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社哈爾濱2月14日電(記者姚友明、劉藝淳)14日,哈爾濱亞冬會即將閉幕。臨行之際,參賽的亞洲各國家和地區的運動員、各代表團工作人員以及媒體記者,均給予哈爾濱亞冬會積極評價,對這座“雙亞冬之城”表達讚嘆和感謝。
2月12日,吉祥物“濱濱”“妮妮”在比賽間隙打著燈籠,與現場觀眾慶祝元宵節。新華社記者 李嘉南 攝
“這是參賽國家和地區以及運動員數量最多的一屆(亞冬會),令人感到驕傲。”亞奧理事會副總幹事維諾德説。本屆亞冬會以“冰雪同夢,亞洲同心”為口號,來自亞洲34個國家和地區的1200余名運動員報名參賽。“這次亞冬會準備得非常好,一些場館設施已經達到冬奧會的標準。”
泰國選手阿提·尼提薩蓬祖籍廣東,是第三代華裔。在亞冬會越野滑雪比賽結束後,他從亞布力賽區趕赴哈爾濱主城區,遊覽了冰雪大世界、索菲亞教堂等景點,還品嘗了糖葫蘆、冰棍、紅腸等富有當地特色的食品。“來到哈爾濱,我覺得好像就是在主場作戰那樣,這裡和我的籍貫、我的身世,有一種很奇妙的聯繫。”他説。
在本屆亞冬會高山滑雪比賽中,吉爾吉斯斯坦選手阿林娜·沙巴諾娃右膝受傷。在被送往醫院後,經詳細檢查,阿林娜被診斷為“右膝關節前十字韌帶斷裂”。經溝通,阿林娜決定相信中國醫療團隊,並在2月10日接受了關節鏡下前交叉韌帶重建術。11日,阿林娜已經踏上回國征程。離別之際,阿林娜不斷向醫護人員揮手,並用俄語反復説著“謝謝”。在聽取醫療團隊介紹相關情況後,亞奧理事會官員們讚嘆:“中國醫療團隊的反應速度和專業水準令人欽佩!”
阿林娜·沙巴諾娃從亞布力鎮醫院出院,踏上回國旅程
12日,阿聯酋奧委會的兩位工作人員踏上了回國的旅途,在哈爾濱期間,保障車輛駕駛員王明明、胡仁傑,成為他們離開時最想感謝的人。“謝謝你們!你們是最棒最好的司機!你們總是非常樂於助人,彬彬有禮,總是面帶微笑,給予我們溫暖,你們熱情的性格讓我們印象深刻!”阿聯酋奧委會工作人員將自己的感謝之意寫在筆記本上,並懇請志願者幫忙將他們寫的英語翻譯成漢語,表達這份紙短情長的感謝。
這是哈薩克斯坦記者木合塔爾第一次來到哈爾濱,他説,哈爾濱有獨特的城市風格、建築有歐式風情,跟其他中國城市相比,辨識度很高。同樣是第一次來到“爾濱”的菲律賓短道速滑運動員彼得·約瑟夫·格羅斯克洛斯説,“爾濱”雖然很冷,但有獨特的文化。“我特別喜歡這裡的建築、冰雕,太美了!”
哈爾濱亞冬會的主火炬塔即將熄滅,下一屆亞冬會將於2029年在沙特阿拉伯的特魯吉納舉行。沙特運動員賈德·法爾胡德説,作為下屆亞冬會東道主,沙特可以從哈爾濱汲取諸多辦賽經驗。第十屆亞冬會將是這場冰雪盛會首次在中東地區舉行,這標誌著亞洲冬季運動發展將開啟一段新的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