多了冬天、沙漠這些原本與世界盃聯繫並不密切的因素,變得有些怪異,而世界盃也遲早要進化成人們需要接受的另一種形態:比如下一屆2026年世界盃,48支球隊齊聚美國、加拿大、墨西哥三個國家,廟會趕集一樣的熱鬧。“足球搭臺,世界唱戲”,到時只有小組賽結束,世界盃才會竭盡全力回到“足球時間”。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郭劍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