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頁 > 滾動 > 正文
獨竹漂“夢之隊”是如何練成的
2024-11-29 09:12:05來源:新華社編輯:張津銘

  11月的海南三亞,一群年輕人在三亞河面上手握長桿、腳踩竹竿,奮力劃向上游的終點,他們就是獨竹漂項目的運動員。28日,在這裡進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結束了全部六個小項的爭奪。廣西隊包攬六個項目的一等獎,並獲得七個二等獎和兩個三等獎,用實力再一次擦亮了獨竹漂“夢之隊”的底色。

  這支獨竹漂“夢之隊”的選手們全部來自位於廣西省河池市的河池學院。早在2007年,河池學院體育學院就確立了“以體育教育教學為中心,以民族傳統體育開發與利用為突破口”的辦學定位。2009年,現任河池學院體育學院院長的藍建卓在參加全國獨竹漂教練員培訓班之後組建了學校的獨竹漂隊伍。2011年,在第九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獨竹漂首次被列入競賽項目。獨竹漂這項運動有著獨特的技術特點,從挑選器材、制定訓練計劃到搭建人才梯隊,藍建卓和團隊一步步摸著石頭過河。河池學院獨竹漂隊的隊員們無論酷暑寒冬都會進行訓練,互相摳細節、練動作、談體會是他們的訓練常態。就這樣,他們在一次次的努力與嘗試中,不斷總結經驗,改進訓練方法,朝著更高領獎臺逐夢前行。

  2015年,在第十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上,河池學院學生陸春桃代表廣西獲得女子獨竹漂100米直道競速一等獎,也是廣西隊在這個項目的首個一等獎。今年,已畢業留校任教的陸春桃和師弟師妹們跟隨院長、同時也是廣西隊獨竹漂項目教練的藍建卓一同來到三亞參賽,並最終取得傲人成績。藍建卓在接受採訪時表示,未來他們在征戰各類比賽之餘,還將繼續探索保護、傳承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項目的新路徑。

  11月28日,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全部小項的比賽結束後,廣西隊獨竹漂選手陸春桃為教練藍建卓(右)戴上獎牌。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11月28日,廣西隊選手陸春桃(左)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女子組200米直道賽的比賽中。最終陸春桃獲得一等獎。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11月27日,廣西隊選手黃適驥(下)、王光向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男子100米直道賽決賽中。最終黃適驥獲得一等獎、王光向獲得二等獎。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11月28日,廣西隊獨竹漂教練藍建卓(前)在海南三亞舉行的第十二屆全國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比賽中為選手加油。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體育學院院長藍建卓(前左一)在廣西桂林舉辦的“潮動三月三·民族體育炫”系列賽獨竹漂比賽後與隊員們交流(2024年4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位於廣西河池市的河池學院,該校體育學院院長藍建卓(右二)糾正獨竹漂隊隊員的技術動作(2024年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位於廣西河池市的河池學院,該校體育學院院長藍建卓(右)觀看獨竹漂隊隊員的訓練。(2024年6月1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的隊員們在龍江河上訓練(無人機照片,2024年4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隊員在廣西河池進行訓練(2024年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的隊員們在龍江河上訓練(無人機照片,2024年4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廣西省河池市,河池學院獨竹漂隊隊員陸季海 (前)進行訓練(2024年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的隊員們在學校的訓練基地內訓練(無人機照片,2024年1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隊員陸春桃在廣西桂林市舉行的“民族體育炫”系列比賽中參加獨竹漂項目的比賽(2019年4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河池學院獨竹漂隊隊員王光向在廣西第十五屆少數民族傳統體育運動會獨竹漂項目的比賽中(2022年11月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廣西河池,河池學院的學生王光向(前)在校園內練習獨竹漂時落水(2024年1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在廣西河池,河池學院的學生在校園內練習獨竹漂(2024年1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在廣西河池,河池學院獨竹漂隊的隊員們進行體能訓練(2024年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廣西河池,河池學院獨竹漂隊隊員韋炳粵進行體能訓練(2024年11月14日攝)。

  新華社記者 曹祎銘 攝

  在廣西河池,河池學院體育學院院長藍建卓觀看學生訓練(2024年1月9日攝)。

  新華社記者 胡星宇 攝

標簽:
最新推薦
新聞
文娛
體育
環創
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