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早的中國”走近公眾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6月奠基
(原標題:“最早的中國”走近公眾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6月奠基)
正在發掘的水井
出土的黑陶
4000余件各種精美陶器
出土的陶器
二里頭遺址2016年發掘區全景圖二里頭考古工作隊供圖
核心提示丨持續58年的洛陽偃師二里頭遺址發掘,因為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而聲名遠播,然而公眾卻難得一見。十多年來,李克強總理一直關注著二里頭這一夏文化都城遺址的發掘、研究與保護,多次要求儘快建設國家級的博物館和遺址公園。如今,總理的囑託正在逐步變為現實。昨日,大河報記者趕赴二里頭遺址發掘現場採訪獲悉,備受關注的二里頭夏都博物館計劃于6月10日奠基。不遠的將來,人們可以來到二里頭,尋找“最早的中國”留下的民族印記,探索中國的由來。
58年持續發掘,找尋“最早的中國”
昨日上午,洛陽市偃師市翟鎮鎮二里頭村,微風吹拂著洛河南岸顆粒飽滿的大片麥田,在這片看似尋常的田野之下,藏著一座距今約3800年的體量巨大的“二里頭文化”遺存。
在二里頭遺址的一處發掘現場,50歲的郭淑嫩耐心地用小刷子清掃土層,她是附近圪當頭村的村民,從小姑娘開始便在遺址發掘現場工作,如今已是一名成熟的考古技工。的確,二里頭遺址從1959年秋至今,考古發掘已經持續58年,可以説伴隨了幾代村民的成長。
對著一處發掘中的夯土基址,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二里頭考古工作隊副隊長趙海濤説,這裡是目前發現的保存最好的二里頭文化早期大型夯土基址,四進院落,面積超過2500平方米,對其詳細發掘、研究,有望搞清二里頭文化早期宮室建築、宮殿區佈局的更多細節。
“現在我們對二里頭文化所知的只是冰山一角,未知的遠遠大於已知。”在這裡工作15年的趙海濤指著一幅遺址示意圖説,二里頭遺址現存面積300多萬平方米,而現今只發掘了4萬多平方米,才1%多一點,大量的探索可能要留給後人。
近十多年來對二里頭遺址的發掘成果,中國社會科學院考古研究所夏商周研究室主任、二里頭考古工作隊隊長許宏進行了歸納。其中,“東亞地區最早”“中國最早”的詞彙屢屢被提及,足見其分量和地位。例如,初步究明東亞地區最早的核心都邑的聚落大勢;發現中國最早的城市主幹道網,已發現的四條大路位於宮殿區四圍,呈井字形;發現中國最早的車轍;發現中國最早的“紫禁城”——宮城,面積雖僅為明清紫禁城的七分之一,時代則可上溯至距今3700年左右;發現中國最早的中軸線佈局的大型“四合院”宮室建築群;發現中國最早的多進院落宮室建築群;首次在宮殿區發現成組貴族墓及隨葬的綠松石龍形器;發現與祭祀有關的巨型坑,可能是中國最早的國家級祭祀場;發現中國最早的大型圍垣官營作坊區;發現中國最早的綠松石器作坊……
近幾年,許宏的著作《最早的中國》《何以中國》也受到了李克強總理的關注。這兩本書寫的便是國家重大科技攻關項目夏商周斷代工程的重頭戲——河南偃師二里頭遺址的考古發掘成果。它探索的是中國的由來。
許宏表示,二里頭遺址是一處精心規劃、龐大有序、佈局嚴整的大型都邑。許多制度層面的建樹史無前例,代表中國古代政治文明發達程度的宮廷禮制已經形成。二里頭文化所代表的早期王朝,在內部高度發達的同時,又向四圍發射出強力的文化衝擊波,其影響所至,甚至突破了《禹貢》所載“九州”的範圍。在這一過程中,華夏國家完成了由多元向一體的轉型,“中國”世界的雛形得以形成。
在學界,二里頭遺址和二里頭文化,被視為華夏王朝文明的開端,享有“最早的中國”之稱。
李克強建議二里頭建國家級博物館
“二里頭”三個字,在國人心中有沉甸甸的分量,不管是到國家博物館、河南博物院,或是洛陽市、偃師市博物館,在早期國家文明史的展品陳列中,二里頭遺址的有關描述和出土物,始終會被放置在最耀眼處。
在考古工作隊駐地前的廣場上,一座石碑上鐫刻的“華夏第一王都”字樣格外顯眼。趙海濤打開駐地二樓的兩間陳列室,滿滿六層鐵架,4000余件各種灰色、黑色精美陶器,琳琅滿目,讓人不得不驚嘆于3700多年前先人的制陶技藝。站在兩件黑陶文物前,趙海濤回憶説,2001年4月19日下午,時任省長的李克強來到偃師,認真考察二里頭遺址、偃師商城遺址發掘現場,當時就來到這裡細緻參觀了出土文物,其中對黑陶很感興趣。2014年他還讓有關方面向考古隊詢問過二里頭遺址包括黑陶在內的文物最新出土和研究情況。
對於李克強那次對二里頭的考察,時任偃師縣文物管理委員會辦公室副主任的周劍曙回憶説,就在省長準備上車返程時,他又折身繞到送行人群後面,來到周劍曙他們幾個文物工作者面前,和他們一一握手。他清楚地記得省長交代給他們的話,“要高度重視二里頭遺址的保護工作,抓緊時間做個方案,資金問題我們來考慮”。
李克強同時還表示:“二里頭遺址是河南的名牌,是中國的名牌,要充分利用這個名牌,來提高河南乃至中國的知名度。”
實際上,李克強一直關注著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二里頭遺址保護工作。2014年,李克強總理訪問希臘後兩次在國務院會議上強調二里頭遺址保護和展示的重要性。他説,希臘文化是世界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主人自豪地讓我參觀他們的雕塑和陶瓷藝術,我當時就想到我們的夏商周斷代工程、甲骨文、二里頭遺址,這也是人類文明的重要源頭和豐碩成果。
對二里頭,李克強要求國務院有關部門重視二里頭這一夏文化都城遺址的發掘、研究與保護,儘快建設國家級的博物館和遺址公園。
身為考古工作者,趙海濤還清晰記得在2016年兩會總理記者會上,李克強總理強調:“我們保護文物實際上也是在推動文化事業的發展,來滋潤道德的力量,傳承我們的傳統優秀文化,來推動經濟和社會協調發展。”
二里頭夏都博物館6月奠基
近十多年來,李克強一直關注著二里頭遺址的發掘和保護工作。二里頭遺址博物館項目已被列入國家“十三五”相關規劃,目前正在有條不紊地推進。
昨日,大河報記者從洛陽市文物局獲悉,2017年的中國文化遺産日是6月10日,洛陽市成為今年中國文化遺産日的主場城市。屆時,作為文化遺産日重要活動之一,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將舉行奠基儀式。這標誌著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從設想開始變為現實。
“可行性研究報告已獲得批復,建設設計方案已經敲定,目前正在進行初步設計評審。”洛陽市文物局參與籌建工作的曹岳森説,二里頭夏都博物館建設將充分利用當前博物館最新展示技術,在展示文物的基礎上運用現代的聲光電技術,展覽力求集科學性、藝術性、趣味性于一體,方便觀眾參觀。
洛陽市文物局局長余傑介紹,二里頭夏都博物館總佔地約200畝,規劃總建築面積約3萬平方米,包括公共區域、業務區域、行政區域及早期中國研究中心等,展品主要來自二里頭遺址近60年來考古發掘出土的遺物、二里頭文化區內重要遺址出土遺物,以及在夏商周斷代、中華文明探源兩大學術研究工程開展過程中留下的文字、圖像資料等,總量預計近4萬件。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也將與博物館同步建設。根據方案,二里頭考古遺址公園佔地613畝,將對城墻、一號和二號宮殿建築基址、“井”字形道路、鑄銅作坊遺址、綠松石作坊遺址、祭祀遺址等遺址本體進行保護展示。同時,還將進行古環境模擬展示,建造部分濕地、稀樹草原風貌景觀及手工業作坊功能區等。
據介紹,該項目建成後,將成為早期中國國家形成和發展研究展示中心、夏商周斷代工程和中華文明探源工程研究歷程與成果展示基地、全國大遺址保護和考古遺址公園展示示範工程。
趙海濤説,由於二里頭文化的歷史地位和吸引力,每個月都會接待十余撥國內外慕名而來的參觀者,博物館建成後,公眾將零距離接觸更多二里頭出土的文物,並親身感受各項重大發現的遺址本體,看見“最早的中國”。(記者 張叢博 文 許俊文 攝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