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市東西城32處文物今年將實施騰退

2017-06-07 09:34:43|來源:北青網|編輯:李勝蘭
       原標題:東西城32處文物今年將實施騰退

  北京青年報記者昨日上午從全市文物保護情況介紹會上獲悉,今年東西城將對被佔用的不可移動文物加大騰退力度,並列出文物騰退計劃清單。其中東城區將推動17項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工作,西城區重點推進15項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項目。

  東城打造南鑼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

  東城區文委主任王偉東介紹,“十三五”期間,東城區提出重點打造南鑼鼓巷、雍和宮—國子監、張自忠路南、東四三至八條、東四南、鮮魚口等6片“歷史文化精華區”,實現47處重點文物的騰退、修繕與合理利用。今年東城區將啟動故宮周邊環境整治,完成東堂子4號、6號和清華寺二期騰退;推進法國兵營、清末太醫院、安樂禪林、豐城會館等17處不可移動文物的騰退保護;啟動袁崇煥祠墓、原中法大學等9處文物的修繕,並啟動曹雪芹故居紀念館的建設。

  目前,東城區共有廣渠門內大街207號(曹雪芹故居)、崇恩觀、白衣送子禪林、財神廟、武聖禪林、湖北會館、安徽太平縣會館、廣東平鎮會館、基督教美以美會牧師住宅等9處遷建未實施項目,這些不可移動文物力爭在“十三五”期間全部完成遷建。

  另外,計劃將“北極閣三條71號”、“金魚池中街3號樓”申請列入不可移動文物,將現已是“東城區尚未核定公佈為文保單位的不可移動文物”,如清華寺、清末太醫院舊址、長春別墅、顏料會館等4處提升為“東城區區級文保單位”。

  西城編制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

  同樣作為文物大區,西城區文委主任孫勁松介紹,針對不可移動文物淪為大雜院的現狀,西城區編制完成了《西城區“十三五”期間不可移動文物保護行動計劃》,對存在安全隱患、歷史文化價值突出、社會關注度高的47項直管公房類不可移動文物進行騰退保護,總面積相當於半個故宮。同時推動一批社會單位佔用的不可移動文物騰退保護,如輔仁大學、慶王府等。

  具體到今年,西城區重點推進安徽會館、瀏陽會館(譚嗣同故居)等15項直管公房類文物騰退項目。而騰退的目的是更好地利用文物,例如沈家本故居修繕後將建設中國法治名人博物館,預計9月30日前對外開放。

  此外,西城還將參照棚改等公益性徵收項目的補償辦法,研究制定《西城區2017年國有不可移動文物騰退補償方案》,規範了文物騰退補償標準。針對社會單位佔用文物問題,進行專題調研,形成《合理使用工作建議》,並將適時協調推動騰退工作。

  中軸線申遺方案今年完成初稿

  北京在2011年提出中軸線申遺。昨天,市文物局表示,中軸線申遺目前仍處於準備階段,將繼續推動中軸線申遺進程,申遺所需的文本、保護規劃和緩衝區範圍劃定等方案將在今年完成初稿。

  對此,市文物局相關負責人解釋稱,主要是因為近年來隨著城市規劃不斷調整,疏解非首都功能、建設城市副中心等項目相繼啟動,所以中軸線申遺的文本也在不斷調整。

  箭扣長城北京結今年修繕

  市文物局文保處副處長李糧企介紹,2015年—2016年,全市用於文物修繕的資金約20億元,啟動文物修繕項目259項。市文物局今年還啟動了正陽門城樓和前門箭樓的前期勘察工作。

  北京段的長城也是修繕重點。李糧企稱,利用市級文物保護專項資金,本市陸續啟動居庸關長城、慕田峪長城、八達嶺長城、箭扣長城的修繕保護。其中箭扣長城146號到150號敵臺的修繕今年竣工,今年啟動箭扣長城北京結151號到154號敵臺的修繕,目前正在開展前期勘察及方案送審。

  李糧企表示,今年對箭扣長城北京結的修繕,前期經過多輪專家論證,充分吸收歷次長城修繕的經驗和修繕後的整體觀感,引入先進的保護理念,以搶險加固為主,不求全面修復。

  騰退簡易樓亮出天罈罈墻

  關於天壇周邊簡易樓的騰退,天壇街道工委書記趙秋潔表示,2015年以來先後啟動了三片騰退項目,目前離天罈罈墻較近的13棟簡易樓已經拆除,亮出了部門壇墻,為天壇的整體保護做了基礎性的工作。下一步,政府將對壇墻進行修繕,並進行週邊的整體綠化。為恢復壇墻原貌,天壇經過多次修繕,目前內外壇墻已修繕恢復了6000多米。文/本報記者 李天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