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生態”為基體現本底特色

2018-12-12 10:03:09  來源:中國環境報  責編:陳晨

  目前,全國各地正陸續佈局,或發展種植、養殖及加工等特色産業,或打造美麗鄉村的生態旅遊,來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有哪些要素?何處是突破口?未來的美麗鄉村是什麼樣子?12月1日~2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主辦,主題為“未來鄉村與文化傳承”的第八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來自國內外高校的專家、知名景觀規劃師以及行業代表近2000人共同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心中未來鄉村的美麗畫面: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友好為先、特色産業發達、盡顯田園風情、鄉土文化繁榮。

  把鄉村風景道作為突破口

  “要想富,先修路”,鄉村振興也不例外。然而,鄉村修的路,不能像城市道路那樣,規定道路寬幾米、用瀝青還是水泥,路邊綠化帶種什麼樹等,而是要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風景道。

  此次會議上,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風景園林委員會會長、東方園林首席設計師李建偉提出將“打造鄉村風景道”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他表示,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和人,要實現産業發展和農民工返鄉,就要先把基礎設施做好,而鄉村風景道就是把基礎設施建起來的系統工程。

  “鄉村風景道並不是一條簡單的鄉村道路,從內涵功能上,它要滿足交通運輸、旅遊觀光和生活需要;外延功能包括沿道路周邊佈局的垃圾處理、水處理、農業灌溉和村落改造等。”李建偉説。

  李建偉表示,日本北海道和意大利托斯卡納都是傳統農業區,當地利用風景道的辦法是“長藤串珠”把散佈鄉間的諸多景點連接起來,從而成為享譽世界的鄉村風情旅遊點。“中國大約有3000個縣區,今後5年內,每個縣投入3億~5億元來打造鄉村風景道,到時中國的鄉村面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建偉説。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成玉寧則認為,以道路為先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從兩個邏輯:接受自然的制約,切勿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滿足當地産業發展和生活需要,交通便捷且讓人舒適宜居。

  鄉村旅遊要呈現真實田園之美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藍圖中,以鄉村風景道為突破口、完善基礎設施只是第一步,以山、水、林、草等自然景觀以及附著其上的人文情懷來發展鄉村旅遊,繁榮農村經濟才是意義所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發展鄉村旅遊,不是簡單地在農村的土地上建雕塑、挖水池、種名花,甚至把摩天輪、碰碰車等城裏人見慣的旅遊設施搬到農村去,而是要體現濃濃的鄉土氣息。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學院院長詹姆斯·希契莫夫提出“鄉村旅遊的景觀設計一定要有真實感”。他表示,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中産階級會選擇生活在鄉村,因為那裏更真實更貼近自然,反觀中國的鄉村旅遊,“到處是景觀但又無景觀可言,比如剷除特有的當地植被,種上高價引進的名貴花卉,看起來很漂亮,也可以賺到門票錢。可這樣的景觀,我個人肯定不會去第二次。”

  新加坡Tierra景觀事務所設計總監梁達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讓城市人到鄉村去旅遊,就是要讓他們體驗慢節奏的生活,充分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景觀設計要完美體現鄉村的本底特色。

  農村産業發展要注重生態優先

  據統計,目前全國行政村和自然村大約有180萬個,其中經過文化和旅遊部門認定有條件發展鄉村旅遊的只有兩萬個左右。如何避免所有村子都去發展鄉村旅遊,造成同質化競爭?

  與會專家表示,對大多數鄉村而言,還是要立足自身資源抓好産業發展,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讓農村經濟活起來。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寶軍表示,我國居民飲食結構已由糧食為主轉向果蔬和肉蛋奶為主,農村産業發展也應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對農民來説,種糧食每畝地只收入千把元,但種植果蔬則賺幾萬元。今後幾年內,我國有機農産品(包括種植和養殖)産值每年都有幾千億元,因此,發展種植和養殖以及相關的加工産業,是很多農村都可以實施的項目。”他説。

  然而,有利就有弊。農村發展産業也要注意生態環保。比如,養殖業會産生數量龐大的廢棄物,畜禽糞便不僅會散發強烈的臭味,而且暗含的病菌病毒更會危害人體健康。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國學表示,末端處理也要注重生態環保,如按一定比例將糞便與粉碎的秸稈混合堆肥,既可以解決廢棄物問題,還可以實現資源再生。

  鄉村振興要有鄉土文化為“魂”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美好願景。而這樣的願景,必須以鄉土文化為載體,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

  葡萄牙裏斯本大學農學院院長路易斯表示,建設鄉村景觀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文化特色,不要把其他地方的景觀“簡單地複製過來”。

  詹姆斯·希契莫夫建議,鄉村景觀設計人員切忌把自己認為好的方案強加給當地,必須充分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以此為靈魂來完善設計方案。

  四川省北川縣巴拿恰羌族民俗旅遊區以展現羌族傳統文化為特色,解決了當地1200多人的就業,實現了産業發展與文化傳承相融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榮啟表示,這一切都在於抓住了鄉土文化這個魂,“只有圍繞鄉土文化這個魂,才能吸引遊客紛至遝來,也讓農民工返鄉。”

  — 相關連結 —

  河南葉縣

  “長藤串珠”打造鄉村風景道

  河南省平頂山市葉縣,面積1387平方公里,人口88萬,境內有6條河穿過,周圍有水庫、山地,中間是大片田園,散佈著500多個行政村。在這種情況下,如何進行鄉村建設?

  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風景園林委員會會長李建偉和他的團隊跑遍了葉縣的山山水水,最後得出了一個簡單的結論,即用鄉村風景道把各村鎮和景點串聯。因為這裡不僅有獨特的山水風光,還有深厚的文化底蘊,保存著國內最古老的縣衙,還是全球2300萬葉氏後裔的祖地。由於景點非常分散,“形散需要神凝”,他説:“我們需要做的就是長藤串珠,把這些景點用鄉村風景道連起來。”

  項目確定的設計理念是修建一條30公里的中軸線,兩側通過兩個環把許多村落環繞在一起;中間是田園風景旅遊路線,有田園風情,也有鄉間古道,還設置了有機農業觀賞、農業加工等互動項目;週邊是山水森林旅遊環線,有森林氧吧、民宿、陶藝工作坊、養生休閒中心、森林劇場等。

  李建偉説,這個項目還正在實施,有些道路是現成的,只需稍加修整就能成為很好的觀光線路,把許多景點連起來。下一步,再擴展鄉村風景道的外延功能,如垃圾處理、防洪灌溉、村落改造等。用鄉村風景道帶動基礎設施完善,“築巢引鳳”,就能吸引來更多的好項目推動當地的鄉村振興(作者 目前,全國各地正陸續佈局,或發展種植、養殖及加工等特色産業,或打造美麗鄉村的生態旅遊,來實現鄉村振興。鄉村振興有哪些要素?何處是突破口?未來的美麗鄉村是什麼樣子?12月1日~2日,由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主辦,主題為“未來鄉村與文化傳承”的第八屆國際園林景觀規劃設計大會在福建省廈門市舉行,來自國內外高校的專家、知名景觀規劃師以及行業代表近2000人共同為鄉村振興建言獻策,從不同角度描繪了心中未來鄉村的美麗畫面:基礎設施完善、生態友好為先、特色産業發達、盡顯田園風情、鄉土文化繁榮。

  把鄉村風景道作為突破口

  “要想富,先修路”,鄉村振興也不例外。然而,鄉村修的路,不能像城市道路那樣,規定道路寬幾米、用瀝青還是水泥,路邊綠化帶種什麼樹等,而是要打造具有當地特色的鄉村風景道。

  此次會議上,中國建築文化研究會風景園林委員會會長、東方園林首席設計師李建偉提出將“打造鄉村風景道”作為實現鄉村振興的突破口。他表示,鄉村振興離不開産業和人,要實現産業發展和農民工返鄉,就要先把基礎設施做好,而鄉村風景道就是把基礎設施建起來的系統工程。

  “鄉村風景道並不是一條簡單的鄉村道路,從內涵功能上,它要滿足交通運輸、旅遊觀光和生活需要;外延功能包括沿道路周邊佈局的垃圾處理、水處理、農業灌溉和村落改造等。”李建偉説。

  李建偉表示,日本北海道和意大利托斯卡納都是傳統農業區,當地利用風景道的辦法是“長藤串珠”把散佈鄉間的諸多景點連接起來,從而成為享譽世界的鄉村風情旅遊點。“中國大約有3000個縣區,今後5年內,每個縣投入3億~5億元來打造鄉村風景道,到時中國的鄉村面貌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李建偉説。

  東南大學建築學院景觀系主任成玉寧則認為,以道路為先的鄉村基礎設施建設要遵從兩個邏輯:接受自然的制約,切勿大拆大建,要因地制宜,順勢而為;滿足當地産業發展和生活需要,交通便捷且讓人舒適宜居。

  鄉村旅遊要呈現真實田園之美

  在鄉村振興的戰略藍圖中,以鄉村風景道為突破口、完善基礎設施只是第一步,以山、水、林、草等自然景觀以及附著其上的人文情懷來發展鄉村旅遊,繁榮農村經濟才是意義所在。

  不過,值得注意的是,發展鄉村旅遊,不是簡單地在農村的土地上建雕塑、挖水池、種名花,甚至把摩天輪、碰碰車等城裏人見慣的旅遊設施搬到農村去,而是要體現濃濃的鄉土氣息。

  英國謝菲爾德大學景觀學院院長詹姆斯·希契莫夫提出“鄉村旅遊的景觀設計一定要有真實感”。他表示,在英國和其他歐洲國家,中産階級會選擇生活在鄉村,因為那裏更真實更貼近自然,反觀中國的鄉村旅遊,“到處是景觀但又無景觀可言,比如剷除特有的當地植被,種上高價引進的名貴花卉,看起來很漂亮,也可以賺到門票錢。可這樣的景觀,我個人肯定不會去第二次。”

  新加坡Tierra景觀事務所設計總監梁達民也表達了同樣的觀點。他認為讓城市人到鄉村去旅遊,就是要讓他們體驗慢節奏的生活,充分融入到大自然之中,景觀設計要完美體現鄉村的本底特色。

  農村産業發展要注重生態優先

  據統計,目前全國行政村和自然村大約有180萬個,其中經過文化和旅遊部門認定有條件發展鄉村旅遊的只有兩萬個左右。如何避免所有村子都去發展鄉村旅遊,造成同質化競爭?

  與會專家表示,對大多數鄉村而言,還是要立足自身資源抓好産業發展,吸引農民工返鄉就業,讓農村經濟活起來。

  中國城市規劃設計研究院院長楊寶軍表示,我國居民飲食結構已由糧食為主轉向果蔬和肉蛋奶為主,農村産業發展也應隨之發生顯著變化。“對農民來説,種糧食每畝地只收入千把元,但種植果蔬則賺幾萬元。今後幾年內,我國有機農産品(包括種植和養殖)産值每年都有幾千億元,因此,發展種植和養殖以及相關的加工産業,是很多農村都可以實施的項目。”他説。

  然而,有利就有弊。農村發展産業也要注意生態環保。比如,養殖業會産生數量龐大的廢棄物,畜禽糞便不僅會散發強烈的臭味,而且暗含的病菌病毒更會危害人體健康。對此,中國農業大學資源與環境學院環境科學與工程系主任李國學表示,末端處理也要注重生態環保,如按一定比例將糞便與粉碎的秸稈混合堆肥,既可以解決廢棄物問題,還可以實現資源再生。

  鄉村振興要有鄉土文化為“魂”

  “留得住青山綠水,記得住鄉愁”,這是新農村建設的美好願景。而這樣的願景,必須以鄉土文化為載體,才能有恒久的生命力。

  葡萄牙裏斯本大學農學院院長路易斯表示,建設鄉村景觀一定要尊重當地的文化特色,不要把其他地方的景觀“簡單地複製過來”。

  詹姆斯·希契莫夫建議,鄉村景觀設計人員切忌把自己認為好的方案強加給當地,必須充分理解當地的文化內涵,以此為靈魂來完善設計方案。

  四川省北川縣巴拿恰羌族民俗旅遊區以展現羌族傳統文化為特色,解決了當地1200多人的就業,實現了産業發展與文化傳承相融合。中國藝術研究院研究員李榮啟表示,這一切都在於抓住了鄉土文化這個魂,“只有圍繞鄉土文化這個魂,才能吸引遊客紛至遝來,也讓農民工返鄉。”(作者 季江雲)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