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投訴降九成 八旬老廠煥新顏

2021-03-22 10:57:36  來源:中國環境網  責編:陳晨

  長江北岸,生機盎然。一座現代化的“花園式”工廠初具雛形,這是中國化工的搖籃——中國石化集團南京化學工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南化公司”)。

  作為一家老牌化工企業,南化公司80多年的發展軌跡可以簡單地概括為“輝煌-困頓-復蘇”。軌跡脈絡的背後,“八旬”老廠拔節向上的綠色力量,正在讓它煥然一新,走上“清潔、高效、低碳、循環”的綠色發展道路。

  輝煌與狼狽

  金牌化工企業變“黑牌”企業

  南化公司成立於1934年,歷史上,其不僅對地方經濟作出了重大貢獻,甚至可以説是中國化學工業史上的一塊里程碑。從這裡創造了許多的中國第一,中國的第一袋化肥、第一包催化劑、第一台高壓容器以及第一套合成氨、硫酸、硝酸等裝置都是在南化公司誕生的。

  近二十年來,隨著廠區日益老舊,生産裝置落後、大氣污染物超標排放、環保歷史欠賬太多等因素,加上其位置處在長江黃金水道的敏感地帶,距離主城區近,有著輝煌歷史的南化公司,屢屢因環境問題被推上風口浪尖。

  2007年開始,南京市生態環境局每年約談南化公司,2010年9月開始對其“限批”。2011年6月,南化公司發生一次氣體泄漏事件,被南京市兩位副市長約談。隨後的幾年裏,在生態環境部門公佈的企業評價等級上,南化公司一直挂“紅燈”,被列入環保“黑名單”。

  雖然之後公司一直在整治,但相關情況仍然沒有本質改變。企業與公眾之間的矛盾不斷加劇,南化公司的環境問題成為輿論普遍關注的焦點。

  據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統計,僅2015年,市民反映南化公司廢氣污染的擾民投訴共計901件。如何加快污染治理,協調好行業發展與環境保護兩者之間的關係,是關係行業生與死的嚴峻挑戰。

  鐵腕治理

  倒逼企業向污染“亮劍”

  廠區老舊、裝置落後、超標排放......對於一個負擔著萬名職工生計的“八旬”老廠;一個排污總量大、居民投訴不斷的化工企業,改變面臨嚴峻挑戰。

  2016年,南京市生態環境局通過機構改革,在下屬執法單位南京市環境監察總隊專門成立了一個科室:監察三科,抽調了4名業務骨幹,以專班的形式點對點服務,幫助南化公司治污。

  針對南化公司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大的問題,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統籌調度,多舉措幫助企業降低排放總量。針對前期硫磺、硝酸等裝置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排放時有超標的現象,指導企業全部安裝在線監控設施,24小時監控企業排放狀況,倒逼企業及時整改。

  在執行“雙隨機”檢查的基礎上,南京市生態環境局安排專人登錄污染源在線監控系統,實時關注南化公司廢氣排放情況,發現異常立即對接企業,確保企業緊繃達標排放的“弦”。同時,結合信訪投訴,加大對南化公司的巡查力度,減少擾民現象的發生。

  “我們結合實際情況,深度調研企業環境治理問題,全面分析環境監管難題,通過掌握污染源現狀,摸清污染源底數,有的放矢地幫助企業開展環境治理,提升環境品質,在加強環境監管的同時更好地服務企業,實現惠企與治污的雙贏。”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相關工作人員介紹。

  企業投入10億元治污

  污染物排放大幅降低

  環境治理,治標更要治本。企業生態環境保護工作,除了生態環境部門的監管,更離不開企業自身的努力。

  為此,南京市生態環境局與南化公司建立定期會商機制,“查病因、開良方”,面對面為企業出謀劃策,提升企業自身環境管理水準並有效改善環境品質。

  2015年,南化公司斥資2.3億元實施“藍天碧水”工程,10個項目全部按期完成建設,通過環保驗收。2017年,公司又完成了煤化工部廠界噪聲超標治理、苯化工部硝基氯苯等裝置區清污分流治理、綜合污水排放提標改造、廢鹼焚燒尾氣除塵系統的改造,進一步削減了污染排放量。

  2019年6月,投資6200萬元的鍋爐煙氣超潔凈項目建成投入試生産,通過採用新技術、新裝備,外排煙氣中污染物濃度達到了國家超潔凈排放標準。建成的催化氧化、蓄熱燃燒裝置,能有效處理全公司絕大部分有機廢氣,減少無組織排放VOCs達95%以上。

  硫酸生産裝置的酸霧治理一直是行業難題,南化公司利用自身技術優勢和專業特長,自主研發一套硫酸霧處理裝置,採用鈉鹼吸收法,實現了SO2和酸霧的超低排放。目前,項目運行穩定,為國內硫酸行業綠色發展提供經驗。

  作為一家年産值不到60億元的老化工企業,近5年南化公司在環保方面投入了10億元。巨大的投入,換來了各項污染物排放的大幅下降。

  南京市生態環境局統計數據顯示,2020年較2015年,南化公司二氧化硫、氮氧化物、煙塵等大氣污染物排放總量下降率分別達到63.3%、41%、89.9%。擾民投訴比2015年少了96%。

  組織公眾開放日活動

  展現治理效果 強化社會監督

  清晨時分,一隻白鷺撲扇著翅膀飛到樹上小憩。這一幕出現在南化公司廠區。

  “每年秋天,白鷺都會飛進廠區綠地棲息,從最初的三五隻到現在能達到近百隻。”南化公司安全總監楊根山告訴記者。

  白鷺對棲息地環境特別挑剔,被譽為“環保鳥”。白鷺在廠區綠地棲息,從一個側面反映出南化近年來在生態環保方面所做的努力。

  對生態環境的重視和持續投入,使南化公司企業環境信用評價等級不斷提升,2015年摘掉“黑色企業”的帽子,2016年晉陞為“藍色企業”後,連續5年一直保持。

  “鄰避效應”的産生往往並不是因為技術問題,而是因為信任問題,開放是最好的“化解劑”。

  為了有效減少市民投訴,2014年起,南化公司開始舉辦公眾開放日活動,接待媒體記者、居民代表、大中小學生等。同時,聘請14名社區環保監督員,履行監督企業的職責。2020年,在疫情防控工作的要求下,南化公司共組織了29次公眾開放日活動,接待社會公眾1123人次。

  “我們的治理成果就要敞開大門,讓周邊百姓來看一看。”楊根山説。

  “現在走進南化公司廠區,基本沒有異味。”監督員潘基蘭説道。潘基蘭從小生活在大廠街道吳家洼社區,通過公眾開放日,她切身感受到企業這些年在環境治理上的改變。“無論是整體的環境、還是排污,通過走進廠區,看到公司煥然一新。”潘基蘭説。

  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任重道遠。南化公司在制定下發的《打好污染防治攻堅戰實施方案》中明確,要創建“清潔、高效、低碳、循環”的綠色企業,力爭成為生態文明的實踐者、美麗中國的建設者。

  除此之外,投資1000萬元的重型鉚焊廠房噴塗廢氣治理項目,投資5400萬元的循環水、除鹽水治理項目,投資2355萬元的雨污分流改造項目......已在南化公司緊鑼密鼓建設著。

  “我們要深入踐行綠色企業行動計劃,不斷從源頭上解決環境污染問題,確保環境風險受控。”楊根山説。(王莎 張健)

分享到:
  • 聯盟單位中國生態文明網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保護聯盟
  • 聯盟單位國際野生物貿易研究組織
  • 聯盟單位世界自然基金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