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呼和浩特2月22日電(記者季嘉東、張榮鋒、李典)來自奧地利的塞巴斯蒂安靠在裁判樓外的臺階上沐浴陽光,眼前這座他參與修建的場地即將暫時歸於寧靜——“十四冬”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男子公開組決賽即將收尾,北京隊的王梓陽正站在終點處等待分數。
當裁判團隊確認王梓陽的成績後,現場播報了他奪得冠軍的消息。裁判長伊萬諾夫站起來,向身邊的同事們握手致謝,從15日到17日,他們順利完成了三天高強度的執裁工作。
伊萬諾夫是一名國際A級裁判,有二十多年的執裁經驗,這是他第一次執裁中國的全國冬季運動會。王梓陽的最後一滑獲得94.25的高分,力壓張義威第一滑獲得的90.50分,這場高水準的比賽讓伊萬諾夫感到興奮。
“獲得獎牌的三位選手都很出色,他們的技術真的很棒。冠軍還很年輕,他絕對有站上世界大賽領獎臺的潛力。還有那個12歲的小男孩(戴宇洋)讓我印象深刻。”伊萬諾夫説。
伊萬諾夫説,15年前他來過中國,如今回到這裡,一切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改變,“十四冬”的比賽設施達到了國際雪聯世界盃的辦賽水準。“你們為裁判創造了很好的環境,組織工作和各種服務都很棒。這幾天的比賽只是一個開始,這裡還會有大跳臺等比賽,還有很多精彩值得期待。”
伊萬諾夫不是唯一感受到“十四冬”高水準辦賽的外籍裁判。據國家體育總局冬季運動管理中心主任王磊介紹,“十四冬”在競賽規則上全面對標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在一些重點項目上特意邀請了高水準外籍裁判。
來自英國的亨德森有15年執裁短道速滑的經驗,參與“十四冬”是她第四次來到中國,此前三次她分別執裁了北京冬奧會測試賽、北京冬奧會,以及2023-2024賽季短道速滑世界盃北京站的比賽。
亨德森表示,執裁“十四冬”是令人難忘的經歷。“這裡場館設施很好,具備承辦短道速滑比賽的一切條件,冰面也很棒,很適合運動員比賽,賽事組織井然有序,現場氛圍很熱烈,真是令人難忘。”亨德森説,“能看出來短道速滑在中國地位獨特,深受人們喜愛。”
亨德森認為,北京冬奧會對於冰雪運動的帶動作用明顯,也讓短道速滑項目得到更多普及。“我認為青少年應該堅持他們所熱愛的短道速滑項目,向優秀的前輩們學習,堅持下去一定能收穫未來。”
“十四冬”的氛圍延伸到了賽場之外。
俄羅斯小夥安德烈·馬可和家人今年春節期間來到呼倫貝爾體驗冰雪旅遊項目。恰逢“十四冬”舉辦,不少全民冰雪運動體驗活動正在舉行,馬可在莫爾格勒河景區體驗了一把。
“這裡的冰雪運動氛圍太棒了!景區結合了賽事、民族文化和天然的冰雪資源,有雪地冰壺、雪地摔跤、雪圈比賽等,體驗感非常棒!”馬可説。
“中國的全國冬運會感覺就和奧運會一樣!”來自美國的花樣滑冰教練肖恩·拉比特在個人社交媒體上稱讚“十四冬”。拉比特是此次花樣滑冰青年組選手趙啟涵的教練,“這次‘十四冬’比賽細節感滿滿,讓人印象深刻。”
“十四冬”更是實現夢想的驛站。
33歲的德里克·利文斯頓去年退役,結束了持續15年的單板運動生涯;31歲的劉佳宇是四屆冬奧會選手,她在2018年平昌冬奧會單板U型場地技巧比賽中獲得銀牌,實現了我國在該項目上獎牌“零”的突破。年齡相倣的兩人去年9月成了師徒,攜手開啟逐夢2026年米蘭-科爾蒂納丹佩佐冬奧會的新征程。
劉佳宇復出後首戰成績不俗,在2023-2024賽季國際雪聯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世界盃崇禮站中獲得亞軍。在“十四冬”單板滑雪U型場地技巧女子公開組決賽裏,劉佳宇只順利完成了第一輪,後兩輪的失誤讓她腿部受傷,但她還是摘得了一枚銀牌。
作為運動員,德里克曾兩次參加冬奧會,但領獎臺對他來説始終遙不可及。劉佳宇是德里克執教的第一名專業選手,這讓他感到冬奧會領獎臺不再遙遠。
“如果佳宇再次登上冬奧會領獎臺,我自然與有榮焉。幫助佳宇在冬奧會奪牌也是我的夢想,(作為教練)我才剛剛起步,未來我們會走向何方,拭目以待吧。”德里克説。
決賽後,德里克推著輪椅把劉佳宇送到新聞發佈廳,他安靜地坐在過道裏。傷腿被固定著的劉佳宇笑著完成了整場發佈會,她將和德里克一起,開啟逐夢冬奧的新征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