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種業之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2022-06-09 09:04:59|來源:北京日報|編輯:趙春曉

  原標題:市政協啟動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調研協商,三部門通報相關工作本市“種業之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

  “強化創新體系建設,推動種業高品質發展”是今年市政協協商議題之一。6月8日下午,北京市政協召開情況通報暨調研工作部署會,市農業農村局、市園林綠化局、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等3部門有關負責人通報相關工作。據介紹,本市“種業之都”建設取得階段性成果,種業研發體系完整,創新研究成果突出。

  北京市政協農業農村委即日起將組織委員開展調研,重點圍繞推進北京現代種業協同創新、培育壯大優勢種業企業、深化種業科技體制改革、優化現代種業發展環境等4方面協商議政。

  ◆北京市農業農村局

  加大北京特色畜禽水産遺傳資源支持力度

  本市正在全力打造“種業之都”,目前建設成果如何?市農業農村局相關負責人介紹,北京農作物、畜禽、水産、林果四大種業研發體系完整;種業研發機構及人才集中、企業市場競爭力較強,國際化程度較高。此外,本市種業發展環境不斷優化。《北京市種子條例》《北京種業振興實施方案》等相繼頒布、出臺,為“種業之都”建設、北京種業振興提供了堅強保障。

  “本市種業創新研究成果突出,就拿‘京科968’玉米品種來説,年推廣面積超過2000萬畝,是全國第二大玉米品種。”該負責人説,全市每年育成各類糧、菜新品種400余個,約佔全國年審定量的10%。本市還自主培育WOD系列白羽肉雞,為確保白羽肉雞種源自主可控奠定了基礎;蛋種雞、奶牛國産凍精分別佔全國市場的58%、40%,鱘魚種苗年産量約佔全國70%。

  加強種質資源保護利用是夯實種業發展基礎的重要舉措。該負責人透露,本市將繼續組織市級農作物、畜禽、水産種質資源保護單位確定,開展農業種質資源登記,鼓勵相關單位和個人登記所保存的農業種質資源。還將加大對北京特色畜禽水産遺傳資源支持力度,推動自主知識産權品種“黑六”種豬回歸北京、落地延慶。

  ◆北京市園林綠化局

  系統開展4.1萬餘株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工作

  “本市已率先完成了市域範圍內的植物種質資源調查,摸清了植物資源情況。”市園林綠化局相關負責人介紹,目前正在根據調查成果對全市林草種質資源進行梳理摸底,研究編制《北京市林草種質資源分級分類保護體系規劃》和《北京市林草種質資源庫建設三年行動計劃》,構建林草種質資源普查、收集、整理、鑒定、登記、保存、交流和利用標準化制度體系。

  本市有4.1萬餘株古樹名木,45種、8萬畝45萬株古老果樹資源。該負責人表示,下一步將系統開展古樹名木復壯保護工作,並進行全市老北京水果資源調查,圍繞海淀玉巴達杏、門頭溝京白梨、大興葡萄、平谷蜜梨、延慶香檳果等老北京特色果品,推進15個老北京水果綜合示範基地建設,推動實現“一品一標”標準化管理、有機綠色化生産、品牌化行銷。

  ◆北京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

  推動北京種業科技創新成果向全國輻射

  種子是現代農業的晶片,創新是種業發展的基石。市科委中關村管委會相關負責人説,本市發揮北京現代種業創新資源聚集優勢,圍繞雜交小麥、玉米、蔬菜和蛋雞、奶牛等優勢種業,支持以企業為創新主體、産學研用深度融合的創新聯合體圍繞先進技術開展科技攻關,創制了世界首個水稻全基因組晶片,繪製了世界首張西瓜全基因組序列圖譜,建成了全球數量最大的玉米品種標準DNA指紋庫,建成了全國最大、遺傳水準最高的奶牛良種繁育體系……一系列創新成果強化了種業翻身仗科技支撐。

  推動數字技術賦能也是種業科技創新工作的一大亮點。該負責人表示,本市構建的全國首個自主知識産權“互聯網+”商業化育種大數據平臺——“金種子育種平臺”,已經成為國內成功案例多、應用成效好的育種軟體之一,推動了我國由傳統育種向商業育種、經驗育種向精確育種的轉變。

  談及下一步工作,該負責人透露,將搭建生物育種技術創新平臺,支持開展種源“卡脖子”技術攻關,並推動北京種業科技創新成果向全國輻射。

  (北京日報記者 武紅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