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冰雪 > 正文
後冬奧時代 中國冰雪運動發展不減速
2023-07-11 09:03:51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當地時間7月8日,在泰國曼谷舉行的第42屆亞奧理事會全體大會上,經亞奧理事會執委表決通過,哈爾濱市獲得2025年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舉辦權。這是2022北京冬奧會之後,又一項國際冬季綜合性運動會來到中國。除此之外,中國還將陸續舉辦四大洲花樣滑冰錦標賽、世界花樣滑冰大獎賽總決賽、短道速滑世錦賽、女子冰球世錦賽甲級A組等多項冰雪賽事。可以看出,後北京冬奧時代,在中國舉辦的高規格國際冰雪賽事已呈井噴之勢。這也從一個側面表明,因北京冬奧會的舉辦而駛入快車道的中國冰雪運動,在北京冬奧會之後依然保持著強勁的發展勢頭。

  亞洲冬季運動會是亞洲地區水準最高、影響最大的冬季項目洲際運動會,隨著哈爾濱獲得2025年第九屆亞冬會的舉辦權,中國也將在1996年(哈爾濱)、2007年(長春)之後,第三次舉辦此項賽事。

  相比起前兩次舉辦亞冬會時中國冰雪運動還處於相對冷門的境遇,如今的中國冰雪運動發展已經到了全民關注、廣泛參與的程度。黑龍江省冰雪産業研究院院長張貴海表示,如果説二十多年前哈爾濱舉辦第三屆亞冬會是黑龍江省冰雪運動厚積薄發的一次亮相和展示,那麼此次哈爾濱將舉辦第九屆亞冬會,則是黑龍江經濟提檔升級、經濟發展更加健康的一種社會抉擇,是黑龍江冰雪運動自信的一種表達,是地方經濟發展與國家戰略的有機融合,也是黑龍江建設上合組織冰雪體育示範區的重要內容,更是黑龍江加快推進國內外經濟雙循環的好機遇。

  北京體育大學冬奧文化研究中心主任、北京市冬奧文化與冰雪運動發展研究基地首席專家鄒新嫻表示,“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讓‘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願景變為現實。國際奧會主席巴赫曾説,‘隨著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世界冰雪運動的歷史將以北京冬奧會作為分界線。北京冬奧會將成為世界冰雪運動發展的里程碑’。誠如我們在《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賽後)》中所言,‘北京冬奧會的成功舉辦不是終點,普及發展冰雪運動、帶動全民健身事業高品質發展是中國的一項長期國策,是推動體育強國、健康中國建設的有力途徑’。”

  在北京冬奧會籌辦、舉辦的7年時間裏,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取得了長足進步,這從滑雪人次的大幅增長便可看出,這個數字已經從2015年的1250萬人次增加到了2022年的約2500萬人次。冰雪運動已經成為中國老百姓喜聞樂見的運動項目,特別是受到青年群體的追捧。業內人士預測,近3年受到新冠疫情影響較大的國內冰雪運動,在今年冬季出現爆髮式復蘇增長將是大概率事件。

  中國冰雪運動的高速發展,使得冰雪産業已從冷資源變為熱經濟。高規格的國際冰雪賽事不再是單純的體育比賽,而與舉辦地的經濟社會發展呈呼應、推動的作用。

  即將舉辦第九屆亞洲冬季運動會的哈爾濱,提出了打造“七大都市”的目標(創新引領之都、先進製造之都、現代農業之都、向北開放之都、創意設計之都、冰雪文化之都、宜居幸福之都),推動冰雪運動發展已經與城市的長遠發展緊密相連。

  對於包括亞冬會在內的多項國際冰雪賽事落戶中國,鄒新嫻認為需要讓這些賽事更好地為主辦城市的持續發展服務。她説:“我們需要不斷完善冰雪運動發展政策,以更好地發揮其作用(我們籌辦北京冬奧會的遺産之一就是逐步建立了完善的冰雪運動發展政策);繼續秉持可持續發展理念,讓參與冰雪運動理念更加深入人心;吸引更多民眾參與到冰雪運動中來,做大做強冰雪經濟。同時,在更好地促進主辦城市高品質發展方面下功夫。堅持將生態優先、融合互促理念貫徹落實到亞冬會的籌辦過程中,既注重生態保護,又促進經濟、社會、文化、城市等方面發展,真正實現籌辦亞冬會賽事與區域發展的雙贏目標。”

  冰雪資源豐富的黑龍江省,也把冰雪經濟作為推動全省經濟發展的重要抓手。根據規劃,到2025年,黑龍江冰雪經濟總量將達3000億,其中冰雪旅遊收入1750億;到2030年,黑龍江的冰雪經濟總量將達4500億,冰雪旅遊收入3000億。

  不僅是黑龍江,新疆、吉林、內蒙古、河北乃至南方的湖北、四川、貴州等省區,都已在冰雪産業方面發力。相關調查顯示,我國滑雪人群仍以體驗者為主,滑雪人口的滲透率僅為1%,相比歐美滑雪運動發達國家以及近鄰日本、韓國,都有較大差距(瑞士為35%,日本為9%)。但這也反映出我國冰雪運動的未來發展潛力巨大。

  北京冬奧會的舉辦全面提升了中國冰雪運動的發展規模和品質,也給中國冰雪運動的持續發展打下了堅實基礎。

  鄒新嫻表示,“體育,是國家‘經濟實力、科技實力、綜合國力’的集中體現。‘簡約、安全、精彩’的北京冬奧會在體育、經濟、社會、文化、環境、城市發展和區域發展等7個方面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遺産。”這些遺産將對中國冰雪運動的持續發展産生積極影響,哈爾濱將要舉辦的2025亞冬會也能體現出這些影響。鄒新嫻認為,“一是北京冬奧會留下的豐厚遺産將在這屆亞冬會更好彰顯,如北京冬奧會秉持的‘綠色、共享、開放、廉潔’的辦奧理念將同樣適用於亞冬會,北京冬奧會為國際奧林匹克運動發展貢獻了中國智慧。二是北京冬奧會不僅促進了中國冰雪競技水準的大幅提升,而且為我們留下了豐厚的辦賽人才遺産,這將為我們更好地籌辦和成功舉辦這屆亞冬會提供堅實的人才保障。”

  張貴海認為,舉辦賽事是對我國冰雪運動發展水準的檢驗。除了辦賽事,更要加大冰雪運動的普及,包括鞏固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的成果,讓冰雪運動走出“三北”地區,推進冰雪運動南展東進西擴,加大體教融合等。

  在不斷引進、舉辦國際冰雪賽事之外,中國冰雪運動如何進一步發展,鄒新嫻也提出了自己的看法。一是不斷加大冰雪運動宣傳推廣、舉辦形式多樣的群眾冰雪活動、不斷擴大冰雪運動在青少年群體中的普及推廣、大力推動青少年冰雪賽事等,以持續推動大眾冰雪運動發展;二是繼續加大冰雪場地設施建設和完善標準,畢竟,場地設施是冰雪運動發展的“牛鼻子”問題;三是不斷完善冰雪運動人才的培養、培訓體系;四是進一步推動冰雪場館全面向社會開放,實現冬奧場館四季運營等。

  《北京2022年冬奧會和冬殘奧會遺産報告(賽後)》中寫明:中國將持續為冰雪運動普及發展提供長期政策保障,持續推動大眾冰雪運動蓬勃發展,建設更多優質冰雪場地設施,健全冬季運動後備人才培養體系,不斷提升冰雪運動競技水準。張貴海表示,哈爾濱再次舉辦亞冬會,是中國冰雪運動在後冬奧時代行穩致遠的有力措施,也是承接冰雪産業可持續發展的重要步驟。

  本報北京7月1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慈鑫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