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有故事的人跑過有故事的地方——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側記
2023-09-22 08:40:36來源:中國青年報編輯:王悅陽

  9月21日,網球運動員吳易昺手持亞運會火炬“薪火”,跑到“大蓮花”西廣場後,點燃火種盆。隨著火種護衛迎回火種,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告一段落。

  1999年出生的吳易昺來自杭州,是中國大陸第一位ATP巡迴賽冠軍。

  9月8日,火炬傳遞第一棒火炬手、游泳奧運冠軍羅雪娟從西湖涌金公園起跑。作為土生土長的杭州人,她也跟隨這座城市的發展而成長。

  33年前,1990年9月4日,北京亞運會的火炬傳遞交接儀式在杭州武林廣場舉行。因為武林廣場被圍得水泄不通,火炬交接儀式不得不推遲22分鐘。火炬手們穿過延安路、解放路、湖濱路,奔向西湖,最終跨越錢塘江大橋。這條火炬傳遞的路線,恰巧印證了杭州這座城市的成長軌跡。33年來,杭州經歷了城市發展空間之變、格局之變以及人文氣質的提升,從風雅秀致的“西湖時代”,邁向澎湃激蕩的“錢塘江時代”。

  與前一棒火炬手共同做出踢球的造型後,31歲的快遞小哥彭清林舉著火炬,跑上西興大橋。6月13日,彭清林送快遞路過這裡,跳入錢塘江勇救落水女子。救人之後,他因為高處落水造成胸椎壓縮性骨折入院治療。他被授予“杭州好人”稱號,也被杭州市人民政府記了二等功。康復後,他報名成為杭州亞運會的城市誌願者。9月10日,教師節當天,他回到了家鄉,將之前獲贈的愛心款注入剛剛成立不久的“彭清林愛心公益中心”中,為24名家鄉貧困學子提供了總計7.8萬元的助學金。

  一個同學會群裏,能有多少位亞運會火炬手?只有127位成員的“小青牛同學會”群裏,出了20位火炬手——這大概是除了火炬手群之外,火炬手人數最多的一個群了。“青牛獎”是共青團浙江省委精心培育的在農村創業的青年群體,每位背後都有一個精彩的人生故事。

  其中,來自麗水山區的麻功佐,帶領20多名青年走進深山採蜜,又通過網絡把家鄉的土蜂蜜推向全國,帶動村民共同致富。把火炬帶回家後,他的父母舉著火炬,開心得合不攏嘴。

  湖州的“小青牛”姚玉粼傳承了非遺技藝——湖筆製作。火炬傳遞那天,她戴上了特意定制的湖筆髮簪,期待通過火炬接力,將非遺文化展示給全世界。

  在溫州站火炬傳遞活動中,杭州亞運會吉祥物主設計師張文出現在第三棒。“這是中國第三次舉辦亞運會,現在距1990年北京亞運會已經過去了33年,亞運吉祥物也是三小只。”張文説,能在家鄉參與火炬傳遞,他感到榮幸,且非常自豪。

  本次杭州亞運會的龍舟比賽項目將在溫州舉辦,張文從小就在家附近看大人們劃龍舟。在進行杭州亞運會吉祥物龍舟運動造型設計時,他選擇了“三小只”齊頭並進、共同賽舟的畫面,這也是61個吉祥物運動項目造型中唯一一個“三小只”全部出現的造型。“算是給亞運會和家鄉的一份禮物。”張文説。

  來自廣東的王銳祥,是繼2010年廣州亞運會、2011年深圳大運會、2018年雅加達亞運會和2023年成都大運會之後,第五次以“火炬手”的身份參與亞運會。他和團隊長期服務於亞奧理事會,以創意賦能、科技助力多項世界級盛事。對於王銳祥而言,這次參與火炬傳遞代表著中國品牌的實力,更是彰顯大國文化自信與擔當。

  本次杭州亞運會火炬傳遞創造了多個“第一次”。比如第一次就地採集火種,從實證中華五千年文明史的良渚遺址,點燃亞運之火;名為“薪火”的火炬,從玉琮中汲取靈感,第一次採用“方形桶身”,彰顯出方圓相融、剛柔並濟的中國式浪漫。

  除了傳統的線下接力之外,杭州亞組委首次面向全球推出“亞運數字火炬手”,每個人都可以通過參加亞運公益、全民健身、綠色亞運等活動,在數字世界裏成為一名火炬手。截至9月15日,“亞運數字火炬手”活動參與人數已突破1億人。3天后,6位火炬手將跑進杭州大蓮花,並由最後一棒火炬手和上億數字火炬手共同點燃杭州第19屆亞運會的主火炬。

  本報杭州9月20日電

  中青報·中青網記者 蔣雨彤 見習記者 賈驥業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