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6月23日電(記者王君寶 姬燁)2002年,在鹽湖城冬奧會短道速滑女子500米決賽中,楊揚實現了中國冬奧會金牌“零的突破”。20多年後,這位“冰上傳奇”活躍在體育、公益、國際體育組織等多個領域。正如楊揚所言,人生不設限,才有無限可能。
為鼓勵世界上所有的人,不分性別、年齡或體育技能的高低,都能參與到體育活動中來,國際奧會將6月23日設立為國際奧林匹剋日。
23日一大早,楊揚帶著女兒來到冰場,進行花樣滑冰練習。10年前,2013年6月23日,楊揚選在國際奧林匹剋日這一天延續冰上夢想——坐落于上海浦東新區三林體育中心的飛揚冰上運動中心啟動。10年後,這座冰場已經成為上海市民上冰的首選地之一。
在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大背景下,楊揚不但身體力行帶動更多南方人投身冰雪運動,她的孩子也加入進來,享受冰雪運動的快樂。
其實退役以後,楊揚一直在嘗試不同事務,從國際滑聯理事到國際奧會委員,從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主席到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從創辦公益組織冠軍基金到經營飛揚冰上運動中心,她一直用自身經歷傳遞著奧林匹克精神,鼓勵著身邊人不斷突破自己。
“我的工作量最高峰的時期是2015年到2018年,那時我同時在國際奧會5個委員會裏,還有國際滑聯理事會,以及北京冬奧組委運動員委員會的工作,加上3歲的兒子和一個剛出生的女兒,那是一段忙得想不起自己是誰的階段,但這些都是人生寶貴的財富。”楊揚説。
在她看來,人生一直都是在困境中尋找突破。
23年運動生涯,楊揚共經歷3屆冬奧會。但在第一屆長野冬奧會時,作為世錦賽全能冠軍,雖然她的目標是奧運會獎牌、甚至金牌,但是她在這屆冬奧會參加的兩個單項比賽,都因犯規被取消了資格。
“勝利就在眼前,卻又如此遙遠。”楊揚説,長野失利後,她一度因為年齡、傷病等原因,不確定是否可以再戰下一屆冬奧會。
但她知道,如果沒有盡全力,將無法面對四年後的自己。糾結與掙扎了大概一個月左右,她開始全力備戰2002年冬奧會。
最終四年後,她在美國鹽湖城奪得兩枚金牌,實現歷史突破。
相信“相信”的力量,在楊揚看來,突破有時需要打破觀念上的束縛,方能讓不可能變為可能。而她在鹽湖城之後的許多事例,也在佐證這一點。
2006年是楊揚的最後一屆冬奧會,那次她成為中國代表團奧運會開閉幕式上首位女旗手。
在2016年參與國際滑聯新一屆理事選舉時,楊揚因為生女兒錯過了那個賽季的大部分活動,沒機會向各國家和地區協會去推介她的參選理念。但楊揚為冰雪運動做出的貢獻、她所具有的影響力、以及對事業的執著精神,仍然使她以最高的票數當選國際滑聯速度滑冰第一理事,這也是有著100多年曆史的國際滑聯第一位女速滑理事。
從現代奧林匹克的第一屆奧運會沒有女運動員參加,到去年北京冬奧會女性運動員參賽比例達45.4%,再到明年巴黎奧運會將首次實現男女運動員同等比例。楊揚認為這些都是變不可能為可能的生動實踐。
“我自己經歷了從運動員到創業者、到國際組織管理層等的職業道路轉變,這當中我必須克服諸多障礙與困難,例如語言、文化、管理經驗、社會經驗等等。除此之外,作為兩個孩子的母親,我不想放棄事業,生活不可避免地變得更加具有挑戰性。但我相信困難也是機遇。以開放、積極的心態,保持好奇心,不設限,困難只會讓你變得更好,更強。”楊揚説。
2020年楊揚正式上任成為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這是中國人首次進入該機構最高領導層,2022年,楊揚成功連任世界反興奮劑機構副主席,任期到2025年。
未來可期,始於相信。楊揚表示,奧林匹克帶給她無限光榮,退役後又給她機會參與到奧林匹克事業當中,這是一份責任,作為奧林匹克精神的推廣者,未來她會繼續努力,將奧林匹克精神傳遞更遠、更廣,為更多人創造更多可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