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紹營:打造生態工業城 環境設施要先行
2017-06-19 12:03:09|來源:國際在線|編輯:萬慶麗
國際在線河南報道(高椏):6月14日上午,“2017CRI中外記者看河南”走進鄭州經開區採訪活動結束後,該區黨工委書記、管委會主任崔紹營接受國際在線記者王高飛專訪,就該區經濟建設、社會發展、生態環境等方面的問題,回答了提問。以下為文字實錄(略有刪節)。
崔紹營接受國際在線記者專訪(高椏 攝)
國際在線:鄭州經開區至今成立24週年了,作為國家第一批、河南首個經開區,它成立之初的目標是什麼?目前來看,這些目標實現了嗎?
崔紹營:鄭州經開區從1993年成立,它的發展經過了若干個階段。從起步、打基礎、上臺階、成規模,是一個循序漸進的發展過程。一個區域的發展,不可能一蹴而就,政府制定計劃時,原則上是五年一個階段。經開區“十二五”制定的各種目標、各項計劃、各種任務,在“十二五”這五年,已經完成或圓滿完成,或者超額完成。國民生産總值、固定資産投資、財政收入等各項主要經濟指標,都是呈翻倍、四倍乃至五倍的增長速度,已經大大超過了“十二五”設定的目標。當然,這個目標不是一勞永逸的,在發展的歷程中只有起點沒有終點。“十三五”經開區又制定了一系列戰略規劃和發展目標,就是要向更大規模、更高層次上發展,因為我們和自己比、和周邊城區相比,我們已經是遙遙領先了,可以説是名副其實的排頭兵,但和先進地區相比,特別是發達地區相比,和世界先進的國家地區相比,我們差距還是很大的,需要幹的事還很多,那麼我們要追求更高的目標。“十三五”已經過去兩年了,到2020年,經濟指標要實現萬、千、百億——主營業務達到一萬億,國民生産總值超過一千億,財政一般公共預算超過一百億。指標的背後需要一系列項目、一系列載體來支撐、來實現。任務很艱巨,需要實施的計劃很龐大。
國際在線:工業園區,在所有園區中通常是污染最嚴重的,與建設生態宜居區是矛盾的,鄭州經開區是如何解決這個矛盾,實現生態宜居建設的?
崔紹營:經開區是國家為了推動區域發展,實施的一項特殊的政策和特殊的載體,來助推當地的經濟發展。作為經濟技術開發區,經濟發展佔首要位置,經濟的支撐要有經濟的載體。我們提出了工業興區,做大、做強、做優工業企業,特別是實體經濟、製造業,如汽車、裝備製造。實體經濟提的很響,圍繞這個做文章。為了實現這個目標,首先招大引強,積極創造環境、創優環境,增強吸引力,讓企業來投資放心、投資安心。由於經開區環境創造的好,表達了誠意,投資者才能來。比如:東風日産、上汽、海爾、鄭煤機、雙匯等一系列知名品牌企業入駐經開區,在這裡投資興業。其次,在招大引強的同時,發展中小企業。中小企業隊伍很龐大,要讓這些企業發展好、發展為大企業,我們要搞好服務,搭建有利平臺,如,土地空間的支持,項目的支持,融資平臺的支持,讓中小企業安心發展。再次,不斷增強企業的發展潛力、技能創新競爭很重要。支持企業搞創新,強化研發團隊,增加科技投入,企業的活力更強,發展後勁更足。經過幾年的發展,經開區被工信部命名為“先進製造業基地”,國家命名為“國家生態示範園區”,但是工業未來的路還很長,包括一些大型企業,還沒有達到預期的産值,産能還沒有完全釋放。我們要給他們創造環境,讓工業企業發展的更好。發展工業企業的同時,推動第三産業和相關配套服務業配套發展,這是相輔相成的。不能偏頗,不能只抓其一,不抓其二,是相互促進,相互推動,關鍵是打造好和諧發展的環境。
國際在線:惠民工程是一項社會工程,所有單位都會關注這一問題。據我們了解,近年來,鄭州經開區的惠民工程不僅做的好,還做的非常有特點。請問崔書記,鄭州經開區的惠民工程主要有哪些特點?哪些方面讓老百姓很認同?
崔紹營:説發展的特別好,我們自己不敢這樣講,是百姓支持上級黨委政策實施,廣大幹部職工用心用勁用力,實事求是推進工作,腳踏實地推進項目。隨著項目的發展,空間需要拓寬,群眾的地被徵用,房屋被拆遷,但是對工作很支持。現在經開區轄區有20萬的産業工人,如何為轄區的市民和居民提供良好的條件,這是我們要認真對待的,因為發展成果要惠及廣大群眾。
當然,發展中會有很多矛盾,很多問題。資金問題、工程問題、工程進度問題,離群眾的訴求還有一定的差距,但是我們也在全力以赴地努力。比如安置房建設:經開區十三個安置區全面開工,未來要建設1000萬平方米的安置房。現在開工和建成520萬,其他的還正在全力推進。要讓群眾住上新的房子,因為對群眾來説,特別是農民,這是里程碑式的,可以説是一次革命。原來依賴土地以農業為生,現在轉到城市的生活,需要一個適應過程。在這方面政府也在創造環境,住的條件要改變,還要讓他們積極就業,收入要比過去高,而且收入要相對穩定,同時孩子們上學條件還要比過去好。於是,經開區大量建幼兒園、小學、中學來配套,讓下一代覺得生活在一座美麗的城市。同時,醫院、養老設施等民生工程,也在積極地推進。原來這些工業區沒有(醫院、養老設施等),好多都是一張白紙從零做起。我們和鄭大二附院簽訂協議,投資15億在這裡打造一個大型的綜合醫院,這些都是配套設施。最近又研究了一批農貿市場,這是百姓生活不能少的。社區活動中心建設,為老百看書、跳舞提供空間、提供條件。還有圖書室,經開區率先實現了無線上網,隨時都可以上網。類似的一系列便民措施,都應該積極地推進,讓群眾能夠得到更多的實惠。
國際在線:鄭州經開區建設24年來,不斷在機遇與挑戰中發展。請問,近5年來,鄭州經開區面臨的機遇是什麼?有沒有遇到挑戰?是如何克服的?
崔紹營:社會發展中,前進的道路不是平坦的而是曲折的。過去常講“不畏艱險 勇於攀登”、“無限風光在險峰”,發展就要克服困難。在發展中間,會遇到很多難題。比如説,要讓群眾、農民接受教育培訓、接受時代發展的現實,這就需要讓群眾從不理解到理解再到支持,這就需要大量的群眾工作,要開展這方面的教育、培訓。實際工作中,需要我們先培訓黨員再培訓群眾,給他們講未來的生活一定會比現在更好,讓他們充滿信心,這樣他們才會支持你的工作。同時,在發展過程中,既要發展經濟,保證經濟增長,也要保護環境。這種矛盾如何解決?不能經濟發展了,水污染了,土壤污染了,空氣污染了,讓群眾覺得生活品質反而下降了,這是不行的。所以説我們在科學佈局——搞綠地、搞公園、搞河流,加大治理環境的力度。在保證發展的同時,使環境容量指標下降。這個目標難度很大,但是即使再困難,我們也要去面對,積極地去完成目標。在發展的過程中還會遇到土地的問題,不能野蠻地、非常粗獷地佔地。土地是有限的,是不可再生資源,我們要思考如何在有限的土地資源上創造更多的價值。這是我們要積極推進並貫徹實施的目標和方向。
國際在線:來到鄭州印象很深的項目是中歐班列(鄭州),中歐班列(鄭州)目前沿線能覆蓋多少個國家?通過中歐班列(鄭州)從鄭州走出去的中國品牌有哪些?
崔紹營:中央提出“一帶一路”倡議後,我們在2013年抓住機遇推動了中歐班列(鄭州)的開通,現在實現了每週往返五班。下半年我們將推進到每週往返六班,接著實現每週往返七班,即每天往返一班的目標,使中歐班列(鄭州)成為黃金通道。中歐班列(鄭州)沿線經過哈薩克斯坦、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到德國,輻射到20多個國家,110多個城市,影響力和知名度均與日俱增。沿線很多國家都和我們開展了貿易往來。不知道大家有沒有去參觀中歐班列(鄭州)的保稅倉,裏面有俄羅斯、白俄羅斯、波蘭等沿線國家的各種産品,非常豐富,班列架起了相互溝通的橋梁,也把國內的物品源源不斷地輸送到歐洲,這樣也強化了雙方的友誼和感情。我們前兩年每年還會召開一次沿線國家的峰會,沿線國家的鐵路、海關部門人員以及大使都會來參加,會議會發佈一個鄭州宣言,與會各國代表共同簽字,實現互利共贏。這座橋梁不僅為我們中國帶來利益和好處,同時也為沿線國家提供了良好的機遇,所以我們的項目也深受沿線各個國家的歡迎。前幾天,我接待了白俄羅斯的駐華大使,他們來參觀中歐班列(鄭州),覺得這個載體非常好,交流了白俄羅斯的牛奶、食品如何銷往中國,中國的産品如何銷往白俄羅斯。同時,我們也和匈牙利等國家共同商討如何設立貿易代辦處,來推動發展。所以説中歐班列(鄭州)是實現沿線國家以及相關地區互利共贏的通道和載體,我認為會發展得越來越來好,雙方之間的交往也會越來越多。
CRI波斯語外籍記者莫日崗(Mojgan Behmanesh)拍攝海馬汽車流水線生産車間(陳建辰 攝)
國際在線:鄭州經開區經過24年的發展,很多方面具有自己獨特的優勢,也為下一步的發展打下了堅實的基礎。那麼請崔書記談談經開區的優勢有哪些特點?經開區下一步的發展前景是什麼?
崔紹營:要形容經開區,一是潛力大。經開區的潛力來自於現代的産業、現代的對外開放平臺和現代的創新創業載體,以及現在的集聚優勢。二是功能全。經開區是自貿區片區、跨境電子商務試驗區等,國內國外的産品都在這集收、分撥,經開區功能健全。三是環境優。經開區的工業是現代工業,是現代産業,不是過去傳統的,所以説打造生態工業城從城市佈局到建設都圍繞這個在推進,環境一定非常好,相關生活配套設施也會比較到位。如果要用簡單的字來説,就是夢想,這是一個充滿夢想的地方,也是實現夢想的地方。
規劃中的經開區景致 (陳建辰 攝)
提到未來,我們總會有夢想和美好的願望。未來經開區的發展應該是:環境更美、城市功能更全、群眾的幸福指數更高、區域經濟效益更強,但是這個歷程將會比較長。如何保證區域和諧發展、綠色發展,都需要大量艱苦艱辛的工作,但是我們是有信心的。未來經開區經過五到十年的發展,一定會成為中西部乃至全國開發區的前列。