藍天保衛戰重在“常治”

2019-10-21 15:52:46  來源:人民日報  責編:陳晨

  人民日報訊:“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不僅要求我們把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做足,讓成效更實、更長,更呼喚著發展的全方位“升級”

  不久前,生態環境部通報了一起典型案例:某地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平時不作為,等到要考核問責時就搞“一刀切”,造成轄區部分街鎮餐飲企業大面積停業,400余家板材企業集中停産,20多家貨運停車場停業,嚴重影響當地人民群眾生産生活。

  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是典型的形式主義、官僚主義表現。急時“一刀切”,是因為平時不作為。大氣污染治理是一項具有長期性、艱巨性、複雜性的工作。只有久久為功、常抓不懈,保持“常治”狀態,才能治出成效、治出長效,真正讓群眾滿意。平時睜一隻眼、閉一隻眼,考核時搞“臨時抱佛腳”的所謂應急手段,不僅治不好污,而且會損害群眾利益。

  今年9月起,生態環境部開展了為期三個月的專項整治行動,重點要解決的,就是對生態破壞和環境污染問題不聞不問、敷衍整改等平時不作為問題,同時堅決糾正一些地方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存在的不分青紅皂白的“一刀切”行為。督促平時不作為的地方和部門切實加強日常監管,從源頭上解決“一刀切”問題,才能切實維護人民群眾的環境權益和守法企業的正當權益。

  之所以會發生臨到考核時“一刀切”的問題,説到底是當地官員的政績觀出了偏差。良好生態環境是最公平的公共産品,是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生態文明建設,首先要樹立正確的價值取向,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群眾要的不是一時的盆景,而是看長期的成效。只有把群眾的滿意當標準,才能真心實意、扎紮實實做好大氣污染治理工作。如果只是想著“過關”,就難免會平時鬆懈,為了迎檢搞一些臨時性舉措。

  生態文明建設正處於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已進入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的攻堅期,也到了有條件有能力解決生態環境突出問題的窗口期。“關鍵期”“攻堅期”“窗口期”,不僅要求我們把污染治理工作做好、做足,讓成效更實、更長,更呼喚著發展的全方位“升級”,從根本上避免平時不作為、急時“一刀切”。當前,我國經濟已由高速增長階段轉向高品質發展階段,必須落實生態文明建設要求,切實轉變發展觀念、轉變發展方式、轉變生活方式。統籌好環境保護和經濟發展,不再重復過去先污染、後治理的老路,正當其時,也至關重要。

  “我們要建設的現代化是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既要創造更多物質財富和精神財富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美好生活需要,也要提供更多優質生態産品以滿足人民日益增長的優美生態環境需要。”這也要求我們,推進生態文明建設,要協調好與經濟社會發展階段相適應的問題,不能超越所處的發展階段;處理好環保投入與經濟發展水準的關係,既要量力而行,又要盡力而為,實現生態文明建設與經濟社會發展協同共進。

  進入10月,北方地區的取暖季又將來臨,大氣污染防治再次迎來考驗。相信,堅持全民共治、源頭防治,持續實施大氣污染防治行動,一定能打贏藍天保衛戰,進一步築牢人民群眾的獲得感幸福感安全感。(作者為中國三峽集團公司環境保護部主任 王殿常)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