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體育運動成為孩子的健康必修課——2023年青少年體育工作關鍵詞
2023-12-28 08:21:18來源:中國體育報編輯:王悅陽

  運動場上的歡聲笑語、奔跑的身影與吶喊助威的加油聲,讓校園裏涌動著濃烈的體育氛圍,讓每一個懷揣體育夢想的孩子的稚嫩臉龐綻放出大大的笑容。2023年全國青少年體育戰線以體教融合為抓手,積極做好青少年體育工作,推動青少年文化學習和體育鍛鍊相協調,促進青少年身心健康全面發展。加強競技體育後備人才培養,關注體校創新建設以及“三大球”青訓和賽事體系建設,為青少年搭建高水準交流平臺。

  回顧即將過去的2023年,可以看到各地廣泛開展各類兒童青少年賽事活動,富有朝氣的青少年在高水準競技舞臺上奮勇拼搏,體育運動正在成為青少年成長路上的“健康必修課”,體育在更深入、更多元地融入青少年日常生活,帶來更豐富、更長久的積極影響。

  體教融合

  2020年4月27日,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三次會議審議通過了《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通過三年多的實踐,體教融合工作取得了顯著成效,凝聚起各方廣泛共識,體教融合從口號變成政策,從願景變為現實,在立法、學術、改革、實踐各個層面逐漸推廣開來,其時代特徵、豐富內涵和重大意義得到越來越多的認可。

  三年多來,“健康第一”的教育理念深入人心,《中華人民共和國體育法》修訂完善,體育中高考加快改革步伐,學校每天一節體育課成為常態。越來越多的人希望並相信體育助力青少年健康成長,越來越多的孩子真正通過體育收穫了快樂與進步。基層創新取得豐碩成果,全國各地認真貫徹體教融合改革要求,結合地方實際作出有益探索,推動體教融合改革實踐不斷向下延伸、發揮更大作用。

  “雙減”

  2021年7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員會第十九次會議審議通過《關於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以下簡稱“雙減”),在“雙減”政策背景之下,越來越多的家長和孩子更加重視體育鍛鍊。

  為貫徹落實“雙減”政策,全國各地校園出現了很多變化,青少年學生們進行體育鍛鍊的時間更加充沛,放學後孩子們活躍在田徑場、籃球場……運動選擇變多了,精神世界也更加豐富多彩。無論寒暑假還是週末,各體育場館及體育訓練興趣班都很“搶手”。

  青少年正值生長髮育的關鍵時期,積極參加鍛鍊,不僅利於身體健康發育,更有助於培養堅毅勇敢的性格,增強競爭意識、團結協作精神,對青少年身心健康發展大有益處。

  學青會

  從7月1日曲棍球項目開賽,到11月15日水球項目産生冠軍,805個項目、20360名運動員參賽,學青會是深化體教融合的重要標誌,推動新時代青少年和學校體育改革發展的有益探索,為青少年提供了更為廣闊的舞臺。

  2020年,《關於深化體教融合 促進青少年健康發展的意見》提出“完善青少年體育賽事體系”,並明確提出“合併全國青年運動會和全國學生運動會,改稱全國學生(青年)運動會”。三年來,體教融合取得了顯著成績。無論是體育界、教育界,還是學生、家長和社會,體教融合已成為大家的普遍共識,深入人心。

  學青會賽場上一項項紀錄的刷新、一次次佳績的創造,都展示了體教融合不斷深化的成果。首屆學青會的成功舉辦,既是深化體教融合的標誌,也是展示體教融合發展成就的平臺,為未來更進一步探索體教融合提供了豐富借鑒。

  國際綜合性青少年賽事

  第九屆中俄青少年運動會、東亞青年運動會、第31屆中日韓青少年運動會、中韓青少年體育交流活動……2023年舉辦的多項國際綜合性青少年體育賽事中,運動員們互相切磋、互相學習,場上場下加深了相互了解和友誼。

  通過參加這些青少年國際賽事,各項目後備人才隊伍得到了鍛鍊,賽場上表現出了良好的作風和精神風貌,實現了運動成績和精神文明雙豐收。各項目重視與其他國家和地區進行業務探討,積極學習對方先進的青訓、競賽、項目發展經驗,交流互鑒、取長補短。

  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

  學校代表隊、體校代表隊、職業俱樂部梯隊、社會青訓機構……當這麼多熱愛足球的年輕人同時出現在一場比賽中時,已經為他們搭建起了一個展示自己的舞臺。

  從3月開賽到12月落幕,第二屆中國青少年足球聯賽設多個年齡段,從小學男女子組U8開始,到男子U19和女子U18及女乙聯賽,“不設壁壘”的中青賽正朝著覆蓋面最廣、參與人數最多、競技水準最高、社會影響力最大的目標靠近,打通了體育界、教育界以及社會層面參賽隊之間的壁壘。

  全國總決賽階段承辦賽區數量、參賽球隊數量和參賽球員人數分別較第一屆賽事增長94.4%、19.5%、10%,比第一屆在參賽規模、賽事品質、社會影響力上都有了明顯提高,並推出雙回合、主客場賽制。此次中青賽安排多場比賽在學校內進行,更加貼近青少年,豐富了校園體育文化生活。

  “奔跑吧·少年”

  充滿競技挑戰的田徑公開賽、短道速滑比賽;適合幼兒參與的趣味運動集市、陸地闖關;健身科普類的防範溺水公益活動、青少年科普大講堂……

  2023年全國“奔跑吧·少年”主題健身活動參與兒童青少年6774萬人次。其中“六一”期間集中組織開展的“奔跑吧·少年”活動周,共有超過700萬名兒童青少年直接參與,實現“年齡”“群體”“時段”全覆蓋,滿足孩子們多時段參加體育活動需求。同時,深入挖掘體育多元功能,以親子體育活動為載體,以新興體育運動為媒介,以冰雪賽事活動為引領,以傳統體育項目為傳承。組織奧運冠軍進校園、進社區等活動,利用各地紅色教育資源,加強革命傳統教育,並將賽風賽紀等體育規則融入活動全程,充分發揮體育的“育人功能”。

  增強體質健康

  一直以來,青少年體質健康都備受關注。針對近視、肥胖等健康問題,近年來,國家體育總局與教育部、團中央、發改委、國務院未保辦等部門深入協作,從政策體系、工作機制、督導考核等方面入手,進一步提高體育在綜合防控兒童青少年近視和保護未成年人等工作體系中的地位與作用。配合“雙減”政策實施,統籌整合資源,支持學校開齊開足上好體育課,高品質開展體育課後服務,以體育促健康、強意志。

  體育鍛鍊是增強青少年體質最有效的手段,同時,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開展體質健康的體育干預行動,運動干預操、愛眼操等易學易練易推廣,創編更具針對性的健康干預操成為了青少年健康科學指導普及工作的“法寶”。同時組織專家團隊,創新科普形式,《兒童青少年身體素質提升指導與實踐》等系列兒童青少年科普圖書和科普動畫短視頻在各個媒體平臺廣泛展播,觸達超1.58億人次,專家直播間超139萬人觀看,取得廣泛的科普效果和積極影響。

  體育支教

  “老師,你回去之後還會記得我嗎?”“老師,我最喜歡你上的啦啦操課啦!”“老師,以後我也要去武漢體院找你,我也要成為一名運動員。”

  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繼續在山西、內蒙古、江西、湖北、四川、貴州、陜西、甘肅等地開展體育支教志願服務。

  為助力解決學校體育師資不足等問題,在偏遠地區推廣普及體育運動,動員35所高校895名志願者,赴53個縣(區)374所中小學校開展服務,覆蓋超過50萬名中小學生。支教工作包括體育教學訓練、體育明星校園行、體育競賽活動、體育思政教育、體育物資捐贈和科學健身普及等六大重點內容,建立了經費、安全和激勵等方面工作機制,收到了良好成效。

  因地制宜開展“三大球”、基礎大項和傳統項目教學體育課9萬餘課時;開展健康干預和健身普及講座,學生超3.9萬名;開展思政教育課程1.2萬課時;組織65名體育明星進校園指導學生開展體育訓練和體育精神宣講;提供體育課後服務,組織業餘訓練1萬餘課時;開展校內校際縣級體育賽事893場。系列活動幫助農村青少年享受體育趣味、增強體質、健全人格、錘鍊意志,促進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

  “圓夢工程”

  “還有什麼好玩的遊戲可以教給我們嗎?”隨著江西崇義站活動的結束,2023年“圓夢工程”農村未成年人體育志願服務落下了帷幕。

  “圓夢工程”農村未成年人體育夏令營以體育夏令營、體育志願服務進校園、體育大講堂培訓等活動為主要形式,面向農村未成年人普及體育技能,傳播中華傳統體育文化,並結合愛國主義教育、體育明星交流等內容,旨在發揮體育教育功能,加強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提高農村未成年人運動技能和體質健康水準。

  2023年,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繼續聯合中央文明辦三局共同開展“圓夢工程”——農村未成年人體育志願服務工作。在湖南、湖北、陜西、山西、甘肅、河南、內蒙古、貴州、江西、四川等省(區)面向國家重點幫扶縣、脫貧縣等的農村未成年人開展體育夏令營和體育志願服務進校園活動,覆蓋近10萬人;線上直播開展“圓夢工程”體育大講堂,累計近40萬人觀看,有效促進了農村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充分發揮了體育育人功能,助力鄉村振興。

  規範培訓行業

  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是服務青少年學習和提升體育技能的重要陣地,不斷涌現壯大的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既有利於體育推廣普及,也日益成為業餘訓練的一支有生力量。

  為規範引導青少年體育培訓行業,2023年,各地體育行政部門研究出臺體育類培訓機構設置標準,建立工作機制,逐級壓實監管責任。部分地方在開展指導服務、規範人員資質、完善監管機制等方面探索形成了一些行之有效的經驗做法。例如,浙江依託“浙裏體培”平臺,建立全省培訓機構庫和從業人員“白名單”,開展機構信用評價和人員統一培訓,落實常態化監管。北京制定青少年體育培訓機構服務規範地方標準,發佈體育培訓機構綜合監管合規手冊,建立監管信息庫並實施培訓機構臺賬動態管理。

  同時,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整合體育資源,推動體校和符合條件的俱樂部進校園開展服務,做好“減法”的同時積極做“加法”。完善體育師資培訓體系,面向青少年體育俱樂部、青少年戶外體育活動營地、全國體育傳統特色學校舉辦培訓班,進一步提高體育從業人員的知識水準和綜合能力。

  後備人才培養

  培養高水準競技體育後備人才,是加快建設體育強國、促進競技體育可持續發展的基礎工程。2023年,推動國家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認定工作,將評選對象和範圍進一步擴大到體校、學校和社會俱樂部,增加評定等級,分為“基地、高水準基地、重點基地”三個層級,同時提高梯隊建設、反興奮劑和德育教育等重點工作考評權重。經相關程式後,共命名155個“國家重點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151個“國家高水準體育後備人才基地”、715個“國家體育後備人才基地”。

  同時,提升青訓工作指導力度,加強對各項目青訓工作的規劃指導,強化對基層訓練工作的指導督導和對基層教練員的系統培養,組織各項目對訓練教學大綱再次進行修訂,指導基層教練員科學訓練。不斷完善各項目賽事體系建設,國家體育總局青少司指導支持一系列青少年排球、籃球賽事,取得良好效果。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