龍門石窟
龍門石窟位於洛陽市城南6公里的伊闕峽谷,這裡香山和龍門山兩山對峙,伊河水從中穿流而過,古稱“伊闕”。隋煬帝遷都洛陽後,把皇宮的正門正對伊闕,從此,伊闕便被人們習慣的稱為龍門。龍門自古為險要關隘,交通要衝,向為兵家必爭之地。因山青水秀,環境清幽,氣候宜人,被譽為洛陽八大景之冠,唐代大詩人白居易曾説:“洛都四郊,山水之勝,龍門首焉”,此處素為文人墨客鍾情的遊覽勝地。又因龍門山石質優良,宜於雕刻,故而古人擇此而建石窟。這裡青山綠水、萬象生輝,伊河兩岸東西山崖壁上的窟龕星羅棋佈、密如蜂房。龍門石窟景區有豐富的歷史文化旅遊資源,包括東、西山石窟、白園、香山寺等國際國內知名景區(點),東、西兩山現存窟龕2345個、佛塔70余座,造像10萬餘尊,碑刻題記2860多塊,是我國三大佛教石窟藝術寶庫之一。
1961年,龍門石窟被國務院公佈為全國第一批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82年,龍門石窟被公佈為全國第一批國家級風景名勝區。2000年11月,聯合國教科文組織將龍門石窟列入《世界遺産名錄》。2006年1月,龍門石窟被中央文明辦、建設部、國家旅遊局聯合授予全國文明風景旅遊區。2007年5月,龍門石窟被國家旅遊局評定為全國首批5A級景區、國家級風景名勝區綜合整治工作優秀單位。(來源:洛陽旅遊政務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