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地理、氣候、習慣等因素影響,我國冰雪運動曾長期集中在北方地區開展,甚至有“冰雪運動不出山海關”的説法。隨著經濟社會發展,越來越多的人參與冰雪運動、了解冰雪運動、喜愛冰雪運動,加之北京冬奧會的成功申辦、舉行,更是推動了我國冰雪運動跨越式發展,“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從願景成為現實,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戰略深入實施,我國冰雪運動已經駛上加速發展的快車道。
過去的全國冬季運動會,參賽單位大都以地市組隊,主要為北方地市。而正在內蒙古舉行的第十四屆全國冬季運動會,首次以省、自治區、直轄市為單位組團參賽,不少省區市首次登上了全國冬季運動會的賽場,他們也為“十四冬”帶來了“南腔北調”和更新鮮的元素。
廣東代表團首次組隊參加全國冬季運動會,代表團總規模達到191人。廣東代表團開幕式旗手、冰球運動員劉智新對記者説,綵排時,有其他省區市的朋友來問我們參賽的人數,得到答案後覺得很不可思議。雲南代表團同樣是首次組隊參加全國冬季運動會,他們選擇滑雪登山項目選手羅成華作為旗手。羅成華表示:“從距離海拉爾3000多公里之外的雲南來,一個西南省份能有這麼多運動員參加冬運會,是多麼自豪的事情。”
越野滑雪公開組女子個人短距離賽場上,止步四分之一決賽的劉雙萍並不起眼,但如果看到她“貴州畢節”的籍貫,相信會有很多人大呼意外——在這一雪上大項,居然也有南方運動員的身影!自由式滑雪公開組男子障礙追逐賽上,來自廣西賀州鍾山縣的邱習楊更是奪得季軍,登上領獎臺。
近年來,非冰雪強省都加大了冰雪運動“四季拓展”“跨項選材”的力度,劉雙萍和邱習楊分別通過賽艇和摔跤跨項走上冰雪賽場。“輪轉雪”“輪轉冰”同樣讓很多省區市嘗到了甜頭,之前很多參加“十四冬”群眾比賽項目的越野滑雪運動員,都是從輪滑轉向滑雪。以四川為代表的輪滑大省更是在省運會增設了“速度輪滑+短道速滑”項目。
“十四冬”短道速滑青年組混合接力冠軍隊中的宋佳蕊于2005年出生在四川雅安,3歲開始習練輪滑,5歲接受正規訓練,通過“輪轉冰”跨界選材到短道速滑,是四川省短道速滑隊第一批運動員,本屆冬運會代表吉林隊參賽,表現出色,目前已入選短道速滑國家集訓隊。在花樣滑冰公開組團體賽中,四川隊表現不俗,獲得第四名,其中金書賢以113.21分的成績位列團體女子單人滑自由滑項目第二名。
社會力量也是推動冰雪運動普及、競技水準增長的重要一環。在不久前結束的短道速滑青年組比賽中,來自北京延慶夢起源冰雪體育俱樂部的余仲婷和何一鳴分獲女子1500米第四名和男子1000米第六名。夢起源俱樂部也成為“十四冬”賽場上為數不多的俱樂部參賽隊。據悉,該俱樂部成立於2015年,以冰雪項目普及培訓、社會社區活動、冰雪賽事、專業冰雪競技培訓為主,擁有室內四季真冰館和四季模擬滑雪館,與北京市延慶區體育局合作組建了延慶區青少年冰雪隊。而在單板滑雪、自由式滑雪等項目,俱樂部培養、家庭自主培養更是成為常態。
國際奧會主席巴赫説,中國實現“帶動三億人參與冰雪運動”願景,將全球冬季運動帶入了新時代,也改變了世界冰雪運動版圖。作為2026年米蘭冬奧會前的重要練兵場,“十四冬”的“擴面”“擴容”堅定了我們紮實備戰、再創佳績的決心,更重要的是逐步夯實了我國冰雪運動的基礎,以競技體育為引領,實現群眾體育、體育産業、體育文化協調發展。
更多元的中國冰雪運動,正在迸發出勃勃生機。
本報記者 林 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