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0余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2019-08-14 08:55:37|來源:北京青年報|編輯:李玥

  原標題:190余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190余件“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入藏國博

  本報訊(記者 趙婷婷)190余件“泰興號”沉船文物昨日(8月13日)入藏國家博物館。這些文物大多為清代中晚期的歷史遺物,以福建省閩南地區窯場所産瓷器為主,對研究19世紀海上絲綢之路上中國對外貿易情況、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問題有著重要意義。

  2000多年前,先輩們揚帆遠航,穿越驚濤駭浪,闖出連接東西方的海上絲綢之路,打開了各國友好交往的新窗口,書寫了人類歷史發展進步的新篇章。自唐代以後,海上絲綢之路逐漸興起。中國以瓷器、絲綢、茶葉等為主體的特色商貨,沿著航海沿線,不斷輸出海外,很大程度上促進了全球貿易的發展,提高和改善了古代海內外人民的生産、生活方式,文化審美等方面,與各國人民共同創造了人類海洋文明的輝煌成就。

  清代道光年間,一艘中國商船在印度尼西亞附近海域沉沒,它就是“泰興號”沉船,當時船上裝載的貨物以清中晚期民窯瓷器為主,兼有少量紫砂陶器、石器、金屬器等。20世紀90年代,“泰興號”被國外商業團隊打撈,出水文物在國際市場拍賣出售。2018年,泮廬集團從海外購回了10萬餘件該沉船出水瓷器,經由德化縣人民政府推介,決定將其中40余類、共190余件瓷器捐贈給國家博物館,其中瓷器多為19世紀初期福建省閩南地區所産,以青花瓷為主,兼有少量白釉瓷、褐釉瓷、紅綠彩瓷等。

  泮廬集團相關負責人表示,此次向國家博物館捐贈“泰興號”清代沉船瓷器,一方面是希望助力海外流失中國文物歸國返鄉;另一方面,希望通過對這些文物的收藏、回贈國家,紀念中國古代先民不畏海路艱辛,依靠智慧和堅韌,開闢出偉大海上絲綢之路的民族精神。

  國博表示,水下沉船文物是代表中國古代海洋史的優秀傳統文化物證,目前國博有明確水下考古來源的沉船文物藏品較為豐富。此次收藏的“泰興號”沉船文物為清代中晚期具有明確紀年及沉沒地點的歷史遺物,出自目前發現同時期較為罕見的大型貿易商船,對研究19世紀中國對外海洋貿易情況、外銷産品結構、海上絲綢之路航線、閩南瓷窯業技術等問題有著重要的意義和價值。

  攝影/本報記者 魏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