國際足聯2026美加墨世界盃暨2027亞足聯沙特亞洲盃聯合預選賽第二階段C組中國隊對陣韓國隊的比賽11月21日在深圳打響,中國隊0比3負於對手。
在5天前進行的首輪比賽中,中國隊在客場以2比1戰勝泰國隊,因此第二輪與韓國隊比賽的拿分壓力降低了不少。面對本組實力最強的對手韓國隊,這場比賽是中國隊檢驗實力和積累高強度比賽經驗的良機。
與上一場和泰國隊的比賽相比,中國隊在首發陣容上發生了兩處變化,分別為後腰位置由王上源替換李可,邊路由劉洋取代李磊。與此同時,中國隊排出了三中衛陣型。這樣的調整並不意外,韓國隊中前場球員基本都效力歐洲聯賽,個人實力不俗,如果在中軸線的硬度上不能給予對手足夠壓力,比賽將會很困難。邊路和前場有幾名具備反擊速度、同時能夠積極拼搶的球員,寄希望於在保證整體防守隊形的同時,也能通過反擊提前減少防守壓力。
比賽開始階段,輕裝上陣的中國隊表現不錯,武磊、張琳芃、韋世豪和劉彬彬幾次與韓國球員的一對一對抗都展示了較強的信心。但韓國隊在不到10分鐘時就獲得一次點球,早早取得領先。雖然點球有些意外,中國隊球員對此也提出了較大異議,但預選賽這個階段並沒有視頻助理裁判介入,中國隊做得不錯的地方是情緒上沒有受到太大影響,甚至一度有機會扳平比分。但雙方客觀實力差距是存在的,就在中國隊錯失良機後,韓國隊再次利用角球機會得分。
在此次中韓交鋒中,兩個進球的發起,都源自於對手在中國隊防線肋部找到了空當,可以看出韓國隊的個人能力和小範圍配合意識上的優勢較為明顯。整個上半場,中國隊與韓國隊交戰時拼搶意識明顯,但是在細節處理上的差距決定了比賽的最終走向。
在上半場有兩球差距的情況下,下半場的關鍵在於付出很大體力代價的中國隊如何應對。韓國隊下半場踢得遊刃有餘,中國隊踢得中規中矩,臨近尾聲時再丟一球,最終0比3告負。
通過本場比賽可以看出,中國隊與對手的差距客觀存在,孫興慜、金玟哉任何一人的身價都高於中國隊球員,中國隊在防守定位球方面有很多值得總結的地方。但中國隊的表現也不乏亮點,球員們在這種對抗中感受到了差距,也是難得的學習機會。
這場比賽輸球對中國隊從這一階段晉級影響不大,但未來要面對多支韓國隊這樣級別的對手,通過這種比賽暴露問題,儘量找到應對之道,是關乎能否晉級2026年世界盃的關鍵。
本報記者 馬藝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